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贵州黔南“阳光工程”创建“四位一体”模式综述

2013-06-25 15:43: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生活报 

    核心提示:

    近年来,贵州省黔南自治州把深化社区戒毒和社区康复工作作为从根本上扭转毒情形势的重要突破口,坚持强化领导、制度保障、经费到位,以实施“吸毒人员就业安置”工程为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不断创新管理模式,走出“政府主导、企业经营、市场运作”的戒毒康复新路子。

    2006年,都匀市以政府主导,以“阳光产品加工厂”为抓手,辅以其它卫生医疗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合力,打造了“阳光工程”的雏形。

    2011年,该州通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找到了一条社区戒毒社区康复的新途径,结合自身实际,创建了以“就业安置”为核心,以“阳光企业”为载体,集“生理脱毒、身心康复、就业安置、融入社会”四位一体的“阳光工程”新模式。

    政企携手开创全省“阳光工程”先河

    2006年初的一天,连日阴云笼罩的都匀市,终于迎来明媚的阳光。

    时任都匀市市长的胡晓剑,心情却并未因这少见的阳光而变得振奋。最近,有一件事就像如磐的大石,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上。

    这件事要追溯到2004年以前……

    2004年7月,都匀市被省禁毒委列为全省17个“贵州省毒情重点整治市(县)”之一。一座山青水秀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竟被挂上这不光彩的牌子,胡晓剑心如火燎,芒刺在背。

    在随后召开的都匀市禁毒工作会议上,胡晓剑的表态掷地有声:“不摘掉重灾区的帽子,我绝不离开都匀!”

    一场轰轰烈烈的人民禁毒战争很快在都匀市打响……

    在省卫生部门支持下,都匀市专门设立了“美沙酮”维持治疗点。但是,“美沙酮”的维持治疗功能是控制和减缓毒瘾,并不能完全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和恢复身心健康。截止2005年底,该市登记在册的吸毒人员共784人,但阶段性戒断巩固的仅有6人。都匀市重点整治工作开展两年来成效显著,但对吸毒人员的后期帮教工作却未取得实质性进展。

    “这些年来,我们禁毒的力度很大,但吸毒——戒毒——复吸,禁毒工作为何会陷入这样的怪圈?”

    为弄清这个问题,2006年初,在一次禁毒会议后,胡晓剑亲自带人走进社区……

    这天中午,他带领相关部门一行6人,走进都匀市剑江社区。社区工作人员将他们带到戒毒人员佟西风家中。

    据工作人员介绍,时年43岁的佟西风(化名),曾经有一个幸福家庭,父亲系南下干部。佟西风上世纪80年代初中毕业后从事个体运输,收入不错,较早步入了小康行列。1995年染上毒品,多次被强戒、劳教,妻子和女儿对他丧失信心,离他而去。如今的他,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日子。

    听了社区人员的介绍,胡晓剑盯着佟西风足足看了五秒钟,才蹲下去和他交谈……

    胡晓剑离开时,盘结在心头的诸多疑问逐渐变得清晰。

    “像佟西风这样的戒毒人员属‘特殊人群’,普遍被社会大众排斥,其生活、工作空间相对狭隘,没有生活来源和良性的生活氛围,就容易继续危害社会。我市禁毒工作的重点必须将眼光放得更长远,不但要帮助他们戒毒,更要给戒毒后的他们提供一个工作的平台,让他们能够回归融入社会。”

    就在胡晓剑为吸毒人员谋划就业构想时,一位远在距都匀市百里之外的女企业家也与胡晓剑想到了一起。她就是独山县“独山润扬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蒋绍英。

    2002年,蒋绍英和丈夫从铁路部门双双下岗后,到台资“独山润扬运动器材有限公司”打工。短短几年时间,蒋绍英凭着勤奋努力和聪明才智脱颖而出,出任公司总经理。

    让蒋绍英倍感揪心的是,她的兄长因沾染毒品先是被单位开除,后又因以贩养吸被判重刑,父母为此整日以泪洗面,年幼的侄儿无人照看,时常逃学。

    蒋绍英兄长因吸毒由国有企业职工一步步沦为罪犯,给蒋绍英带来极大的震撼。她在感到惋惜的同时,看到她认识的20多名吸毒人员一直在“吸——戒——复吸——再强戒”的怪圈中徘徊。她想,如果有一家单位愿意接纳象兄长这样的吸毒者就业,让他们有事可干,再加上有效的管理监督,亲人的感化,完全有希望帮助他们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相同的愿望让胡晓剑和蒋绍英走到了一起。经双方反复商量,决定采取由“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的模式,成立一家棒球厂,专门吸纳戒毒人员就业。筹建初期,都匀市财政投入22万元作为帮扶经费,蒋绍英公司则提供价值6万余元的工作台及技术设备。

    2006年4月28日,位于都匀市胜利路、占地310平方米,建有6张工作台,可容纳50余名戒毒人员就业的“都匀市爱心棒球厂”挂牌成立。

    此时的胡晓剑和蒋绍英都没想到,他们正在改写历史。当时全省尚无一家专门集劳动康复、戒除毒瘾、学习技能、净化灵魂于一体的新型戒毒场所。爱心棒球厂的成立,开创了全省“阳光工程”的先河。

    党政重视阳光工厂星火燎原

    2011年11月到任的黔南州委常委、州委政法委书记、州公安局局长王健伍,是一位从基层派出所长岗位上一步步成长起来的领导干部,作为该州“阳光工程”建设工作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丰富的基层公安工作阅历使他对吸毒人员社会危害性和禁毒帮教工作重要性、艰巨性有深刻认识。在该州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建设工作过程中,王健伍一直全力以赴,鼎力推动,始终发挥引领者、主心骨的积极作用。

    全省“阳光工程”建设工作一启动,王健伍就迅速指示黔南州政法委将“阳光工程”建设工作列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考核的主要内容,责成该州公安局将“阳光工程”建设工作列入2012年公安重点工作任务、“三级一网考”及禁毒工作绩效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月月排名和年终一票否决。在该州各类会议上,王健伍都必提“阳光工程”,要求该州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要把“阳光工程”建设“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每到各县(市),王健伍都要到“阳光企业”调研,了解情况,分析问题,提出要求和建议。黔南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州政法委、州公安局的强力推动,该州“阳光工程”建设工作以燎原之势,在该州范围内迅速开展。

    “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拜刘婶……”

    201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平塘县一李姓人家喜庆洋洋,“一世良缘同地久;百年佳偶共天长”的殷红对联贴在大门两边,堂屋内,人潮涌动,喜气洋洋。这是李姓人家正在为儿子举行婚礼的热闹场面。只见一对新人在司仪的主持下,在拜过天地,拜过父母之后,突然向坐在父母旁边的一位40多岁的女士磕头行礼,弄得在场不明真相的亲朋好友一头雾水。

    原来,这对新人,男的叫李新生,女的叫刘蕾,被称为刘婶的女士则是平塘县阳光企业家刘咏慧。

    李新生和刘蕾都是吸毒人员,原先不认识。2012年6月,李新生和刘蕾先后进入刘咏慧的“阳光家园”并逐渐相互认识。在刘咏慧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俩一边工作,一边戒毒,每月收入各有1200多元,能够自食其力,他俩感动不已。有着同样经历的李新生和刘蕾,在工作中互相学技术,互相关照,并不断地鼓励对方戒掉毒瘾。渐渐地,两颗火热的心紧紧连在一起。随着感情的深入,他们的毒瘾也戒掉了,谈婚论嫁也提到了“议事日程”。

    然而,双方父母得知这件事后,在惊喜的同时,又心存疑虑:两人都是吸毒人员,他们能结婚么?婚后所生的孩子健康么?这时,刘咏慧一趟又一趟地往李新生和刘蕾父母家跑,告诉他们的父母,他们的确已经戒掉了毒瘾,结婚没有问题,婚后所生孩子的健康不受影响。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刘咏慧做通了双方父母工作,打消了疑虑。

    婚期临近,刘咏慧又组织员工前去为他们布置新房,为他们联系拍婚纱照和化妆。婚礼当天,刘咏慧送上了600元的礼金,并组织员工前去祝贺。而刘咏慧本人坐在堂屋里接受这对新人的行礼。

    这一拜,就是对刘咏慧工作的褒奖和感激。如今,李新生和刘蕾已经走出“阳光家园”,在平塘县城开了一家早餐店,夫唱妇随,生意兴隆。

    瓮安县戒毒康复人员李湘进通过参加劳动康复和参与员工自治管理工作,深刻认识到毒品危害性和开展“阳光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他不仅自已戒除毒瘾,还出资兴建瓮安县阳光靓洁清洁卫生用品厂,生产卫生保洁产品,丰富了阳光企业产品结构、提高了员工收入,受到时任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崔亚东的高度赞誉,成为集戒毒员工、阳光企业家于一身的戒毒成功人士。

    贵定县“贵州高原农产资材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水苔栽培技术研发及水苔产品出口,是集环保、绿色为一体的涉农企业,该企业的特点是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低、无原料损耗,非常适合吸毒人员从事劳动康复。该公司总经理朱国金致富不忘回报社会,为政府分忧,致力于“阳光工程”建设,在公司原有基础上成立贵定阳光农业有限公司,使吸毒人员得到妥善安置,走出了本地阳光工程建设工作特色之路。

    自黔南州各县(市)阳光企业建成投产实现戒毒人员就业安置后,在该州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下和禁毒办的指导下,厂方与禁毒部门、社区共同加强戒毒员工队伍管理工作。建立了脱毒治疗室、心理咨询室、文化娱乐室,配置了医务人员和驻厂禁毒专干,为戒毒员工提供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定期尿检、心理咨询、关爱帮教座谈等管理服务,并开展多项文化娱乐活动,使阳光企业不仅成为戒毒员工就业安置、劳动康复的场所,更是这些毒品受害者的温馨家园,增强了阳光企业的吸引力,提高了吸毒人员按受政府安置帮扶进入阳光企业参加劳动康复的主动性、积极性,为阳光企业戒毒员工人数的持续上升创造了有利条件。截至2012年12月30日,该州5个开设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的县(市)参加美沙酮药物维持治疗入组1225人次,在治351人(其中,阳光企业员工145人免费接受治疗服务);该州阳光企业戒毒员工档案资料建档率100%;信息录入率100%;帮教工作开展100%;尿检率100%;流失率3.53%。

    2012年,经综合测评,该州以99.6分荣获全省“阳光工程”建设工作考评第一名。

    阳光铺洒 凸显工程实效

    该州“阳光工程”建设得到了全国禁毒同行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诸多省内外媒体给予了报道,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浦东干部管理学院、北京社科院的专家学者深入贵州省调查研究。

    截止2012年8月20日,全国已有18个省(市、区)、42批次到我省考察指导“阳光工程”,在国内外反响十分强烈,使各地各级政府、广大人民群众甚至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和了解贵州省及黔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对吸毒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知晓中国贵州不仅有“绿色黔南”令人神往,更有关注民生、重视人权、开创先河的黔南“阳光工程”建设成就,充分彰显了该州各级党委、政府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践行人民政府“执政为民”宗旨所作出的积极努力与贡献,扩大了黔南禁毒工作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

    2012年,该州吸毒人员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全省第一、新增率与2011年同比下降6.61%,复吸率与2011年同比下降8.18%。大批吸毒人员有业可就、自食其力,更为维护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创造了重要条件,社会效应更是明显。2012年度,全省社会治安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结果显示:黔南州由2011年度全省第三升至2012年度的全省第一。黔南州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发展,“阳光工程”建设工作功不可没。

[责任编辑:王春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