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播报

关注2013年高考:异地高考报名人数不多

2013-06-08 09:32:18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日报 

    6月7日,在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考点,第一场考试结束后,考生走出考场。当日,2013年高考拉开帷幕,全国共有912万考生报名参加高考。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异地高考报名人数不多

    专家认为应给政策实施以时间

    记者 赵婀娜

    允许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不仅是百姓的多年夙愿,更是衡量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指标之一。今年是各地出台“随迁子女就地高考”(即“异地高考”)政策的第一年。据悉,全国近20个省份今年不同程度地放开异地高考。目前10个省份官方披露数据显示,约4500名考生参加异地高考,这一数字与912万的高考人数相比,仅占约0.5‰。

    据报道,辽宁省招考办普招处处长邓玉波介绍,2012年调研了解到,全省约有5000多名外省生源符合辽宁设定的异地高考报名条件,但是实际报名人数只有预计数的1/10。与之相似,湖北省只有219名考生报名异地高考,不到摸底预判数量的一成。江苏省实际报名的异地高考人数也只有300多人。

    很多人据此表示“异地高考遇冷”,对此,有专家认为属意料之中。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异地高考之所以在一些地方遇冷,有多方面原因。其一,有些地区并非异地高考矛盾突出的地区,地方政府在制订政策之初就预计开放后没有多少人参加。其二,今年刚出台异地高考政策,符合条件的学生并不多,此前由于没有异地高考政策,很多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可能在读完初中之后就回到原籍读书了;其三,这些地方开放异地高考,不只有学籍的要求,还有对学生父母的职业、住所限制,这使经过审核符合条件的异地高考考生进一步减少。

    “关注异地高考政策的效果,不能看政策执行的当年,而必须有3到6年的时间。”熊丙奇强调,“我国应把解决异地高考的重点,聚焦在北上广等矛盾突出的地方,否则即便其他省市都开放了,问题还是只得到极少比例的解决,这无法回应社会的关切。”

    有教育专家指出,异地高考难不在“考”,而在“录取”。考试只是加一张考卷,但是录取却涉及到流入地考生的切身利益。越是在北上广这样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的地区,统筹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诉求就越难。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很多省份都可以“宽容”地接纳随迁子女的时候,北上广地区却通过只允许随迁子女参加高职院校而非普通高等学校的录取、提供“五证”、“可借考,但必须回原籍录取”等方式,设定异地高考的门槛。

    有专家强调,异地高考政策毕竟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要着急用“遇冷”来判断,还应该给予政策实施后效果的展现以一定的时间。

    广东考场实现网上实时监控

    今年,广东高考考生报考人数再创历史新高,达73万,跃居全国首位。高考首日,73万名考生全面实现了考试过程的实时网上远程监控,首日开考顺利。

    为确保考试公平公正,广东省派出了24个巡视组到各市巡视检查监督考试组织实施情况,全省530多个考点、25000多间考场均建立起电子监控系统。(记者贺林平)

    语文试题引热议,教育部考试中心和高考语文命题组相关人士解读

    高考语文题 更关注时事

    记者 赵婀娜

    2013年高考进入第一天,语文考试试题再次引发热议。今年高考语文考试的命题思路怎样?考题着重考查考生的哪些素质与能力?记者采访了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与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

    今年全国有18套高考语文试卷,其中,全国课标甲卷供内蒙古、宁夏等11个省区使用;全国课标乙卷供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等4省使用;另有一套全国大纲卷供尚未开展新课改的广西使用;其余省份为自主命题。

    作文题型全为材料

    材料经专家甄选,着重考查考生探究能力

    “一个年轻人在海边徘徊,闷闷不乐。‘什么事想不开?’一位老者问。年轻人说,他做人做事尽心尽力,但得不到承认与尊重。‘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随手一丢,‘能找到它吗?’年轻人苦笑,摇摇头,‘我有颗珠子,’老者掏出一颗珍珠,掂量一下,轻掷在沙滩上,‘不难找到吧,变成珍珠就没人忽视你了’,有道理啊,年轻人点头沉思。‘不过,沙子一定得变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认与尊重吗?’年轻人还是有点疑惑。”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

    以上是2013年高考中某省的语文作文考试试题。在去年首次实现全国均采用材料作文代替命题作文之后,今年高考依然全部采用材料作文题型。“材料作文比命题作文更便于考查考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思维。”高考语文命题组某专家介绍。

    “高考语文科目,要考查的不是考生一方面的能力,而是包括语言应用能力、鉴赏评价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探究能力在内的综合能力。”该专家介绍。

    如何通过语文命题考查考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呢?“命题过程中,论述类文本阅读,专家们会注意选取论述色彩较浓、有一定理论深度的短文,并在命题时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高考命题组专家介绍,如全国课标乙卷《老子》的试题涉及孔子是否曾经向老子求教等逻辑推理过程,湖南卷《烈酒里的殖民主义》涉及如何看待技术引进中的负面影响问题。

    记者了解到,这些材料都是高考专家组成员在几十份材料中甄选,经过多位专家讨论后方入选。

    命题关注当下热点

    芦山地震捐款、同学关系成考题,体现鲜明时代性

    “高中阶段,你一定在班集体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收获了深厚的情谊,同窗共读,互相帮助,彼此激励,即便是一次不愉快的争执,都给你留下难忘的记忆,伴你走向成熟。某机构就‘同事关系’问题在几所学校做了一次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表示满意,36%的人认为一般,4%的人觉得不满意……”

    这是今年全国课标乙卷语文试题的一部分,带有很强的现实性,记者了解到,今年高考语文命题着重选择了以芦山地震捐款、同学关系为主题的材料,直接与时事相关,反映了青年群体中的一些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体现出了鲜明的时代特征。

    除作文外,阅读题的时代性与经典性就更加凸显。高考语文命题组专家组成员介绍,今年全国课标甲卷选用的阿城小说《峡谷》,作为寻根文学的一篇代表作,既有真善美的主题,文学性又非常鲜明。重庆卷的《枪口下的人格》不仅文学性强,而且表现了一种鲜明的现代意识。在考查学生的文学知识与欣赏水平的同时,也对考生进行了真善美的引导。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高考试卷押送揭秘:押运车装GPS途中警方保护
·北京交通报警台高考服务键置顶
·广东深圳交警1级勤务全警上路护航高考
·公安部要求加强防控 保障高考期间治安平稳
·公安部要求加强社会面整体防控 保障高考期间治安平稳有序
·[视频]公安部门向社会车辆发绿丝带护航高考

·[视频]公安部门向社会车辆发绿丝带护航高考
·[视频]浙江湖州:出台疏导方案确保高考交通
·[视频]高考停车烦心事 交警提前来解忧
·[视频]山西:太原交警全力服务高考
·[视频]四川:成都交警高考交通保障工作启动
·[视频]公安部:加强高考道路交通保障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