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建设

由交通事故“重灾区”到平安“示范区”的蜕变

2013-06-28 16:21: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云南长安网 

由交通事故“重灾区”到平安“示范区”的蜕变

——新平县海外村被授予“全国文明交通安全示范行政村”工作侧记

海外村地处玉溪市新平县新化乡西南部,距县城76公里,全村有16个村民小组,辖区通车里程78公里,登记各类机动车336辆,驾驶员351人。近年来,该村坚持“安全高于一切”的理念,摸索出“责任+保障+队伍+制度+机制”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尝试走出了新形势下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新路子,实现了由道路交通事故的“重灾区”到平安“示范区”的蜕变。6月21日,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子被授予“全国文明交通安全示范行政村”。

围绕主题,狠抓责任落实。树立“安全稳定是第一责任”的意识,围绕“珍爱生命,文明出行”的主题,该村加强了道路交通安全的组织领导,压实了村委、五大组织、八大员的责任,制定专门创建工作方案,层层落实责任,与农户和驾驶人分别签订《平安出行保证书》和《交通安全保证书》,同时每年向上级积极争取资金10万元,保障创建工作按步骤有效开展,为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组织保障。强化制度,规范运营行为。完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制度、定期汇报制度、管理员制度、文明守则并做到制度上墙,制定综合台账15本,为工作提供工作信息资源。完善基础数据库,把车辆和驾驶人基本状况逐辆逐人进行登记录入档案,车辆落户率和年审率达100%,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注重规划设计,把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作为重要条款纳入《村规民约》并保证人手一册,增强文明安全出行的意识,从制度层面规范运营行为。

强化队伍,密织基层网络。树立“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意识,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齐抓共管交通安全管理的格局。坚持警力下沉,实行交警分片包村(组)制度,把责任心强、办事高效的民警下沉到基层村(组),全面履行集宣传、释惑、调解纠纷、倾听民意、包问题解决为一体的服务职能,达到拉近党群警群关系和推动工作的双重效果。拓展群防群治力量,组建由“专(兼)职协警员、道路交通安全志愿者、道路交通安全义务巡防人员、民兵队伍、治保调解组织和村民小组长”组成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防范力量,坚持重点与专项结合的原则,特别注意在农村重大节庆点和重大活动期间及早介入,扎实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整治、应急处突等活动,确保敏感时节的交通秩序畅通有序,严防道路交通事故发生。配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员,专门履行全村的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和道路维护的“情报”工作,实行每人每年一次性奖励1000元。

健全机制,提升监管实效。健全宣传机制。聚集一切力量,采取流动广播、手机短信、标语、宣传牌、设置动态黑板报、宣传栏和公益宣传光碟等方式,采取“月例会宣传”制度,突出《道路交通安全法》主线,注重扩大阅览室有关道路交通安全防范工作库存量并面向全民开放,增强防范意识,宣传工作做到有声、有色、有音、全覆盖,倡导引领村民推崇文明安全出行新风尚,从根本上源头上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健全完善季度联席会议制度。每个季度召集辖区交通安全管理队伍召开一次联席会议,专门通报情况,分析形势,第一时间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实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建立综合整治长效机制。利用民间民俗重点节庆活动和约定俗成的赶集日等,开展道路交通安全整治活动,严厉查处违法违规运营行为,乱停乱放、占道经营问题得到彻底遏制,坚决杜绝“带病车辆”上路,确保驾驶人及他人生命财产安全。建立便民惠民机制。坚持以民为本,每年投入数万元着力排查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黑点隐患24处,努力减少可防性交通事故的发生。推行农村客运模式,发展农村客运车50辆,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培训并配齐反应快、体质好、技术高的专职客运驾驶人,农村客运覆盖全村各组,有效解决村民出行难、出行贵和安全出行的问题,为村民提供安全稳定的交通环境。建立“一包一”监管机制。对驾驶人定期开展教育、宣传、走访活动,确保防范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位。建立考核机制。按照有关责任书细则规定,对片区道路交通安全第一责任人实行年度考核办法,切实增强了全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多年来未发生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积极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稳定安全的交通环境。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