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北京

北京海淀法院:专业化审判高效维权

2013-07-02 10:58:5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针对劳动争议案件和交通事故案件数量迅猛增长的状况,2010年1月25日,海淀法院率先在全市设立审理交通事故案件的民六庭和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专业法庭。专业化审判机制的建立,将类型化案件集约审理与专家型法官培养相结合,使群众对法院的职能定位和社会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为推进法官职业化进程和深化审判管理改革营造了更好的社会氛围。

“白皮书”发布促进区域劳动关系和谐

2013年5月16日上午,《海淀区劳动争议审判情况白皮书——暨十大涉诚信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在海淀法院召开。这已经是海淀法院连续第二年向社会公开发布“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今年前四个月,劳动争议案件同比增长32.27%,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态势,职场诚信与诉讼诚信缺失情况显著存在。”劳动争议审判庭庭长李盛荣介绍说,“本次白皮书以诚信问题为视角,结合职场与诉讼不诚信行为的典型样态和具体案例,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对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职场及诉讼行为进行预警、引导和规范。”

2010年11月,刚过18岁的小刘来到北京打工,在一家科技公司操作数控折弯机,他虽然与公司签订有书面劳动合同,但是公司并没有将劳动合同交给他留存。12月16日上午,小刘在将铁板压弯时,切中了左手三根手指,造成不同程度的折断。公司副经理王某与会计张某将他送到医院治疗,王某在病历“填写人”处留下姓名和电话号码。小刘出院后,向公司提出办理工伤认定手续的申请,但公司态度强硬置之不理。此后,小刘通过诉讼程序,要求确认与公司之间存在劳动关系。诉讼期间,公司否认小刘为公司的员工。

审理过程中,法官数次往返医院、工厂寻找线索,并通过让双方当事人自述、画制工作现场图等方式,通过间接证据间形成的证据链,认定了双方的劳动关系。“本案开创了劳动关系确认的新方法,维护了工伤职工的合法权益。”李盛荣说道,“之后,在小刘向公司提起的工伤赔付案件中,公司拿出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书,进一步印证了我院对于劳动关系的判断和认定的正确无误。”

所有案件尘埃落定,小刘终于拿到公司支付的赔偿金,他托人给法官写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说道:“正是有了这样不辞辛苦、主持公理的法官,方才保证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真正体现了社会公平,这让我们感动,让百姓放心。”

“定期宣判”助力交通事故纠纷高效解决

“案件将于十天后,也就是4月12日上午9点半宣判。”听到韩毅强法官说这句话,刚参加完庭审的刘老太有些不敢相信。

她没想到法院能这么快审结案子,她打官司的时候就有人告诉她,没个半年十个月,这案子结不了。但是刘老太实在太需要钱了,能借的亲戚都借到了,除了打官司她不知道还能怎么办。刘老太的丈夫王某已经60岁了,在一次乘坐公交车时,由于司机紧急刹车,他不慎从座位上摔倒在地致腰部受伤。王某本身属于城市低保人员,多次住院治疗的花费让他和刘老太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而腰部受伤导致行动不便,也给他带来极大的精神痛苦。多次与公交公司协商无果,刘老太只能代理王某提起诉讼,将公交公司起诉到海淀法院。

十天后,刘老太9点半准时来到法庭时,法官和书记员已经等在那里。韩毅强法官待双方当事人到齐后,对判决书进行了宣读。刘老太对法官宣读的大部分内容都听不懂,但是听到“判决公交公司支付王某各项费用四万余元”时,她的眼睛湿润了。她知道,她的官司打赢了,而且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然而刘老太不知道的是,在这十天里韩毅强法官多次与公交公司沟通协商,最终,在综合考虑归责原则、举证责任以及双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韩毅强法官支持了部分精神损害赔偿,最终作出了上述判决。

“我们从建庭伊始就开始推行定期宣判制度,将庭审结束后的7至15天作为定期宣判的时间。”民六庭庭长周红介绍说,“2012年民六庭结案2020件,结案率达98.01%,其中定期宣判率达90%以上。定期宣判有效提高了审判效率、提高了司法公信力、提高了当事人对司法的满意度,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北京海淀消防支队开展消防宣传警示提醒
·北京海淀消防开展向“最美消防员”学习活动
·北京海淀法院开设“亲职教育课堂”
·北京海淀警方派保障车考点周边巡视
·北京海淀:建立常态化视频培训大讲堂 打造党建学习主阵地
·北京海淀:应重视侵害未成年人受抚养权现象

·北京海淀:应重视侵害未成年人受抚养权现象
·北京海淀街道大力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
·北京海淀法院与学生老师家长共享法制阳光
·北京海淀举办防电信诈骗主题宣传活动
·北京海淀警方端硒鼓制假窝点 缴获假硒鼓5000余个
·北京海淀:法律援助卡服务3.1万残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