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遵义人民调解网络覆盖矛盾纷争易发领域

2013-07-12 08:54:0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78个专业民调组织542名民调员源头解纷

遵义人民调解网络覆盖矛盾纷争易发领域

今年5月10日上午,贵州省“遵义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人民调解室”迎来两位客人,一位是武汉长途货车司机,另一位是当地蔬菜批发商户。

因为货运蔬菜比预定迟到了两天,新鲜度大打折扣。批发商和货车司机就运费、赔偿协商未果,于是一同求助人民调解,经过调解,双方很快签下了全额支付运费并赔偿8000元的调解协议。

交易中心董事长陈宗云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批发市场兴建之初就有近千商户,买卖、运输、商户纠纷几乎每天发生,为了及时快速解决纠纷,维护正常交易秩序,我们在当地司法局的指导下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

“遵义绿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自2010年建立以来,共计调解矛盾纠纷1025件,达成口头调解协议860份,书面协议165份,调解成功率100%。目前该交易中心年交易额达30亿元,已成为贵州省内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

近年来,遵义各地借助人民调解工作维护平安、助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调解的触角已延伸覆盖到各个矛盾纷争易发领域。

据介绍,遵义最早探索建立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始于2009年,由市司法局与市公安局协作,在公安派出所和交警支队设立调解室,派专职人民调解员常驻调解室开展民事纠纷调处。全市14个县、区(市)先后建立“警民调解室”193个,成立交通事故人民调解委员会34个。这一“警民联调”工作经验在全省被推广。

“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的优势在于调解员能够把守在矛盾源头,介入纷争又超脱纷争进行化解,更具公信力和权威性。”遵义市司法局副局长周抒扬说,“‘警民联调’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我们便开始探索在各个矛盾集中易发领域设立调解委员会。”

目前,遵义人民调解工作已延伸至医疗纠纷、征地拆迁、环境保护、交通事故、劳动争议、社会保障等领域,并在全市部分商会、消费者协会等行业内部组建人民调解委员会,全市共建立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78个,形成了以镇、村(组)人民调解组织为基础,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为补充,既相对分工又相互配合的大调解组织网络体系。

在致力于构建新型调解组织的同时,遵义还从基层选聘一批懂专业懂法律、公道正派、有调解经验的人员专职调解纠纷,从律师事务所及基层法律服务所中聘请法律工作者担任兼职调解员,参与专业性较强的疑难纠纷调解。

据统计,目前,遵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员共有542名,其中专职86名、兼职456名,自2009年以来,各类人民调解组织共计化解矛盾纠纷159923件。

“探索打造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网络体系,是我市司法行政机关一项积‘五年之功’的社会管理创新,对化解行业内部和相关专业领域矛盾纠纷、推动平安建设,都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遵义市司法局局长肖军说。

(记者 阎志江 王家梁 /通讯员 袁萍)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