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干警讲述

高兵:挥别高考

2013-06-08 16:27:02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中国法院网 

    2004年的夏天,白天,艳阳高照,蝉声阵阵,晚上,城市开始酝酿着一场又一场的蒙蒙细雨。外面的天气变化无常,而教室中的我们,心情同样起伏不定。尤其是黑板右上角的倒计时,无时无刻不在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老师们也不敢怠慢,摸底考试从每一季度考一次,缩短到每一个月,再缩短到每一个周,这就像上发条,越拧越紧。

    我的同桌叫小四,因为他在家排行老四。小四家是离学校很偏远的一个小村子,为了供他上学,哥哥姐姐都早早进入了社会谋生。而对于小四来说,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机会,因为考不上,家里无法承担他再复读一年的费用。小四是个乐天派,平常嘻嘻哈哈的,从没见他有什么烦心事。可是,随着考试越来越近,他也变得沉默寡言起来,这恐怕也是班里大多数人的心态。每一次摸底考试,班主任都会把每个人全区、全校、全班的排名都公布出来,而每个人,看到自己成绩的第一反应,都会将目光从自己的名字往上挪动,默默在心中计清下一次考试要赶超的目标,然后快速走回座位,立即投入到学习当中。

    由于寄宿在学校,而学校宿舍每天10点就熄灯,不再供电,这让很多想再多学一会的同学无法忍受,纷纷到学校外租房复习。眼见着同宿舍的都纷纷到外面租房,小四也动了到外面住的念头。尽管我认为,复习是个人的事情,每个人复习的情况并不同,没必要别人复习我也得跟着复习。但小四受不了“内心的煎熬”,他最终还是在校外找了一间平房。平房不算小,价钱也不算贵,但对于每月生活费微薄的小四来说,他不得不在其他地方勒紧裤腰,咬牙坚持。

    就这么过了几个月,黑板上的倒计时定格在了“三”。每个人的课桌上都像小山一样,而两位班主任的“临行赠言”也如期而至。班主任是一位历史老师,他说,会的一定要做对,不会的尽量做对,颇有些田忌赛马的味道;副班主任是一位语文老师,他说,这是你们人生中第一次迎来这么重要的关卡,希望你们能够勇敢面对,不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都将是你们终生的美好回忆与财富。老师的话让每个人心里都五味杂陈,过往如同电影般在心头不停放映,对于三天之后的考试,我们不知是该兴奋还是该紧张。

    每一年的高考都有些相似的东西,比如,总有人会忘带准考证或考试用品,总有大批家长在门口聚集,2004年也不例外。有些人可能是越到了考试越紧张,有的人则是越到了考试越轻松、冷静,我属于后者。尽管,很多数学题令我无从着手,但我只求发挥我最大的潜力,尽力而为就是。记得考完最后一门,我走出考场,穿过一堆又一堆在讨论考试答案的考生,只想现在尽快离开这个生活学习了三年的地方。校门口,围了一层又一层的家长们对我报以关切的目光,我冲他们笑了笑,快步挤出他们的“包围圈”,随手将复习资料扔进了垃圾桶。

    从现在看来,不论结果如何,那一次考试对所有参与者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抗压性测试。经过了高考,我不认为还有别的考试能让人如此神经紧张。同时,那次考试也是所有参与者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课程,而这个课程,恐怕是哪一个大学也教不来的。他教会了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与命运,如何去追求你心中认为最美好的东西,如何在摔倒后重新向终点冲刺。最重要的是,它告诉了我们,高考只是一场考试,并不是人生的终点,不管通过还是没通过,你仍然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奋斗,因为人生的“万里长征”才刚刚开始。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