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武汉城管“创新执法”前世今生

2013-06-25 09:33:1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鲜花执法”昙花一现“眼神执法”“列队执法”褒贬不一

武汉城管“创新执法”前世今生

制图/高岳

调查动机

“我们执法严一点,你们说不好;我们‘鲜花执法’、‘体验执法’,你们说作秀。那你们要我们怎么办?”湖北省武汉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叶志卫的一席话道出了城管的无奈。城管为何会处于“左右都不是”的尴尬境地?这些“创新执法”究竟效用几何?

□特别调查

因“摆摊城管”事件再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湖北省武汉市城市管理局面对各种“作秀”质疑感到“很委屈”:这只是一种通过“体验式执法”探索改变执法方式的尝试,希望能得到理解和支持。(《法制日报》视点版6月18日、19日曾作报道)

此前,武汉市城管局就曾因推行“城管革命”、探索多种“柔性执法”方式——眼神执法、鲜花执法、列队执法等,而引发全国关注。

如今,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执法方式是否还在坚持?效果又如何?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对武汉城管“创新执法”的发源地进行了回访。

“眼神执法”:

上前帮把手会更好

6月20日下午,《法制日报》记者来到“眼神执法”所辖区域:武汉市洪山区虎泉街附近。

老周的烟酒副食店,位于虎泉医院对面。记者见到老周时,他正往摆在店门口的冰柜里放瓶装矿泉水,两台冰柜明显超出了店面,占了部分人行道。

对于“眼神执法”,开店10多年的老周说,之前只看到有新闻报道,自己没有经历过;城管过来,一般就是转转,看到有不规范的地方提出整改要求,有时也没收东西,要想要回去就要交罚款。

“有些城管态度好点和你说,有些就直接用脚踢或没收。”老周说,自己有时不愿意配合的原因是,在他店前不到10米处,推着移动小车卖凉面、卖烤面筋的,城管从来没管过。

张明是一名蔬菜送货商,他最近经历了一次城管“眼神执法”。6月17日晚,他与朋友在洪山区石牌岭竹苑小区附近一家卖油焖大虾的店要了一盆虾和几个下酒菜,就在老板摆的露天摊上吃了起来。

“后来城管来了,七八个人站在那盯着我们看,那眼神有点吓人。虽然老板在和他们商量,但我们被看得吃不下去了,没吃完就走了。”张明说,城管做工作不容易,但这种方式给人冷暴力的感觉。

6月21日,在洪山区石牌岭竹苑小区附近卖热干面的老刘说,自己没看到也没经历过“眼神执法”:“这些执法方式没啥子用,搞这些还不如在执法时给别人搭把手,态度好一些。”

“鲜花执法”:

收到花的机会难得

2012年10月6日,武汉市洪山区书城路61号药店负责人收到了洪山区城管局直属六中队女子执法队员送的玫瑰花。

这是武汉城管首次尝试“鲜花执法”,向平时管理规范、配合城管执法的商户送上鲜花,感谢他们对城管的理解与支持。

6月21日上午10时许,《法制日报》记者来到洪山区书城路61号的贝克大药房。药店的两位工作人员说,她们是今年1月才来这里上班的,没听说过“鲜花执法”这件事,但在这里工作半年来,她们没有遇到过城管执法送鲜花的事。

贝克大药房隔壁的国泰君安大药房两名工作人员回忆说,2012年10月,城管的人来店里,叫把玻璃上的小广告撕下来,弄好后就给药房负责人送了玫瑰花,“但之后城管执法没有给我们送过花,我们再也没有收到过花”。

同是贝克大药房的邻居,美格剪神的负责人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都不知道城管局的执法人员有在执法时给店主送花的事,从去年到今年,他没有遇到过城管执法人员执法后送花的事。

“列队执法”:

似乎有点虚张声势

2012年9月,武昌区城管局粮道街开始推行“列队执法”,通过向违规商贩列队敬礼的方式,给商户施加心理压力,督促商户改正违法行为。

刘明发(应要求,此为化名)在武汉市武昌区粮道街开了家福利综合商店,卖日用品等杂货。至今,他已经被“列队执法”两次。

“现在城管确实文明多了,不会上来就收东西。”刘明发说。不过,他也有抱怨:那么多人站成一排站在店门口,还有执法人员在拍照,别人还以为自己做了什么坏事,来一两个人说说哪里存在问题要求改正就行了,不然太影响生意了。

斜对面代售中国体育彩票的江鸣,目睹了今年5月老刘被“列队执法”的情形。

“那是第一次见,当时真有点吓人,看到十几个人一排站在对面(老刘)店门前,以为出了什么大事。”江鸣说,城管执法要创新,更要考虑店家的想法,要换位思考,列队执法会有作用,但店家们心里还是会不痛快。

粮道街城管执法中队队长周树荣认为,列队执法是以提醒店家、摊贩有不合法之处为目的,在言语劝说无效的情况下,再通过10来个队员在店门前列队2到3分钟的方式提醒他们。

周树荣表示,列队执法方式并不是每天都会用,只有在对被管理者劝说无效后才会采取这样的方式,一个月也就3到4次,现在采用这种方式的次数在不断减少。

“这种执法方式效果不错,商贩们在这一过程中会主动、自觉将违法的东西摆放好,省去了城管和商贩言语上的冲突。”作为粮道街“静默队列式执法”的发明人,周树荣说。

突围出路:

变“战”为“服务”

采访中,多名商贩对武汉市城管局进行执法方式创新的初衷予以认同,但也有更高期待。

对记者提到的“鲜花执法”、“眼神执法”、“体验执法”,在虎泉街开店的老周说,搞这些其实都没什么用,都是做给别人看的,平时执法公平些、态度好一些,就行了。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戚建刚认为,在城管执法中,什么样的方式最好、最管用,并没有标准答案,也不可能有“包治百病”的执法方式。

“面对城管执法难的现实,任何一种合理的探索,都应该得到社会的理解和支持。至于‘眼神执法’、‘列队执法’等新型执法方式效果到底如何,这还需要时间检验,不应戴着有色眼镜对待。”戚建刚说。

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祝捷看来,武汉城管的这些做法是在城管执法手段、尤其是强制手段不多的情况下,应对当前执法困境的手段。“对这些并非强制措施的执法手段,媒体和民众不妨多一些宽容,而不是一味批判和嘲弄。”他说。

不过,戚建刚也指出,武汉城管这些创意频出的执法形式,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威慑式执法”,是一种冷暴力,所起到的“温柔”执法效果,也是基于人们对城管暴力原型的害怕,并不能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城管的印象。

“目前,城管执法人员仍是以‘管理者、权力者’的姿态出现。只要城市管理的思维没有从‘管理’迈向‘服务’,只要城管内心将执法对象视为对立的执法思路没有根本转变,任何貌似文明的创意执法方式,其实际作用都十分有限。”戚建刚认为。

戚建刚建议,城管要从根本上改变暴力执法的形象,创意不在“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冷暴力上面,而在于抛弃“战”的“官本位”执法思维,把心用到“服务”上;执法中还要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积极协调涉及城市管理的相关部门,建立横向联动机制并完善配套措施跟进,形成执法合力,实现标本兼治。

■相关新闻

武汉城管再创新

拟评“最差城管”

据武汉市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透露,武汉市正在起草《城管队员履职手册》,将明确城管队员每天工作任务,给全市每条路指定一名由城管队员担任的“路长”。“路长”若不及时查处占道经营,将被追究责任。全市每年将评选出10名“最差城管队员”,情节严重者将被辞退。(见习记者刘志月/实习生雷露微)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