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平安使者

受到武警部队表彰的“十大标兵士官”剪影

2013-05-30 15:30:5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专业技能精湛作风纪律严明

受到武警部队表彰的“十大标兵士官”剪影

高红甫——

9年升旗万无一失

    2013年1月1日,新的一年的第一个清晨,雄伟壮丽的天安门广场。

    “敬礼!”随着这一响亮的口令,国旗从一名威武的武警战士手掌中抛撒而出,飘出一个令人叫绝的漂亮扇形。

    这名威武的武警战士就是曾经担负国庆六十周年广场升旗任务的武警北京总队天安门支队国旗护卫队上士升旗手高红甫。

    接旗、转体、安旗、解旗、按钮、展旗、立正、敬礼……一整套升旗动作,高红甫一气呵成;9年升旗降旗,无数次张臂挥撒,五星红旗在2分07秒内准时与太阳同升同落,高红甫万无一失,做到了“零失误”。

    2002年,高红甫加入光荣的国旗护卫队后,首先是当国旗方队的护卫队员。当上一任的老升旗手快要复员时,中队决定把这个光荣的“接力棒”交给高红甫。为了当好升旗手,他天天苦练基本功,特别是展旗、收旗功。当把国旗挂上旗杆开始升旗时,旗手要迅速将17平方米的国旗向空中撒出一个扇形,这是“展旗”。而降旗时当国旗降至杆底的一刹那,旗手要迅速将国旗收拢成一个锥形,此为“收旗”。一展一收,看似简单,要把握好力度、时机实属不易。

    在高红甫所在的五班,笔者看到,一套十几公斤重的哑铃摆在显要位置。高红甫说:“由于‘展旗’角度必须呈45度,同时升旗手的手臂要伸直、手指要并齐,身体不能有丝毫晃动,我和战友们日夜练、反复练。”为练臂力,高红甫天天握着3公斤重的哑铃,一练就是几百上千次。日复一日,如今高红甫的右臂比左臂明显要粗壮很多。为了练好收旗动作,他的右手小指一侧长了一层足有一寸厚的老茧。(通讯员武炎龙刘平)

王永涛——

潜心研究训练技巧

    阳春三月,辽沈大地上一场“红”、“蓝”对抗战斗打响。蓝方组织者、武警辽宁总队二支队特勤中队班长王永涛向身后做了一个神秘手势,战士们像影子一样快速到位。较量刚开始,对方发现,原来熟悉的对手一下子变得很陌生。最终,红方败北。原来,王永涛把侦察兵、擒敌手、狙击手、弓弩手临时互相进行了调整,让对方防不胜防。

    “不按‘套路’出牌的家伙,真是拿他没办法!”红方气得咬牙切齿。

    王永涛是一个不按常规“套路”出牌的侦察兵。去年6月,武警部队举行反劫机对抗检验性评估考核。王永涛和战友顾家卫担负侦察任务,就在他们从飞机底部接近货仓,悄悄用软管窥镜侦察机内情况时,顾家卫突然被对方击中“冒烟”。按照演习规定,他可以告诉王永涛自己遭遇火力的方向和数量,当时也有交流的时间。可王永涛根本不理他的茬,几个战术动作滚出几十米远,重新找到一个新遮蔽物。顾家卫退场时气得直咬牙。就在这时,一阵更加密集的火力打来,如果王永涛呆在原地,此时肯定也会“挂彩”。顾家卫吓出一身冷汗。

    此时,只见王永涛快速将侦察装备放到飞机内,成功将音频视频传回指挥所,为指挥员定下突击、救援、排爆决心提供了重要依据。总队在这个课目上获得历史性突破,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别的班长搞训练为了确保安全和质量中规中矩,王永涛却因人、因课目而异,研究运用分组训练法、分段训练法等多种新的组训技巧,训练质量和效益一路攀升,被总队广泛推广运用。

    当兵5年,王永涛先后荣立一次二等功、一次三等功,被授予“勇士”勋章,所带的侦察兵2人被省公安厅直接录用。(通讯员阴东升陈宇)

黄跃远——

打黑除恶冲锋在前

    2012年2月27日,武警河南总队洛阳市支队奉命参与一次抓捕行动,涉黑犯罪团伙头目韦某心狠手辣,作案时间前后横跨20余年。

    “我是党员,让我上!”危急关头,洛宁县中队代理排长、上士黄跃远主动请战。

    对手十分狡猾,藏匿的院子院墙有2米多高,墙上还设有铁丝网。黄跃远带领10名战士到达现场。“大家退后,让我上!”只见黄跃远猛地跳起,随着“嘭”的一声响,门被踹开。犯罪嫌疑人持刀向黄跃远砍来,他一个快速闪身,一脚将其踹倒,官兵们将对方死死摁在地上。

    在部队驻地下峪乡一带城郊山区,赌博活动曾经非常猖獗。公安机关经过3个多月的秘密侦察,下定决心出动重兵铲除窝点。公安局的领导点将让黄跃远参加行动。当晚20时整,行动展开。当黄跃远与战友们接近窝点时,赌徒一哄而散,正巧被他们撞个正着。

    黄跃远一个飞跃从窗户跳下,直奔赌徒逃跑方向。当跑到一个山坳时,眼看逃跑无望,那名赌徒作出就擒姿势。当黄跃远准备抓他时,赌徒从口袋里掏出一个价值4000多元的手机:“这里没人看到,手机给你,你把我放了吧?”“别跟我来这一套!”还没等黄跃远站稳脚跟,赌徒一跃而起紧紧抱住黄跃远的肩膀,黄跃远一个抱臂背摔,那名赌徒被重重摔在地上,乖乖束手就擒。

    入伍10年来,他先后参与各类处置行动60多次,协助公安机关抓捕犯罪嫌疑人30多名。2012年6月,黄跃远被表彰为全军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2013年1月,黄跃远被表彰为“平安中原”十大人物。(通讯员齐明宇邵启亮)

罗永峰——

维修船艇技术精湛

    5月的海南省澄迈县附近海域碧蓝如洗,武警海南总队海运大队一场水上应急演练正如火如荼地展开。突然,海上刮起9级狂风,一艘登陆运输船熄火,在狂风巨浪的裹挟下犹如断线的风筝失去重心、剧烈摇晃,随时面临艇翻人亡的危险。危急关口,一名四级警士长三步并作两步,跑进机舱,借着手电筒灯光镇定自若地检查着密密麻麻的管线、各式各样的仪表。几分钟后,他用沾满机油的手使劲地拧紧发动机螺丝,小艇的马达又一次发出了欢快的轰鸣声。一场险情就这样被消除了。

    “只要有他在,哪怕海况再差,船艇问题再复杂,我们心里也有数。”战士口中的他就是WJ3002船机电班班长罗永峰。

    在大队官兵心中有着传奇色彩的罗永峰只有初中学历。1995年的初冬,罗永峰当兵来到海运大队。他一页页地“啃”书,硬是自学了20余门专业课程,整理出30余万字的学习笔记。他还结合检修实践,逐一熟悉掌握船艇上电子元件、机器设备的工作原理,终于成为船艇机电班的技术大拿。

    18年来,他先后排除船艇特大险情30余起,参加抗洪抢险战斗20余次,参加海上巡逻缉私、处置突发事件38次。他先后被评为“全军红旗船员标兵”、“全军精武标兵”、“全军学习成才先进个人”,获得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2012年8月,他还光荣当选为党的十八代表。(通讯员温常青陈千学)

杨顺刚——

7秒突击解救人质

    2011年2月19日,贵州省遵义市发生一起绑架案,嫌犯藏身遵义市天利大酒店24楼的一个单人房间,将房门反锁并用衣柜堵死。

    关键时刻,武警贵州总队遵义支队六中队代理排长、特战队员杨顺刚站了出来:“最佳战法是通过窗户从外往里突击。”好办法!可是,望着二十多层的高楼,支队领导犹豫了。杨顺刚请求:“我是骨干,我有把握,让我上!”说罢走向窗边,固定绳索,检查装具,很快准备就绪。

    时间紧迫,无暇多想,现场指挥员一声令下,杨顺刚双腿一蹬,在高空划出一道漂亮的弧线……“砰!”一声脆响,杨顺刚整个身子准确无误地穿过窗户进入24楼房间。

    嫌犯没料到这么高的楼还有飞入,杨顺刚一脚飞踹将嫌犯踢倒在地,死死将其扼制。从飞身弹起,到制服嫌犯,仅仅用时7秒钟!“入伍7年,训练7年,等的就是这7秒!”杨顺刚自觉7年苦练没有“白费”。

    2005年入伍后,杨顺刚以“折磨”自己闻名,跑步背沙背心、绑沙袋,练射击挂水壶、吊砖块,很快就成长为一名特战尖兵。几年来,杨顺刚一共参加过大大小小的处置行动20余起,被战友们戏称为特战队“一哥”。(通讯员齐明宇刘基勇)

彭卫峰——

想方设法节约经费

    当兵13年来,武警青海省总队果洛州支队锅炉班班长彭卫峰在官兵眼里是个勤快的送暖人。

    海拔4300多米的果洛州,每年9月1日至次年5月1日属供暖期,这期间彭卫峰吃在锅炉房、睡在锅炉房,每天凌晨4点半起床,半夜12点检查好供暖后再休息,长年面对高分贝噪音,电焊弧光,加上高寒缺氧,他的耳朵经常流脓,被医生诊断为耳鼓膜穿孔。超负荷的工作,使他双手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脸又黑又瘦。彭卫峰却很自豪。他常说:“让战友暖烘烘、热乎乎是我最大的幸福”。

    彭卫峰是个闲不住的人,他自学成才,水暖、电焊、木工样样在行。2011年10月,支队要增加一套水源热泵供暖机组,因供暖设施设备和营区生活照明用电功率已达到两台变压器的负荷极限,必须要增加一台315KW变压器,需经费70万元。彭卫峰苦思冥想,请教驻地电厂技工,与锅炉房官兵一起认真研究、反复论证、深入探讨,提出大胆设想和方案,调整改造营区用电线路和设施设备,仅花费3万多元就较好解决了用电功率大、变压器不够用的难题,节约资金60多万元。

    10多年来,彭卫峰细心琢磨、反复论证,对营区的用电用水进行大胆改造,共为支队节约用电50余万度,节约用水60余万吨,节约资金150多万元。彭卫峰3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006年荣获武警部队优秀士官人才三等奖。(通讯员温常青赵阳)

姜建通——

熟练掌握排爆技能

    那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经历。武警宁夏总队一火炮中队在野外驻训场进行实弹演练,一番轰炸后,5枚哑弹嵌在山体上没了反应。哑弹随时可能爆炸,让官兵们慌了手脚。武警宁夏总队直属支队工化中队战士姜建通走过来,拿着铁锹先在哑弹周围挖了一个大坑,用手一点点把它们都“抠”出来,然后实施了爆破。谁知,这些炮弹都是加厚型炮身,被炸起老高后落下来竟未能完全销毁。他经过冥思苦想,在哑弹两侧各放了少量炸药,然后迅速引爆。只听“砰”的一声巨响,两股强大的气流如同一把“剪刀”,瞬间将炮弹轰得粉碎。事后有人问他怕不怕?他说:“当然怕,但我更怕留在那里将来炸到别人!”

    姜建通的绝活可不是一朝一夕练成的。为掌握各类爆炸物的排除技能,他先后阅读了《爆破与反爆破》《反爆炸事件的处置》和《反爆炸战例选编》等业务书籍,熟知掌握了排爆技能。为提高训练质量,他总结出爆炸物识别“三法”、反爆炸行动“四个步骤”和排爆基础训练“五法”等,成了排爆兵训练的“宝典秘笈”。

    姜建通还有个绰号叫“件件通”。每当新装备列装,他就抱着说明书一字一句地啃,一个部件一个部件地拆装,直到完全弄懂为止。因此,他对70多种工程和防化装备性达到“一口清”,对数字安检仪、爆炸物销毁器和排爆机器人等装备原理图绘制达到“一笔成”,对300余种搜排爆装备及维护工具操作达到“一点通”,就连无人敢问津的排爆机器人,也能把它拆成400多个零部件,又重新组合起来,是总队名副其实的“兵专家”。

    入伍7年来,姜建通因排爆突出,先后4次荣立三等功,1次夺得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超级战士”称号,1次被总队评为“班长标兵”,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通讯员罗鑫冯欲晓雷铁飞)

哈斯巴根——

处突战斗勇打头阵

    初春时节,一场短兵相接的“解救人质战斗”在变幻莫测、险象环生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激战正酣。

    穷凶极恶的“歹徒”扬言每十分钟杀害一名人质。紧急关头,指导员果断下达了武力突击命令。突然,狂风大作,8级大风刮得人站立不稳。突然,一名士官破窗而入,在光线昏暗的房屋内,滚翻、出枪、击发,一举击中隐藏在“人质”身后的“暴徒”。

    这名士官就是被誉为“反恐尖兵”,获得武警部队“勇士勋章”、的新疆总队五支队特勤中队班长哈斯巴根。

    凭着超常的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这次射击、摔擒、武装越野、协同战斗、800米单兵综合演练五项全能比武中,哈斯巴根以击落目标最多、擒获“暴徒”最多、完成课目用时最短的优异成绩,一举摘得桂冠。

    瞬间的辉煌,源于日常的点滴积累;敢打头阵的硬功,来自平时的刻苦锤炼。当兵6年多,哈斯巴根先后参加8次处突反恐战斗,次次都交出了合格答卷。

    入伍后,哈斯巴根一直坚持“魔鬼训练套餐”:每天做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端腹、100个下蹲和100个马步推砖;每天拳击沙袋数千次;每天绑上沙袋、穿上沙袋背心跑五公里越野。经过两年多的苦练,哈斯巴根练就了一招制敌的过硬本领,连续3年被表彰为“训练标兵”。(通讯员温常青王国银)

王小辉——

确保通信安全畅通

    3月上旬,武警8640部队组织战备演练,直属队通信营通信连有线电技师、四级警士长王小辉仅用3分45秒,就完成了卫星通信背负站的开设通联,赢得演练指挥组的一致称赞。

    把每一次演练当实战,孜孜以求的拼劲儿促使王小辉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武警部队唯一一个拥有“电信机务员”和“线务员”二级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成为名副其实的“双料”技师。

    别以为他有什么特异功能,这都是他加班加点苦练出来的。设备的初始化时间是基本固定的,想提高成绩只能在缩短设备安装时间上下工夫。为提高速度,他把训练过程录下来,查找纠正各种动作。为培养手的灵活性,他两手各拿一只牙膏,练习同时拧牙膏帽。经过长久反复练习,他在潜意识里形成了很好的手感。

    作为线务员,王小辉更是心细如发。去年6月,部队机关某分队的光端机显示光中断告警,程控交换机远端模块无法正常工作,40多个用户不能使用。情况紧急,王小辉用剥线器熟练的开剥光缆,直径仅0.1毫米的纤芯,在他的大手中收放自如,只见他将纤芯上面的涂层用米勒钳剥掉,再用酒精棉球擦拭裸纤,精心制作光纤端面,熔接光纤、盘纤整理、质量检查、密封接续盒……像绣花一样穿针引线,仅仅40分钟通信恢复。

    近年来,他充分发挥自身理论和技术优势,先后为单位培养通信技术骨干200余人,先后参加奥运、国庆安保及重大演习保障30余次,圆满完成任务。他也因此先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通讯员宋树标王继飞邓立军)

马日史初——

学习雷锋扶危济困

    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大兴安岭地区支队漠河大队班长马日史初老家在四川省大凉山布拖县的博瓜莫村,是一个交通闭塞的山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不少孩子还穿着带补丁的衣服。

    3月初,马日史初回老家探亲,又一次来到了彝族村。他买了两包糖果、几个书包和一些文具。他说这些都是分给村里孩子的。

    在村里采访,笔者了解到这样一件事。村里一直没有像样的公路,也有人提出过修路,但彝族百姓始终以“修路会破坏风水”为由,死活不让动工。2009年冬,在家探亲的马日史初首先与村中威望较高的父亲商量,又千方百计说服亲戚朋友,而后挨家挨户劝说通路后的好处,最终感动了乡亲。简易路在百姓欢呼声中建成了水泥路,山里特产变成了一沓沓钞票。村支部书记马日色呷激动地说:“这幺娃子,在部队几年长了本事,愿吃苦、乐帮人,乡亲们都信服他。”

    不仅在马日史初的家乡,在部队和林区,同样的故事也被大家所传颂。

    杜伟宇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小伟宇的父亲眼睛有病,在林场苗圃打工,母亲在一家宾馆做洗衣工,家里还有一位年过七十且身体有病的奶奶,一家老少四口人就靠每月1500元左右的收入维持生活。由于负担不起上学的费用,父母几次劝小伟宇放弃学业。马日史初知道后,每个学期资助小伟宇1000元,除此之外,过年过节他都到小伟宇的家里送钱送物。去年7月,小伟宇以714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大兴安岭地区最好的实验中学。

    其实,马日史初家里并不富裕。多年来,为帮助更多的人,他每天早晨戴着头灯,拉着节约箱,沿着营区的垃圾桶,一个一个翻找纸壳子、饮料瓶,一袋袋捡拾废品变成一笔笔资助困难群众善款。近日,马日史初被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学雷锋先进个人”。(通讯员罗鑫陈维奇王齐胜)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周萌在省武警总队调研:努力建设一支过硬队伍
·武警总部队对“十大标兵士官”予以通报表彰
·[视频]内蒙古:武警官兵开展森林防灭火演练
·贵州省武警遵义支队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
·武警朱德荣:不在官兵心里丢份子
·追记勇救落水群众英勇献身的武警战士吕俊峰

·追记勇救落水群众英勇献身的武警战士吕俊峰
·边防武警体验“猎人”训练
·辽宁武警强化官兵心理训练提高打赢能力
·记武警云南总队昭通市支队支队长黄国祥
·[视频]武警吉林总队百名特战尖兵大比武
·福建闽候突发短时强降雨森林武警转移遇险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