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他们知道有这样一群人站在背后,会在他们孤立无援、遇到困难时帮助他们。”安徽省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主任姚炜耀向《法制日报》记者吐露了自己的一个心愿,“希望‘1+1+N’志愿律师能够被更多未管所出所青少年打心眼里接受”。
姚炜耀所说的“1+1+N”是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志愿律师与出所青少年结对帮扶机制,即由一名志愿律师为一名即将出所青少年提供生活困难、法律服务、心理咨询、就业推荐等“N”种帮助。在近日出炉的“2012年度安徽省未成年人保护十大事件”中,该机制登榜。
说起建立“1+1+N”初衷,安徽致诚公益研究和法律援助中心主任孔维钊告诉记者,律师在代理案件时常发现,一些服刑期满的青少年出所后还会走上犯罪道路。这里面的原因不仅是缺乏法律教育,还存在就业歧视、家庭不和、欠缺自信等问题,让他们难以融入社会。
2012年5月31日,安徽省“1+1+N”结对帮扶机制在省律师协会与省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省未成年犯管教所合力协作下应运而生。每一名即将出所未成年犯都可获得一张由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印制的服务联系卡片,出所后,他们可以24小时联系服务台要求指派志愿律师提供帮助。
“但到目前为止,这一机制收到的效果有限。”姚炜耀坦言,去年一期发出600张结对联系卡,接到出所青少年打来的电话却不到50个,大多数都是遇到问题时来咨询相关的法律知识。
“由于很多出所青少年对律师认识停留在解决法律问题层面,平时很少想到要和律师联系,也害怕被贴上‘罪犯’标签,导致帮扶工作开展比较被动。”姚炜耀说,新机制实施刚刚一年,还处于探索、试水期,很多做法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
姚炜耀表示,他们今年准备再发放500张联系卡,并打算就存在的问题,请省未管所协助,让志愿律师与这些青少年建立常态化联系渠道,形成实质意义上的结对帮助。(记者 李光明 实习生 耿圣杰)
·安徽安庆大观区司法局"四调解"化解社会矛盾
·安徽安庆大观区检察院忠诚为首"零距离"服务
·安徽安庆市大观区着力提升社会治安防控能力
·武警安徽总队宿州支队助农抢收小麦
·安徽阜阳颍泉公安分局夫妻警务室社区扎根
·安徽法律援助经费年均递增逾49%
·安徽法律援助经费年均递增逾49%
·安徽怀远法院:救助金缓解信访执行压力
·安徽宿州埇桥区法院新技术提升裁判文书公信力
·安徽芜湖查获五吨假冒食用盐
·安徽合肥交警部署高考道路交通安全保障工作
·安徽宣城构建“大城管”破解管理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