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月31日召开的深化平安中国建设工作会议上,人口大市盐城成为我省唯一跻身全国新一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优秀市(地、州、盟)。盐城适应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创新社会管理机制,2012年法治满意度名列全省前茅,引起广泛关注,并有多项做法在全省及全国推广。
“把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凝聚成‘正能量’,有效发挥好保障安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使政法综治工作切实成为我市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支撑力量,成为促进经济繁荣发展的助推器,让平安盐城成为建设平安中国江苏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盐城市委书记朱克江说。
三轮车非法营运整治容易引起群体事件发生,但是响水县公安局近7个月整治,采取刚性执法与人性化服务相结合,及时发现并妥善化解了一系列矛盾,非法营运三轮车从2100余辆下降至40余辆,实现了无震荡治理的目标。
响水的成功,得益于盐城在全省率先建立实行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机制,开展对社会矛盾纠纷、安全环保治安隐患、有风险预警项目、解决基层基础薄弱环节等“四项排查”,将群众的意愿作为决策的重要依据,仅去年全市就对64个项目调整了方案、13个项目暂缓实施、12个项目取消实施。排查基层基础薄弱环节452个,解决440个。
在此同时,盐城在全省省辖市第一家设立市、县(市、区)大调解工作中心,统筹社会矛盾纠纷的化解和协调处理。市委、市政府出台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的意见。在全国率先实行矛盾调解个案补贴制度,被司法部在全国推广。倡导“稳评过程就是化解社会矛盾过程”的理念,去年稳评中走访群众7.2万人次,专家听证会379场,帮助群众解决困难1736件。
“只有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方可治本,解决平安建设中的深层次问题”,成为盐城干群深切体验。
盐城通过建立健全依法、有序、高效的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掌握了维稳工作主动权。近一年来,全市排查安全环保治安隐患12398个,整改12165个,整治率达98%,公众安全感提高到95.8%。
今年4月,祁恒民等30多个棉农遇到烦心事:个体工商户出售劣质棉种,使他们减产四成,他们愤然起诉赢了官司,却因当地法院执行不力,被告逍遥法外。盐城市委政法委启动案件督查程序,要求该当地法院限时执行到位,这些棉农们笑到了最后——终于得到了赔偿。
公正执法是热点难点,盐城建立执法监督机制。实施执法检查、案件评查、个案督查“三查并举”:加强对政法部门的执法检查,共检查各类案件9585件,发现错案和瑕疵案件67件,对53名干警进行问责追究。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案件交叉评查,共评查此类案件3000余件,政法部门办案质量和公信力明显提升。对重点信访案件的个案督查,确保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相统一。开展“千名代表、委员评百案”活动,司法公开和执法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盐城的做法被中央政法委向全国推广。
沈阳至海口高速公路江苏盐城段前不久突发团雾,引发系列机动车辆追尾事故,造成11人死亡、19人受伤,涉及近百个家庭。有效解决突发突出问题,对推进平安建设的能力出了一道考题。盐城仅用3天就“案结事了”,死者尸体在事故发生后3日内全部火化,死伤者家属对公开透明、规范便捷的事故处理过程和结果,均表示信服。
处理突发事故如此高效,是因为“实行了公安局交巡警支队与保险公司、法院、银行、司法、民政、社会救助等9大系统37家单位合署办公,成立了交通事故处理服务中心,实现交通事故“一站式”处理,变公安部门单打独斗为社会联动,整合资源提高了快速处理交通事故的效率。
记者 杨树立 通讯员 王 祥
·江苏盐城中院20条意见服务法治政府建设
·江苏盐城铁警开展“平安铁路在我心”活动
·江苏盐城中院开展纪律作风普遍约谈
·江苏盐城头罾边防进企业开展防骗宣传
·江苏盐城“二十条”推进调研宣传
·江苏盐城法院全力做优“基层司法产品”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