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丁国强
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必须要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使中国道路充分体现法治精神、法治价值和法治智慧。
中国梦不仅意味着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富足,更重要的是人民更加幸福、更加有尊严。中国梦是法治的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国家意识、国家精神的觉醒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新境界,也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国家战略目标、国家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奋斗目标的高度一致性,这将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梦是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的发展追求。1986年邓小平提出“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的论断,将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共同推进,这是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法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邓小平还说:“调动人民群众的最中心环节,还是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了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中国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事务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可以说,中国梦是对国家发展的历史定位和世界定位,顺应了时代要求和世界潮流。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只有深入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才能巩固发展优势,解决中国问题,完善中国模式,从而不被西方的政治经济模式、价值观和文化霸权所左右。国家治理依据法治方式、执政者遵循法治思维、社会管理寓于法治智慧,就会形成以法治为核心的国家理性。斯宾诺莎说:“服从律法所得的后果只是一个独立国家的长久幸福和此生的别的一些福利;反过来说,不服从律法与毁弃誓约就有国家覆亡和巨大艰苦的危险。”国家意识说到底是宪法意识、法律意识。国家秩序是一种法律秩序。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必须要提升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的法治化程度,使中国道路充分体现法治精神、法治价值和法治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将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紧密联系在一起,表明了党的根本任务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必然联系,形成了国家战略与个人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国家是人民安身立命的根基,是权利得以切实保障的依赖,也是国人的精神家园。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追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老子《道德经》有言:“以正治国”。治国的正道在于公平。中国梦的实现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发展生产力,更要致力于实现社会公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使人民群众对改革发展充满信心。中国梦不是抽象的,它属于每一个中国人。习近平总书记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实现中国梦,就必须坚持包容性增长,协调复杂的利益关系,推进社会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分配公平和权利公平。在社会分化的条件下,更要尊重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权利,使人民群众在关心国家公共事务中感受到中国梦的正能量。要让社会困难群体得到必要的帮助和保护。
中国人自古就有修齐治平、安邦富国、大道行于天下的理想,这是家国情结的体现。中国梦既强调国家、民族与人民之间的责任关系,又强调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与公民个人自我实现的相互依赖性,也强调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五位一体”。中国梦是植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不懈精神追求。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这关系到中国人的意义世界和心灵家园的构建。“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要义在于尊重治国规律,遵循法律规则,洞察国情,体察民意,不朝令夕改、不拍脑袋决策、不独断专行,总之就是不折腾、不胡来。要增强文化自信,重视吸收利用中国传统文化,将之转化为治国理政的思想资源,形成保持未来发展良好势头的政治、文化推力。要塑造大国伦理,打造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家形象,在世界格局中担当起大国责任,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中国梦是民族理想,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国家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参与政治、监督权力、全民守法是公共责任的体现,也是国家与社会良性互动的体现。孟子曰:“徒法不足以自行”,要在全社会树立法治信仰,消除“法律工具主义”和人治思维,把法治价值判断贯穿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罗马十二铜表上写着:“人民的幸福即是最高的法律”。国家是公民权利的守护者,只有用宪法法律保障每个人权利,保护每个社会阶层的利益,才会增强人民对中国梦的内心原动力。
中国梦是奋进的号角。有梦想,才有前进和创新的动力。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实干需要制度作保证,而不能停留在口号号召上。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我们要运用创新性思维科学设计中国未来改革的目标和方案,在推进依法治国的实践中解决改革深水区、矛盾凸显期、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使中国梦的现实基础更加扎实。
(作者单位:公安部)
·中国梦是人民的梦
·社会管理法治化 助力实现中国梦
·深化平安建设 夯实“中国梦”根基
·实现中国梦必须建设平安中国
·梁天元:我与我的中国梦
·江苏如皋:社会管理创新篇追寻和谐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