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平凉市灵台县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综述

2013-07-09 12:54: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甘肃长安网 

    近年来,平凉市灵台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稳定作为第一责任,以农村社会管理社区化为方向,以“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为载体,以平安“三进” 活动为抓手,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有效整合资源,大胆创新实践,切实加强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以农村社区建设为重点 搭建为民服务平台

    整合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资源,县上建成了政务服务大厅,乡镇建立了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将涉及服务管理群众的综治、信访、司法、民政等业务全部纳入公共服务大厅,方便群众办事。

    在农村,采取“一村一社区”和“中心村+村落”的模式,紧紧围绕服务村民、服务生产的目标,坚持班子带头、党员跟进、群众参与、互助合作的原则,成立了社区生产生活、互助救助、医疗卫生、综治安保和文化服务五个服务站,建立健全了覆盖广大农村,集政府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市场化服务于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加强村级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大力开展卫生防疫和计划免疫,有效满足了群众医疗卫生需求。

    按照分类建设、整体推进的原则,制定了社会管理标准化社区“441”创建标准和建设计划,目前已建成农村社区 116 个,表彰命名26个。组建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技术协会637个,科技服务队478个,开设为民服务项目124项。组建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伍345支3560人,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充分发挥村级治安保卫、民调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经常性法制教育和“平安社区创建”等活动,促进了社区和谐。依托农民技术学校、远程教育站点等载体,把文化、体育、广播、信息引进农村社区,营造了健康向上的新型农村社区文化氛围。

    以“和谐五星”创评为载体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

    坚持把 “和谐五星”创评活动作为推进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手段,把农村思想道德教育、科技文化普及、乡风民风建设、志愿服务活动等融入农民生产生活实践之中,走出了一条新时期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的新路子。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对不同乡镇和村组制定不同的创评标准,达到了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户的效果,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身边有榜样,创评有标杆。坚持动态管理,激发活力。

    坚持回访和复审制度,及时掌握星级户的动态。县上对“五星”户落实优惠政策,增强了高星级农户的荣誉感和低星级农户的压力感。

    坚持层层推进,全面深化。在广大农村深入开展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县各个领域渗透,推动了创评活动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开展。

    坚持创新机制,凝聚合力。县财政每年列支创评活动专项经费,坚持将涉农项目安排与“和谐五星”创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了群众参与创评活动的积极性。

    目前,县上命名“五星”户3341户,占参评总户数50621户的6.6%。“和谐五星”创评活动的深入推进,为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三进”活动为抓手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

    平安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深化平安建设是发展所需,民心所向。我县平安建设坚持以“三进”活动为抓手,从夯实基层基础入手,突出科技应用、宣传教育和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联防体系进社区,调整充实民调组织103个286人,组建群防群治队伍180个,成立“十户五联”小组4370个,组织群众开展治安联防、问题联处、矛盾联调、困难联帮、平安联创。

    所有乡镇街道公共部位视频监控系统和机关、企事业单位视频监控摄像头安装实现了全覆盖,并将视频监控体系建设向农村社区延伸,共安装视频监控摄像头2276个。技防设施进家庭,在农村居民家中,推广安装了以红外线电子报警、电话看家业务等为主的小技防设施6782个,把家庭、邻居、群防群治组织、公安派出所相联接,建立了规范、快捷、实用的技防体系。

    防范意识进人心,利用社区文化服务站、农民技术学校等设施和宣传橱窗、村村响广播等宣传载体,大力宣传了常用法律法规和安全防范知识,开设了“平安灵台”专题电视栏目,开展“法律下乡”、“法律进万家”、“法制宣传进校园”等平安宣传活动63场次,刷写横幅标语1200多条。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教育活动,形成了人人关注平安、人人参与平安、人人维护平安的生动局面。

    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 夯实社会管理基础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和综治维稳组织建设,夯实农村社会管理基础。广泛开展了星级党组织创评、党建项目化管理和党建品牌创建活动,激发了基层党组织引领发展、凝聚人心、强化社会管理的动力与活力。

    全面实行了村干部结构工资制和绩效考核制,充分调动了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管理农村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修订完善村民议事规则和村规民约,规范村干部行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农村民主管理。

    按照“民办、民管、民享”原则,大力发展以牛果菜产业为重点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托经济实体、产业链条、行业协会等,积极推行“企业+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等设置模式,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覆盖到不同利益群体,提高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助推了农民致富步伐。

    成立了农村计生协会、老年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广泛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体育“五进社区”活动,利用农村经济能人、致富能手等人在群众当中的威信和影响力,积极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实现了对农村社会的有效管理。(平凉市灵台县委政法委供稿)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甘肃:平凉消防严查火灾隐患
·甘肃平凉破获特大盗窃电信基站设备案
·甘肃平凉人大原副主任被控受贿
·甘肃平凉构筑“三圈六网”防控体系
·甘肃平凉: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
·甘肃平凉组织万人开展安全应急演练

·甘肃平凉组织万人开展安全应急演练
·甘肃平凉崆峒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新举措
·甘肃平凉54个乡镇全建义务消防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