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广东省上下的共同努力,该省毒情开始出现一些向好转化的迹象,主要体现在:通过持续严查严处吸毒违法活动,我省吸毒人员增长率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2年降至13.6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33个百分点。但是受国际毒潮泛滥和国内毒品消费持续畅旺的影响,我省面临的禁毒斗争形势仍然不容乐观,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变化。
吸食合成毒品者发案率高
近年来,广东省吸毒人员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吸食合成毒品人员迅速增多,2012年新发现的吸毒人员中,61.6%为吸食合成毒品者,全省现有登记在册吸毒人员中吸食合成毒品者的比例由2008年的7.4%增长到2012年的24%。
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不同的是,冰毒、氯胺酮等合成毒品对吸食者大脑、神经组织的严重损害直接导致突发性、间歇性甚至器质性的精神失常现象,在全省各地相继引发了一些恶性治安、刑事案件,危及自身和广大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各地先后发生了“毒驾”肇祸的交通事故和冲击重要安保部位的案件,如去年江苏常合高速苏州段“4·22”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一次死亡14人,充分暴露了吸毒人员驾驶机动车的严重危害性。
为此,公安部制定印发了《关于加强吸毒人员驾驶机动车管理工作的通知》,省公安厅出台了相关指导意见和操作办法,组织对全省持有驾驶证照的吸毒人员进行全面清理核查,注销了一批驾驶证件,对于正在依法执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和社区康复的人员一律不予办理驾驶证申领、核查业务。在此,我们郑重呼吁全社会警惕合成毒品的严重危害,本着对公共安全高度负责、对吸毒人员自己及其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加强“毒驾”管理。
物流渠道成走私贩毒帮凶
近年来随着我国物流寄递迅速发展,不法分子盯上了这一新的渠道。去年一年,公安机关在广州白云机场一处就截获物流渠道寄往全国的毒品230余件,同期白云机场海关还查获国际快递涉毒邮包55件。不法分子还通过物流寄递渠道寄送被害人尸体、枪支、炸弹、假币等各类违禁品,在危及公共安全的同时,也给寄递物品的物流快递企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物流及寄递渠道“不实名”、“不验视”的制度性漏洞,已经成为各类违法犯罪、恐怖和个人极端活动的快车道。
为此,急需改革政府监管模式,推进物流寄递领域的制度创新,兼顾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保障群众切身利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实现保障公共安全、规范行业发展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多赢。(记者 欧汉华 通讯员 王煜凯 张雷)
·广东深圳近年破获国际快递走私毒品案20起
·广东珠海:探索民间机构戒毒新尝试
·广东禁毒局:虚拟网络毒品买卖趋向猖獗
·广东中山:万篇民情日记解基层矛盾
·广东佛山禅城民警借助网络辟警民互动新渠道
·广东:推进机制改革强化刑事审判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