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江苏省海安县公安局城南派出所,律师唐永祥在民警张宗山的帮助下,通过一机双屏查询系统了解所辩护案件的进展情况。“对老百姓来讲,公平正义就像阳光、空气一样为人们所必需,不易看见却感受得到。”海安县公安局局长葛志祥介绍,推行 “阳光警务”工程要让群众得实惠,让老百姓对公安的印象指数、信任指数和安全指数不断上升。
执法流程让群众“看”得见
“只要不涉密、不涉及公民隐私的案件,整个执法过程和进度都可以实时查询。”葛志祥介绍,在交警、刑警、车管所、看守所等窗口服务部门及各乡镇派出所安置了40台这样的阳光警务查询平台,只需输入案件当事人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号码或案件号即可查询。
随后,记者在办证大厅发现,窗口上有一块面向群众的显示屏,民警在干什么,群众一目了然。警务公开栏上,交费的名目、依据、多少和举报电话、信箱等内容都写得一清二楚。“如果群众发现民警有违法违规问题,随时可以投诉,督察部门会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并反馈投诉处理结果。目前,我们正逐步将行政许可、群众办事等信息通过 ‘阳光警务平台’,向老百姓公开,方便群众做事。”海安县公安局副局长张贤荣直言,为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知情权,确保执法公开、透明。
权力运行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3月的一天,海安县公安局警务督察大队接到一起投诉:县城团结桥路段有一辆警车“私用”,驾驶员与女友发生矛盾。事后,经调查还原真相:民警护送精神病患者回家。
事情虽小,却再次证明民警的一言一行,关乎整个公安队伍的形象,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自身首先要正、要硬。
4月1日,海安交巡警大队事故处理中队来了一位特殊群众,进门就要找中队长。“真是太谢谢你们了,我的伤已经全部好了”。当中队长朱斌接过锦旗时,事故受害人吴某感激地说。原来,1月下旬,吴某被一辆摩托车撞倒受伤。小吴担心自己是外来打工的,怕交警处理不公,结果没出一周时间就拿到了赔偿款。据了解,中队去年受理的215起交通事故,事故调解率达93%以上,事故认定准确率、结案率、事故调解率均达100%。
一直以来,海安县公安局强化对执法权力的制约,围绕接处警、立案、破案等关键环节,出台了《110执法规范化建设》《网上执法办案和执法考评监督工作规定》等23项执法制度规范。此外,他们还开发实施了警务访评系统,利用智能化技术,对民警执法办案和服务行为自动抽取、自动访评、自动研判预警,实现对各类警务活动的实时、动态监督,提升公安执法的公信力。
顺应民意分享“阳光警务”
今年1月,一网民在微博上反映县城人民路与宁海路交叉口新增设的红绿灯通行时间设置不合理,经常造成宁海路车辆积压。建议被反馈到交巡警部门后,经过实地测算论证,第二天上午就调整了红绿灯时间。网友们感叹:“海安警方真民主、跟得上潮流!”
顺应民意、惠及民生,他们在坚持传统做法的基础上,把互联网作为服务民生的新阵地,搭建 “海安公安微博群”、“片警小花说事”等平台,发布警方新闻、警情通报、提示防范,把服务送上门,让群众得到切切实实的方便、快捷。“阳光校园警务”、“阳光调解”、“阳光帮扶”、“阳光护农”、“阳光护企”……他们把“百姓围着警察转”变成“警察围着百姓转”,实现了从管理向服务的转变,结合开展“民警进村居”、“三解三促”、换岗体验等活动,真心实意访民情、纳民意、办实事。记者 赵家新 通讯员 潘金喜 曹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