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观点

微博秒杀公文呼唤程序正义

2013-07-05 12:33:1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陶小莫/画

    湖南邵阳化工企业污水直排资江,政府下文两年无法关停。然而,此事经公益名人微博转发后,很快得到省环保厅官员响应,不到5小时,排污企业被停产整治(7月4日《潇湘晨报》)。

    污染问题要么没人查没人管,查了管了又没人落实,这就是基层环保的某种现状。公文跑了两年,抵不过微博上几个小时的来往,这事儿多少不能算是喜事。

    一者,它是基层环境执法孱弱的代言。你查你的,它排它的,地方政府如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自然更为嚣张。道理不复杂,在排污链上,有地方GDP在陪绑呢,谁能当真硬气起来。这是中国基层污染久治不愈的最根本逻辑。邀环保局局长下河有什么用呢?局长想查还是不想查,其实也不是环保部门自己说了算。

    二者,它是基层公共监督路径不畅的样本。两年的公文就算是以龟速前进,总还有其他民意通道,再不济,还有地方人大这个靠山。但为什么连“外人”都看不下去的事情,在邵阳就是久拖不决?常态的事件处理机制究竟梗阻在何处?

    没有程序正义的目的正义终究是面目可疑的。公益人士的关注、湖南省环保厅官员的推动以及微博上的民意造势,都是带有相当大偶然性的要素。这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不力或不应,关停的事实就不会喜感地出现。但问题是,当黑色、红色、绿色的工业废水从湖南省邵阳市双清区龙须塘五六家化工企业排出的时候,公权的传统程序可以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微话语权”可以僭越传统事件处理机制而“一枝独秀”,那么,权力与监督机制一定出了问题。没人怀疑微博的传播效率,但如果公平正义必须要以“声势浩大”的姿态才能实现、如果意见领袖屡屡赶场子似的成了权益博弈中的“救世主”,那么秩序与规则的天平,还在水平线上吗?

    (江苏 邓海建 媒体人)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阮直:微时代的微博
·安徽省六安市交警微博“卖瓜”减少瓜农损失
·北京消防开通微博微信报警平台
·中国普法网开通官方微博
·[视频]北京:微信微博报火警消防启动新模式
·新疆公安厅政务微博粉丝破30万

·新疆公安厅政务微博粉丝破30万
·北京可通过微博微信反映火患
·民政部政务微博“@民政微语”开通
·“微博退警”中的执法规范
·北京:微博粉丝体验消防避难层
·检务微博建设与管理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