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义涛 曾柳青 陈志雄
儿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儿童权益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直接反映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程度。儿童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个特殊群体,思想意识还没有成熟,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和事态发展的预见性,因而不仅要提高儿童的安全防范意识,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联系起来,共同为儿童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但近年来多发的侵犯儿童权益事件,却不得不让我们对目前的儿童权益保障体系进行反思。
在“六一”儿童节前夕,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指导各级法院进一步加大对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的惩治力度,坚持最低限度的容忍、最高限度的保护,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
农村留守儿童易成性侵害对象
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来,广东省梅州市法院系统共审结强奸、猥亵未成年女性案件77宗88人,涉及梅州各村镇农村户籍未成年被害人65人。这些案件具有四个新特点:
一是留守未成年女孩易受性侵害。悲剧的发生让人痛心,透过卷宗我们发现,这些受到性侵害的基本是农村留守儿童。在梅州农村,留守儿童多,主要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顾,山区居住分散,孩子上学路途较远等因素,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未成年女孩单独在家、在上学途中或在野外干农活时被诱骗或劫持而遭受性侵害的有31人,占47.6%。缺少监护的弱智女童更容易成为侵害对象,有9名弱智女童多次受到性侵害,占13.8%。
二是大多数被熟人侵害。犯罪分子与受害人大部分是同村乡亲、邻居、亲戚、认识的朋友、师生等相熟关系,见面机会多,容易骗取被害人信任,容易作案。被熟人侵害的有45人,占69.2%。
三是幼年女童遭遇性侵害比例大。女童年龄幼小,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对性行为认识不足,反抗力不强,往往被犯罪分子引诱、哄骗、胁迫,遭受侵害。未满十四周岁的受害人43人,占66%,年龄最小的6岁;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22人,占34%。因极力反抗最终免遭侵害的只有11人,不足2成。
四是青年和老年犯罪分子作案多。25岁以下的被告人45人,占50.1%,多数为蓄意作案,团伙作案,往往纠集2名以上被告人以游玩、吃饭、谈恋爱等名义用摩托车或汽车搭载被害人离家外出,或者携带砍刀在路上劫持过往女学生,在野外、汽车内、宾馆伺机侵害。50岁以上的被告人26人,约占30%,多是临时起意,单独作案,侵害对象为年龄幼小女童,利用小额金钱诱惑或强行劫持手段在被告人家中或偏僻场所加以侵害。
“这些遭受性侵害的女童,父母均外出打工,易成为犯罪分子实施犯罪的目标。”业内人士分析,除了父母监管缺失外,农村学校对儿童的安全教育也有问题。在这些案件中,受侵害虽发生在学校放学后,但女童受到性侵害后,基本没有反抗或向他人求助,以致受侵害次数和时间更多更长更严重。一些家长因某些原因采取不报警的现象也加重了对孩子的伤害。另一方面,这些女童在受侵害时,有些受到犯罪分子的一点金钱的哄骗、诱惑,导致了悲剧的重复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学校、家长的警醒。
广东省妇联发布的《农村留守儿童需求和期望调查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成为同学、邻居的欺负对象。有三分之一的留守儿童表示曾“遭人欺负”;当留守儿童生活中遇到苦难时,留守儿童大多选择“自己解决”,占47.6%;其中选择找老师帮忙的人最少,说明老师在协助家长监护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上明显存在缺位。
多方面保护儿童权益
梅州中院刑庭副庭长巫光清建议:
一是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女童的性教育。学校、幼儿园要加强对留守女孩的性教育,使留守女孩了解性安全知识,掌握性安全防范技能,提高警惕性,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有企图的嫌疑人。
二是要加强法律知识宣传。医疗、科技、宣传、卫生等部门要经常通过报纸、电视、杂志等传播媒介加大宣传力度,在重要集镇、交通要道设置宣传栏,宣传国家打击侵犯妇女儿童权利的相关法律知识,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是要加大打击力度。公安机关要对侵害留守女童的违法犯罪案件及时侦破,从严打击,并定期对留守女童遭遇性侵犯问题进行专项治安检查,排查隐患,预防犯罪。利用乡村警务机制,定时、定期走访留守女童家庭,使留守女童与民警能直接接触,加大预防力度。注意保护受害人及其家庭隐私,防止形成二次伤害。
四是健全农村留守女孩的预防、救济网络。基层妇联组织要联合家庭、学校和其它社会组织,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管理,形成预防网络。在各县级妇联组织中设立专门救助、心理干预机构,对遭受侵害的儿童及家庭提供维权救济和心理疏导。
五是加强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农村精神文化资源匮乏是导致农村留守女童遭遇性侵害的深层次原因。党委政府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筹集资金,加强新农村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经常开展文娱活动,充实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建设乡风文明的新农村。
(作者单位:广东省梅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留守儿童关爱试点项目将实施
·[视频]甘肃:民警与留守儿童过六一
·民警与农村留守儿童欢度“六一”
·留守儿童的六一心愿:“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广西高院“六一”前夕为留守儿童送节日礼物
·大山深处留守儿童的安全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