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典型人物

陈刚:倾力打造亲民公安

2013-06-20 16:52:41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治新报 

    群众自发送来锦旗。

    陈刚(右)带队检查旅店。

    走村入户,访贫问苦。

    在机关,他是政工调研岗位上的业务骨干,是领导的好助手、同事信赖的好伙伴;在基层,他恪尽职守,兢兢业业,带领民警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大力加强基层基础和公安队伍建设,将一个排名靠后的山区公安机关带入全区优秀行列,他就是西吉县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陈刚。

    2010年9月,陈刚离开了工作20年的公安厅机关,来到400公里开外的西吉县。来西吉之前,很多亲朋好友劝他:西吉山大沟深,路途遥远,条件落后,而且是全区维稳任务最重的地方,何必要去承受那么大的压力?

    “这是党组织对我的信任,哪怕有再大的困难,我也在所不辞。我只有勤奋地工作,才能回报党和人民对我的培育。”陈刚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义无返顾地踏上了新的征程。

    为了尽快融入西吉公安工作,从上任第一天开始,陈刚就随身携带着笔、本,到各个基层单位走访了解工作情况,向老老领导虚心请教,征求意见,并多次与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交换意见。

    管理创新打造群众满意环境

    2010年,西吉县公安局刑事案件破案率为40.6%;2011年,刑事案件破案率为52.8%;2012年,刑事案件破案率达到72.2%;2009年以来,所有命案全部侦破。是什么原因使西吉县公安局在短短3年里取得如此成果?这得益于陈刚走出的一手妙棋——勇于实践管理创新。

    陈刚上任伊始,西吉县公安局面临着刑事案件高发、案件破案率低、命案积案多、交通管理困难多、工作被动等突出问题。他深入走访调研,研究全县社会治安形势,不断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探索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健全社会管理服务新格局,形成管理服务方式转变与社会管理创新良性互动的局面。

    针对刑事案件破案率低的问题,陈刚狠抓刑侦这张牌,率先在全区公安机关建立了等级侦查员制度和专业化刑侦中队,打击犯罪的能力明显提升,刑事案件破案率连续3年上升30个百分点。

    2012年12月26日,西吉县平峰镇发生一起杀人焚尸案,西吉县公安局立即启动命案侦破快速反应机制,陈刚在赶赴现场的同时,命令全县派出所设卡盘查,同时调集50余名警力在重点地段开展巡逻盘查,布下天罗地网,案发当晚,犯罪嫌疑人就被抓获。

    2011年5月,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攻坚战,陈刚深知这次行动重要性,他把这次行动作为2011年局党委的重点任务和中心工作,作为检验队伍战斗力标准,全力攻坚。“清网行动”之初,西吉县共有42名网上逃犯,仅命案逃犯就有20名,逃匿10年以上的有19名,追逃工作曾一度陷入僵局。面对重重困难,陈刚没有丝毫懈怠,及时调整思路,从激励机制、责任分工、惩处措施等方面制订完善了系列工作机制。通过深入分析研判,发现有一部分逃犯已逃往新疆藏匿的情况后,陈刚派出由12人组成的追逃组,亲自带队赴新疆追逃,给追逃民警打气鼓劲。在短短20天时间里就抓获8名重大案件逃犯,其中命案逃犯5名,取得了“清网行动”的决定性胜利。据统计,“清网行动”中,西吉县公安局共抓获行动前网上逃犯35名,其中潜逃10年以上的命案逃犯15名,清网率达到了83.3%。

    “地方粮票”破解交通管理顽疾

    西吉是全区农业人口第一大县,农业是西吉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产业。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用三轮汽车、摩托车大量进入农户家中。目前,该县三轮汽车、摩托车拥有量接近20万辆。长期以来,由于群众法制观念淡薄,近半三轮汽车、摩托车未按规定时间办理入户挂牌手续,致使三轮车、摩托车被盗抢案件日趋上升,交通肇事逃逸案件频发,给公安机关行政管理和案件侦破工作带来很大障碍。

    西吉县公安局交管大队事故中队民警告诉记者,每年发生的交通事故80%以上与农用车和摩托车有关,特别是发生肇事逃逸案后,侦破工作难度非常大,不能及时破案,往往会引发群众不满。

    为彻底解决这一瓶颈问题,陈刚积极探索,多次深入基层调研,大胆提出了对已过挂牌期限的三轮汽车、摩托车实施县内防盗抢号牌登记管理办法,民警形象地称之为“地方粮票”。此项措施在2011年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2012年在全县范围内推广,通过各乡镇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基本完成无牌三轮汽车、摩托车防盗抢号牌的登记、挂牌任务,对挂防盗抢号牌的三轮汽车、摩托车,同正规牌照车辆一同纳入规范管理。这一措施得到西吉县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上级的充分肯定,对破解南部山区道路交通管理顽疾、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公推比选”民警士气空前高涨

    队伍建设是公安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实现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如何才能鼓舞士气,激发队伍的整体活力和战斗力呢?

    陈刚到任后,提出了开展为期3年的队伍建设“铁军”工程,突出政治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文化育警四方面内容的落实。他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健全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强化素质强警工程,不断加强政法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全县政法队伍集中教育整顿,举办了西吉县政法系统装备器材展示暨警务技能汇报表演,利用闽宁合作机遇,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公安分局建立了友好公安局,分期分批互派民警跟班学习、送教上门。

    针对民警职级待遇偏低的问题,陈刚多次向西吉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汇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公推比选”的方式,选拔任用了一批群众公认、社会满意、素质优秀的中层领导干部。特别是2012年4月,一次性解决了7名中层领导的正科级待遇,激发了民警工作的积极性。

    从机关到基层,陈刚最知道基层的苦。只要基层有需要,他就设法解决:缺人,就把新招录民警全部充实到一线;缺经费,就变革后勤保障制度,出台《西吉县公安局经费保障办法和刑侦经费保障办法》,加大基层派出所经费保障标准,刑侦破案经费实行全额保障。通过从优待警和警营文化建设等系列措施,民警干事创业、创先争优的氛围进一步增强,由过去的逼着干、催着干到现在的主动干、抢着干,士气空前高涨。

    三年努力公安工作节节攀升

    陈刚在西吉任职之初,提出了“全市争一流、全区有位次”的目标。3年来,在他的带领下,西吉公安工作节节攀升。2010年,西吉县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位居全区第4位,较2009年上升12个位次;西吉公安行风评议在全县政府部门测评中排名第2位。2011年,西吉政法综治工作考核位居固原市第一名,宁南山区八县第二名。

    同年,在全县(机关)单位目标管理考核中,西吉县公安局在33个党群政法部门、事业单位中考核为第三名,荣获“目标管理综合考核二等奖”、“机关效能建设先进单位”等八项大奖,满意度测评位居全县政法机关之首。

    2012年,西吉县公安局荣获“全区优秀公安局、全区公安机关绩效考核优秀单位、全区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公安局”荣誉称号,被西吉县委、政府评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局党委被县委评为创先争优先进单位,国保大队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优秀基层单位。在陈刚的积极努力和争取下,长期租借办公用房的交管大队已搬迁到的新的办公大楼,西吉公安侦查指挥中心大楼、看守所、拘留所也已开工建设,西吉公安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3年来,西吉公安工作之所以取得显著成绩,离不开全体公安民警的辛勤努力和顽强拼搏,更与陈刚扎实肯干、高度负责和作风正派、敢打硬仗的工作精神分不开。在这3年里,陈刚以公道果敢的处事风格和扎实过硬的法律素质化解矛盾,赢得赞誉。在2010年9月陈刚到西吉任职之初,他的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老人病情逐渐恶化,生活不能自理,两个妹妹都在外地工作,作为唯一的儿子,不能床前尽孝,只能雇一名保姆照顾父亲。2012年4月,父亲带着遗憾离开了。料理完父亲后事的第二天,陈刚立即返回工作岗位。为了工作,陈刚将对父亲的这笔“感情债”深深埋在心底。正是由于他这种舍小家顾大家、兢兢业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和自身具有的优良品格,在西吉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责任编辑:闫天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