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内蒙古包头东河推“一轴两翼”法律便民服务

2013-06-06 16:09:2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 

  咱老百姓的法律服务便民“超市”

  ——包头市东河区“一轴两翼”法律便民服务工作纪实

  “法官你好,我是滨河一社区的居民,因为房子面临拆迁,我想问一下,房子都是婆婆的,但我们和小叔子一家一直都和婆婆住在一个院子里,现在房子要拆了,如果给了楼房,产权应是谁的?”

  “应该是老人的。除非经老人同意,在签订拆迁协议时,可以变更成你们的名字。”

  “如果老人不写我们的名字咋办?”

  “这是老人的权力。所以,要好好与老人相处,照顾好老人。”

  “我也想问一下,老人的遗嘱公证后有期限吗?”

  “一般公证都是无期限的,涉及不动产的,档案永久保留。但公证过的遗嘱也是可以变更的,但变更后需要重新公证,因为经过公证的遗嘱其效力要高于普通遗嘱。如果对公证后的遗嘱进行变更,但没有重新公证,那么此遗嘱的效力在法律上讲是不如前一份公证过的遗嘱有证明力的。” ……

  2013年5月8日下午,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河东街道办事处的法官工作站正在举办法律宣传咨询活动,来自辖区的几十位居民代表,带着各种法律问题,向在场的法官、公证人员和律师进行咨询。通过近两个小时的现场解答,不仅给居民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课,还为居民们找到了解决各类问题的法律途径。

  说起法官工作站,东河区政法委书记刘燕丹向记者介绍说,近年来,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各种社会矛盾逐年增多,新旧矛盾不断叠加对社会稳定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何有效预防和妥善解决社会矛盾纠纷,一直都是东河区政法委努力探索的社会管理创新课题。法官工作站正是东河区充分发挥政法各部门职能作用,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变法官“坐堂办案”为“设堂办案”,通过定期派驻、预约服务、诉调对接、法官热线等工作模式,让法官走进社区,为老百姓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服务。此次法律宣讲咨询活动就是法官工作站定期开展的一项工作。在法律工作站的基础上,东河区又整合公证和法律援助机构参与其中,形成了以法官工作站为“一轴”,以社区(村)特殊群体法援服务接待点和公证联络点为“两翼”的法律便民服务工作格局。

  如今,“一轴两翼”法律便民服务格局(以下简称“一轴两翼”)已成为东河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的有效机制和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一大亮点。

  刘燕丹告诉记者,“一轴两翼”最大的好处就是,如果辖区老百姓发生矛盾纠纷,可直接到法官工作站进行调解,调解后如担心对方反悔,可以当场进行公证;如果双方无法达成调解,可以开通诉讼绿色通道,现场立案,现场审理,对于弱势群体,还可以当场获得法律援助中心律师提供的法律援助。这种便民服务方式就像一个闭合的圆环,在这个圆环中,可以解决来自最基层的大多数法律问题和矛盾纠纷。

  据了解,过去,东河区是上访的重灾区,自从有了“一轴两翼”法律便民服务机制后,东河区的上访数量大幅下降,已由过去的每年655件下降到目前的354件。

  如今,东河区的北梁棚户区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启动,这个被誉为“总理工程”的改造项目,不仅因为总理的期望和叮嘱,让东河区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还有来自北梁自身绕不过去的困难。

  据了解,北梁属于旧城中心,一代代人自发地聚居到这里,不管是房屋建筑,还是人际关系,都盘根错节在一起。而且,如今的北梁,在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拥挤地生活着4.7万户家庭、12.4万人口,其中包含1.18万失业人员和3.01万低保人员,90%的人均居住面积小于15平方米。面对如此艰巨、复杂的改造工程,如何避免各类因征拆引发的矛盾,避免群体性事件,最大限度消除改造工作中的不稳定因素,成为摆在东河区政法部门面前的艰巨任务。

  “幸好,我们东河区有以‘一轴两翼’法律服务便民机制,不管在拆迁中遇到什么样的法律问题或纠纷,都可以通过该机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在很大程度上也减轻了我们社区工作者的工作压力。”河东街道党工委书记杨国伟感受最深。

  是的,正如河东镇法官工作站当天举行的法律宣讲咨询活动一样,每一个涉及拆迁的法律问题都能在这里迎刃而解。居民苏文英说:“‘一轴两翼’法律便民服务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平时,我们觉得法律离我们很远,现在面临拆迁了,才知道法律很重要。现在,能面对面地向法官、公证人员和律师咨询,依法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让我们理性地面对拆迁,切切实实地体现了政府对老百姓的关心。”

  据了解,当前,东河区委、区政府正在至力于建设“平安东河”、“法治东河”,为了给辖区百姓提供更多、更有效、更便捷的法律服务,东河区在“一轴两翼”的基础上,又整合基层派出所、司法所、综治办、信访办等部门,形成了一个全方位、无缝隙的法律服务便民“超市”,只要老百姓有法律方面的问题和困难,走进这个“超市”,就可以享受到全方位、零距离、高质量的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民事调解、公证等法律服务。

  前几天,家住沙尔沁镇海岱村的高大娘很着急,因铁路改造,高大娘的大棚面临被政府征收,由于认为征收部门对自已的大棚补偿偏低,因此,高大娘迟迟没有签订补偿协议。眼看施工方就要到家门口了,高大娘担心大棚如被强拆,可能既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以后打官司也没有证据了。正在着急的时候,高大娘听说,河东镇政府有个法官工作站,站里不仅有法官,还有律师和公证人员,于是,高大娘找到法官工作站的联络员反映了自己的情况。

  法官工作站联络员了解情况后,立即邀请法官、公证人员和法律援助律师到法官工作站为高大娘解决实际困难。法官来了,他们给高大娘讲了有关大棚征收的法律和政策;公证人员来了,他们给高大娘的大棚录像,办理了保全证据公证;法律援助律师来了,他们告诉高大娘,如果双方无法协商达成补偿协议,高大娘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解决,如果高大娘在经济方面有困难,法律援助中心还可以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

  从镇政府离开时,高大娘对社区工作人员说:“这一趟我可没白来,把我的后顾之忧都消除了,这才是真正的为民解忧啊!”

  看着高大娘满意地离去,镇政府工作人员不仅深切体会到“一轴两翼”在基层确实发挥了化解矛盾、定纷止争的作用,更让他们深刻认识到,引导群众用法律解决问题才是基层社会管理的最佳途径。

  采访中,东河区法院副院长吴燕这样对记者说,法律只有在使用中才能让老百姓感到有用,只有在为老百姓解决了实际困难后,才能让老百姓相信。法治中国的实现,不仅在于法制是否健全,更在于公民是否会用法,只有全民用法能力提高,法治中国才能实现。而公民用法能力的提高,前提一定是法律服务的高效、便捷。正如东河区以“一轴两翼”为依托,建立起的法律服务便民“超市”一样,在老百姓遇到法律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才使他们逐渐转变了过去“信访不信法”的观念。(李丽莎)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内蒙古包头破获盗掘古遗址倒卖文物案
·内蒙古六项措施助力打假工作
·武警内蒙古总队启用新式车辆牌证
·内蒙古法院务实支持军法工作
·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建材城发生火灾多警种扑救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速破一起故意伤害案

·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速破一起故意伤害案
·内蒙古纪念虎门销烟174周年焚毁毒品活动举行
·内蒙古巴林右旗开通双语执法公开网站
·[视频]内蒙古乌兰察布:游戏中掌握消防常识
·内蒙古新聘42名特邀监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