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新变中的“法治角色”
——湖北麻城法院发挥审判职能促进经济发展
湖北麻城,革命老区,因交通和区位优势凸显,各种产业应运而生,麻城人正阔步迈在打造“大别山经济中心”的梦想之路上。
近年来,麻城市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为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为老区翻天覆地的新变化,营造了公正有序的法治环境,默默地坚守和演绎着属于自己的“法治角色”。
民营经济:法治之“护”
5月10日,位于麻城黄金桥开发区的正东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机器声隆隆,工人穿梭往来,一片繁忙景象。可记者吃惊地听说,这家如今在麻城高科技民营企业中排行老大的企业,两年前,曾濒临拆伙解散的境地。
原来,正东公司的股东是兄弟俩,2011年初,在企业的经营思路上,两人发生了分歧:哥哥想扩大规模,大干一番,弟弟却认为创业不容易,应该稳扎稳打。从最初的心平气和到后来的“剑拔弩张”,两人再也谈不到一块。于是,弟弟一纸诉状告至麻城法院,要求解散公司。
案情很简单,下判也很容易,受理该案后,主审此案的法官却没有被“就案论案”的思路牵着鼻子走,经过深入企业了解情况,法官得出结论:该公司发展前景良好,此案如简单下判,公司将毁于一“诉”,解散将带来工人下岗、股东权益受损、地方税收减少等一系列连锁反应。
“解散是‘双输’,唯有让企业继续经营运转,才是对自己利益的最大保护。”这些利害关系,经过法官冷静的剖析,对意气用事的兄弟俩显然是盆及时的“冷水”。在法官的主持下,兄弟俩又坐到了一块,最终达成协议:弟弟将其持有股份有偿转让给哥哥。企业转危为安,继续正常运转,如今该公司年产值5000多万元,是麻城的纳税大户。
在法院的努力下,转危为安的还有神龙公司。这家由麻城最大的国企麻城棉纺厂改制而成的民营企业,一度是麻城市政府的“烫手山芋”。因市场原因以及经营不善,该公司负债近亿元,濒临破产,债权人扬言上访,众多原国企职工因面临“再下岗”人心惶惶。按照法律程序,把神龙公司的资产进行拍卖即可了结所有涉诉案件的执行。但麻城法院没有“一拍了之”,而是采取“放水养鱼”的方式,促成神龙公司通过招商竞标的方式,使外省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中标购买了神龙公司的所有财产,继续从事棉纺织生产。现在,该公司扭亏为盈,每年还能安置近千人就业。
“市场经济离不开法治环境,创业环境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法治环境的成熟与否,麻城民营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法院顺势而为、主动作为的法治保障。”麻城马勒三环气门驱动有限公司总经理丁周炎对记者说。
打工经济:法治之“便”
今年4月25日,麻城法院黄金桥法庭法官郭显宏打开QQ,启动视频聊天,另一头是远在外地打工的当事人袁某和周某,一起离婚案件正通过QQ视频的方式进行远程审理。“QQ法庭”,是麻城法院方便外出务工人员诉讼的一种新尝试。
麻城是湖北省有名的“打工大市”,每年外出务工人员达30多万,每四个麻城人当中就有一个在外打工。据统计,2012年,麻城外出务工人员创经济收入达30多亿元,“打工经济”可以说是麻城的一大特色。
麻城法院经调研发现,每年春节前后,法院受理案件会迎来一个小高峰,当事人很多都是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因为种种原因,他们都不愿意在外地打官司,而是选择回家过年这段时间进行诉讼。
“对常年不在本地的外出务工人员来说,他们最想要的无非就是一个‘便’字,而如何照顾这么庞大一个群体的法律需求,为他们进行诉讼提供尽可能的便利条件,及时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是法院司法为民工作一个很重要的方面。”麻城法院院长程兵对记者说。
对外出务工人员的这种需求,麻城法院民一庭庭长张涛的感受颇深。有一次,他远赴江苏太仓送达一起债务案件的诉讼文书,双方当事人都在当地,被告请求说,白天他要上班,只有晚上才有空,回麻城更没时间,可不可以就在这里开庭,把事情了结一下?
张涛没有丝毫犹豫,当即决定留下来晚上加班审理此案。本来案件比较棘手,但双方当事人见法官为了方便他们没有赶回麻城,而且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都很感动,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第二天即全部履行了义务。
江苏太仓是麻城市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共有7万多麻城人在那里打工创业,涉及这个群体的纠纷年年都在增长,根据这一实际情况,今年初,麻城法院在太仓设立了麻城法院驻太仓巡回审判点,通过定期派驻法官和聘请执法监督员等方式,为外出务工人员提供巡回审理、法律咨询等服务,受到了这些异乡“游子”的热烈欢迎。
麻城法院副院长夏雪华告诉记者:“设立巡回审判点,还可以及时获取维权信息,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司法需求,建立畅通、快捷的诉讼渠道,及时维权,以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在外打工打得放心、舒心。”
旅游经济:法治之“序”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
每年四五月,前往麻城龟峰山风景区观赏杜鹃花的游客络绎不绝,在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评为“中国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以及被授予“中国映山红第一城”称号后,麻城打响了“杜鹃旅游”的品牌,带动了旅游业的大跨度发展,现在,老区“红色游”、生态“绿色游”、人文“古色游”成为麻城旅游业的一张张名片。
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的是餐饮、住宿、购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麻城法院受理的涉及旅游的合同纠纷、服务合同纠纷、交通事故赔偿等案件也在迅速增长,2012年已超过200件。
“胡庭长,新年好,保险公司已经把赔偿款给我了,多谢您跑前跑后,让他们及时履行了义务。”2012年春节一过,麻城法院东木法庭庭长胡成姜就接到了远在武汉的当事人李某的电话,对他在一起旅游保险合同纠纷中作出的公正判决表示感谢。
像这样的电话,胡成姜每年都要接到不少。每年的旅游旺季,麻城法院就会在一些热门的景区成立专门的巡回审判点,巡回审理旅游纠纷案件,就地调处各种因旅游引起的纠纷,并为游客提供相关的法律咨询,这一举措受到了景区和游客的一致欢迎,游客们纷纷反映,景点虽然人多拥挤,但却井然有序。
说到麻城法院为旅游业提供的司法保障,曾任龟峰山风景区管理处主任的鲍在祥的思绪一下子回到了2010年初,那时的他愁眉不展,眼看两年一度的杜鹃文化旅游节马上就要开幕了,可为旅游节而兴建的“龟峰山游客接待中心”却处在停工状态,因建筑用地涉及一起宅基地转让纠纷,原告谭某告到法院,要求管理处拆除该建筑,并赔偿经济损失。
“如果法院‘官官相护’,我就找人堵景区的大门。”案件审理过程中,原告扬言。
“旅游节是政府办的,我们的门票收入都交给了政府,你应该找政府要钱。”被告也有他的理由。
承办法官对原告的过激言行予以劝诫,并表示肯定会公正处理案件,不会偏袒任何一方。随后,法官又先后找市政府杜鹃办公室和旅游局做工作,让他们协助被告履行应尽的义务。通过一番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双方的分歧逐渐缩小后,办案法官组织他们坐到了一起,最终达成了由被告分期支付占用原告合法取得土地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调解协议。
崭新的游客接待中心最终顺利落成,当年的杜鹃文化旅游节也顺利举办,没有因这起棘手的官司受到一丝影响。(记者 罗书臻 程勇 陈群安 通讯员 黄培英 汪建民)
·树立大平安理念推进平安湖北建设
·记湖北黄石市阳新县检察院公诉科副科长陈丽
·湖北武汉:120名检察官实现“检察明星梦”
·湖北武汉市汉阳区检察院为民众开办道德讲堂
·湖北一民警挡刀保护群众
·湖北:全民共筑大城“长安”
·湖北:全民共筑大城“长安”
·湖北荆门:9名男子销售高考作弊器材被判刑
·湖北荆门东宝区:检察建议书助解执行难
·湖北宜城:联手开展社会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