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5个月,福建省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结案数大幅攀升,同比上升93.2%;信访总量降幅34%;审判综合指标从前年全省末位进入全省前三,队伍零违纪、零事故。
“作风好不好,决定审判效果好不好。”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欧岩峰说,该院坚持“实”字当头,“责”字为要,敢于管理、敢于较真,通过开展审务督察、案件评查和司法巡查,提升了审判质效,促进了司法公正。
审务督察管住漏洞
早8时,顺昌县人民法院法警小李和往常一样在安检室值班。忽然,通道式X光机的屏幕中出现疑似刀具物品,小李当即开包检验,发现包里放着一把管制刀具。随后,小李对包的主人进行了详细搜身安检,在其上衣内衬口袋里搜出一小瓶农药。当他正准备将该男子带离询问时,一群人迎面走来。
“恭喜你,这次的安检过关了。”小李这才反应过来,原来这是南平中院审务督察组正在暗访,刚才那名携带刀具、农药的群众是“临时演员”。
审判中“小瑕疵”、“小漏洞”、“小作风”,往往成为影响司法公信的大问题。为此,南平中院组建了一支由常任、非常任和“群众演员”组成的“三合一”审务督察队伍,不定期对全市法院干警履职执法、纪律作风等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查访、通报、整改、复查,形成审务督察完整工作链。
南平市人大代表、南平中院人民监督员张孟年,在当地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企业家,参加过中院组织的3次审务督察。他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查访发现的小问题一次比一次少,法院作风和形象越来越好,工作越来越规范。”
案件评查倒逼质量
没有好的审判作风,就没有好的审判质量。南平中院以案件评查倒逼审判作风,从两级法院抽调42名审判业务骨干组成评查专家库,由一名资深审委会委员牵头,划分成若干专业小组,采取交叉评查和自行评查相结合、常规评查和重点评查相结合,对庭审、文书、卷宗质量,实行全程、全面评查。
案件评查关键要责任落实到人,才能改进工作。对此,南平中院实行评案与评人相结合连带追责制度,对案件评查中发现的问题没有落实整改导致“一错再错”等7种情况,采取约谈分管领导和庭长、通报批评、限期整改、脱岗培训等方式,改变以往只追究承办人,忽视领导责任、指导责任的做法。
去年下半年,案件评查组在评查某法院一份判决书时,发现判决援引的法律条文与附注的条文不一致,当即责令承办法官予以整改。今年3月,评查组再次抽取这名法官撰写的裁判文书,发现仍然存在类似问题,还引起当事人不满。案件评查组提请监察室配合调查,认为该法官平时作风散漫、工作态度消极,责令该院对这名法官岗位进行调整,并对所在庭庭长给予效能告诫。
数据表明,今年以来南平中院共组织评查各类案件255件,对4个基层法院的6个庭室案件进行了重点评查,发出通报8期,建议对两名庭长和1名分管领导调整岗位或分工。
司法巡查提振精神
2012年年初,在南平市审判质量与效率综合考评中,邵武市人民法院案件质量连续4个月处于全市后位,这让院领导班子坐不住了。
这时,正在该院巡查的南平中院司法巡查组开出“药方”,建议该院将质效要求分解落实到庭室和个人,结合近3年岗位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科学设定评估指标,推行岗位量化考核。新绩效考评办法极大调动了干警积极性,仅半年,效果就开始显现。去年年底,该院审判质效评估指数跃居全市前列。
“开展司法巡查是帮助基层法院工作,不是挑刺。”南平中院司法巡查组组长江小明说,只有基层审判质效全面提升,才能实现全局的司法公正。
据统计,2011年以来,南平中院已完成辖区5个基层法院的巡查工作,协调解决了14个涉及领导班子、审判工作、队伍建设等重大问题,督促完善17项规章制度,有效帮助了基层法院干警振奋精神、转变司法作风。
(记者吴亚东 通讯员魏涛)
·解读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站网上投诉全面放开受理内容新举措
·国家信访局门户网网上投诉全面放开受理内容
·辽宁法院开展涉执行信访“百日清案行动”
·河南濮阳华龙区法院擦亮立案信访窗口
·福建省建立律师参与信访工作体系
·[讲述]信访民警:用真诚传递法治的“温度”
·[讲述]信访民警:用真诚传递法治的“温度”
·黑龙江:信访专项活动群众满意率达98%
·陕西高院:力创陕西法院立案信访工作新局面
·涉诉信访应走理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