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毒瘾戒断巩固难、复吸率高等难题,湖南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人本公益、以爱攻毒、科学矫治、健康回归”的戒毒康复理念,用大爱引导新生,以善行传递正能量,帮助戒毒人员把戒除毒瘾的梦想变为现实。
三项创新助战心魔
“刚来时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但经过几个月的戒毒,我觉得来这里来对了。”在白泥湖戒毒康复所自愿戒毒的康复人员周某夫妇现在在所里经营一家网吧,见到《法制日报》记者,周某笑着说:“您看,我现在的体重已由80多斤长到120斤了。”
在白泥湖戒毒康复所,跟周某一样的戒毒康复人员常年有150人。他们经过专业脱毒治疗和心理矫治后,身心状况得到改善,戒毒内驱力更强。据该所负责人介绍,这里是全国自愿戒毒康复试点之一,坚持“去功利性”、“树公益性”的戒毒康复理念,实行免费收治和协议管理。近3年,慕名前来自愿戒毒的本省以及全国10余个省市的戒毒人员有2000余名。
“戒毒是一个‘心苦’的历程,戒毒人员内心深处都有戒毒愿望,但很多时候都被强烈的吸毒愿望打败了。我们要做的就是使他们在心理上得到力量支撑,内心深处的戒毒愿望才会真正强大起来。”采访中,湖南省戒毒管理局局长夏飞告诉记者。
为帮助戒毒人员战胜“心魔”,自2011年起,湖南开始推行“服务性执法、教育性管理、综合性矫治”三项创新,着力在执法过程中履行服务职能,在综合矫治中激发戒毒动力。
强戒人员李某在新开铺强戒所戒毒已有10个月,现在进入了常规矫治区。前不久,他因家里遇到民事纠纷情绪不稳,民警通过与长沙市148法律服务和信息指挥中心共建的法律服务工作站为他提供了法律援助,还给他安排了心理咨询和团体辅导活动,帮助他正确看待问题。“在这里,民警们像朋友和亲人一样真心帮助我们,只有戒了毒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报答。”李某对记者说。
社区家庭成为后盾
“白泥湖康复所民警每周都来我们社区指导站了解戒毒人员情况,联系社区、戒毒人员家属,合力帮助戒毒人员保持操守。”长沙阿弥岭社区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像阿弥岭这样的社区指导站在全省已有10个,分别在长沙、岳阳、邵阳、郴州等地,近800名戒毒人员出所后能继续得到帮助和指导。
“出所的时候民警给了我们一个‘康友之家’QQ群号,民警经常通过QQ跟我们交流、引导我们。”阿弥岭社区的熊某夫妇吸毒多年,在父亲“威逼”下到白泥湖戒毒康复所戒毒,回到社区后还定期得到工作站民警的帮助。熊某的父亲告诉记者,民警还定期邀请他参加戒毒人员家属座谈会,指导他帮助儿子、儿媳戒毒。熊某夫妇现在已经是社区的“戒毒明星”,一家人生活很幸福。
戒毒一阵子,负责一辈子。湖南司法行政戒毒系统目前已建立12个吸毒人员亲属QQ群、5个家属学校和3个家长促进会,帮助1600多名戒毒人员家属掌握戒毒方法;建立“黄丝带”戒毒鼓励基金和10个社区戒毒指导站,推行戒毒康复“3313”工程,对2000余名回到社会的戒毒人员持续跟踪帮教,近200人的戒毒操守保持3年。
大爱传递大戒大矫
“戒毒工作不是戒毒场所一家能完成的,需要全社会以宽容的态度接纳戒毒人员,用大爱来帮助他们,使他们在支持和宽容的环境中,用坚强的毅力战胜心瘾。”据夏飞介绍,近年来,湖南坚持“大戒毒大矫治”理念,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和爱心企业资助,在冷水江、沅江、安化3县市组建了7个“千里行”安置就业基地,共安置75名戒毒人员就业。安置基地的戒毒人员定期进行尿检,参加当地禁戒毒宣传和社会公益活动,3年来没有发生一起违法事件,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好评。
“我们每季度都联系爱心企业来所举办就业招聘会,现场与戒毒人员签订出所就业协议。”白马垅强戒所回归适应大队副大队长吴良梁告诉记者。
2010年以来,湖南省戒毒管理局三次启动“千人免费戒毒行动”,为2100余名戒毒人员提供自愿免费治疗,累计收到爱心捐款500余万元,对2300多名戒毒者提供爱心帮扶或操守奖励。成立戒毒研究所,选拔100名专业人才组建执法矫治人才库,组织攻关吸食新型毒品成瘾人员管教策略、抗复吸心理训练等12个重点戒毒课题。今年6月,全新打造的禁毒展览馆向青少年全面开放。
“我们的梦想,是让所有的戒毒人员过上正常人的生活,期望通过爱心的呼唤、人性的关怀、有效的管理帮助他们战胜毒魔。”夏飞坚定地说。(记者阮占江 /通讯员李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