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格服务对接民需
——河南荥阳法院打造便民网格纪实
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网格为载体,以服务为目标,积极延伸审判职能,不断创新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模式,寓创新管理于系统服务之中,实现了审判工作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的对接,让矛盾纠纷不出社区,切实把司法服务延伸到了群众身边。
一“网”打尽矛盾苗头
以前居民遇到邻里矛盾、婚姻纠纷等大小事、烦心事,都是亲自到社区、到法院反映问题,现在,足不出户就有人到家里了解情况,及时办结。这些活跃在居民身边的“管家”,就是荥阳法院的社区网格管理员。
家住豫龙镇的王女士因多年前的一次交通事故致残,行动十分不便,近年来由于夫妻感情不和而分居。思前想后,王女士决定到法院起诉离婚。荥阳法院驻村网格员芦丰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考虑到王女士的特殊状况,立即与立案庭进行沟通,最后立案庭法官上门为其办理了立案手续。
荥阳法院将审判工作融入网格中,从上到下深入基层和一线,建立三级网格,把院领导、庭室负责人到法官的职能职责放入网格中,做到“事在网中,网中有格,格中有人”。
“几乎每天都在‘网格’组织协助调解,了解社情民意,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努力将纠纷化解在事发地,化解在诉前。”刚从“网格”走访回来的一位法官说。
以往法院只有在当事人起诉后才接触到民间矛盾纠纷,群众也只是在打官司时才能得到法院的帮助。现在有了社区网格对接机制这个平台,基层社区网格员可以随时与法院工作人员联系,反映社区中矛盾纠纷的动向,在微露纠纷苗头时,法院化解纠纷的触角就已经捕捉到,在网格员的协助下送上法律咨询和诉前服务。
今年4月17日,荥阳法院受理一起邻里关系纠纷事件,一楼住户是一家烤鸭店,由于其擅自改变房屋原有的用途,把客厅改造成烤鸭房,将二楼住户地面烤得温度很高,严重影响了二楼住户的正常生活。该院法官在征得双方同意后,立即联系村委、城管、工商等有关部门上门实地勘察,一致认为烤鸭设备必须拆除。在该院法官和村委等多方力量的共同调解下,就地解决了问题,双方和睦如初。
现在,荥阳法院已经形成了以“基层人民调解组织”为依托,以“职能部门联动配合”为支撑,以“三级网格”为平台,以“网格员”为抓手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通过将审判职能延伸到诉前,整合政府部门、人民调解组织、网格员等多种力量,形成合力,将矛盾化解在初始阶段。
送达难已成“网事”
送达难一直是困扰审判、执行工作的大难题,诉讼文书无法送达,延迟了开庭和执行,不仅降低了法院的工作效率,更直接导致了当事人合法权益不能及时实现,而现在的“网格化管理机制”正好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张某诉孙某离婚的送达案件中,负责送达的干警遇到难题,被告孙某一直拒听电话,其家中又仅有孙某妹妹在家,而离婚案件因涉及身份关系无法留置送达。送达人员只得联系孙某所在的村委,说明情况后,村委工作人员立即带领送达人员来到孙某的另一住处,最终完成了送达工作。
法院工作人员与社区网格专门联络员建立日常联系和信息互通工作,建立双向台账,社区责任网格员配合法院送达、执行工作,提供被执行人财产状况信息,协助查找被执行人,协助做被执行人思想工作,做好送达指引、见证等工作,执行送达工作更快捷,也更有利于当事人诉讼权利和实体权利的保障。
在服务人民群众、保障社会和谐的同时,法院干警业务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尤其是青年干警,他们在与群众零距离的接触中,弥补了自身群众工作经验不足、工作方法单一的短板。
司法服务送“网”百姓家
荥阳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提供法律咨询,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就地送达,甚至是就地执行,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诉讼。荥阳法院将巡回法庭与网格化管理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的优势,使得原本只有走进法院大门才能得到的司法服务走入了社区,走入了寻常百姓家里。
5月10日,在母亲节即将来临之际,荥阳法院以此为契机,积极倡导弘扬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走进社区、乡村,进行普法宣传。除发放法制宣传手册外,该院还以“法官说法”的形式,向群众详细介绍子女如不尽赡养义务所要面临的民事及刑事处罚,明确子女赡养责任。同时,为被赡养人提供相关司法救助,在保障其合法权益的同时,让被赡养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荥阳法院还将网格化管理与“学雷锋日”、“三八妇女节”、“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等主题活动相结合,派出审判一线法官深入“网格”,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和司法帮助。(徐文娟)
·河南部署“三夏”期间安保
·河南许昌:多举措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河南司法厅副厅长调研新蔡县司法行政工作
·河南新密法院为失足少年送上心灵鸡汤
·河南南阳:强化安全基础 推动安全发展
·河南法院对付“老赖”将以拒不执行罪逮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