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专题> 平安建设> 形成合力创平安

北京顺义建平安:合力有了热情高了根基牢了

2013-05-29 13:46:45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在北京市顺义区综治干部眼中,“专业部门重视容易、形成合力难”、“群防群治工作轰起来容易、坚持难”、“基层基础抓起来容易、保持难”曾是开展平安建设、打造平安顺义难以绕开的瓶颈问题。但这三道难题并没有限制顺义的平安建设,反而让顺义在“破题”探索中,不断涌现新机制、新做法,形成独具顺义特色的平安创建格局。在此基础上,2012年,顺义区治安案件数量同比下降30.9%,刑事案件同比下降7%,全区群众安全感连续位居全市前列。顺义区先后获得“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区县”、“首都平安区县”等多项荣誉,并连续11年被评为“首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区县”。

  难题1:平安建设中,容易出现公安、综治等主责单位“勇挑重担”,其他部门“置身于外”;不干这个的不重视、单位不出事不重视的问题。仅靠主责单位单打独斗,平安建设就无法破解成效事倍功半的难题

  对策:公开述职加层级考核

  再有一个多月,就又到了顺义区综治成员单位述职的日子。而每年两次的综治工作述职,早已成了顺义的一个传统。届时,不仅全区50个成员单位都要提交书面报告,而且还会安排几家重点单位在大会上公开述职。顺义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区综治办主任王金广介绍说:“述职内容就是年初每个单位签订的‘平安建设责任书’任务完成情况,通过述职督促成员单位各负其责、工作落实到位。”

  王金广告诉《法制日报》记者,在顺义,平安建设被看作和经济发展同等重要的大事。平安建设工作不仅被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同时也被纳入思想政治工作和单位“一把手”政绩考核。在此基础上,全区所有成员单位都建立起平安建设“一把手”负责制,层层签订“平安建设责任书”,结合自身职责,承诺做到“自己的事自己抓,与自己相关的事积极抓”。“这还不是全部,除了主动承诺外,区里还有一套区综治办对镇街综治办、镇街综治办对村居综治办、派出所和司法所对治保会、民调会的三级考核评价体系,所有的考核结果都与干部晋升晋级和奖惩挂钩。”王金广说。

  记者了解到,有责任、有承诺、有行动、有监督,久而久之,顺义区各级领导对平安建设工作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支持度不断提升,慢慢凝聚成了平安建设的强大合力,使得众多事关平安的政策、谋划得以顺利实行。

  2005年,顺义区在北京市率先成立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通过“以产引人、以业控人、以房管人”措施,不断完善人口服务管理长效机制,确保全区常住人口规模适度稳定,其人口规模调控成功经验在全市广泛推广。

  此外,全区平安建设重点工作得到强势推进。如在“打非拆违”工作中,顺义通过完善机制、多部门联动,实现了违建的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拆除早。近年来,全区违法占用耕地面积占新增建设用地总面积的比例始终低于5%,实现了违法建设动态归零。

  难题2:群防群治是平安建设的基础工程,但在新形势下,单纯靠说教、奉献和热情已经变得越来越难以为继,“轰起来容易、坚持难”成了群防群治工作面临的最大难题

  对策:经费保障加制度激励

  在顺义区胜利街道,一套“星级反哺”激励机制使得过去“请着来”的群防群治工作,变成了如今的“抢着来”;从过去治安巡逻中“迟到早退难管理”,变成了现如今的正规有序。

  说起“星级反哺”,胜利街道综治办主任李华全颇有心得:“‘星级反哺’的核心内容就是对志愿者实行积分管理。群防群治志愿者们每人有一张公益积分卡,详细记录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时间、项目,每次还会由班组长根据参与活动的具体情况在积分卡上进行计分。累计的积分将作为星级评定依据。”

  据了解,志愿者的积分情况每季度公示一次,每年进行一次星级评定。星级评定共分五级,对达到三级以上的,街道进行表彰,并颁发相应的星级奖牌、证书和物质奖励;积分达到五星级或年满70岁的志愿者,就可以享受到包括家政、义工等多项内容在内的“反哺”服务。

  李华全告诉记者,目前,胜利街道已经有135名五星级志愿者开始享受“反哺”服务。

  王金广说,实现群防群治工作长效发展离不开有效的制度激励,更离不开坚强的财政支撑。每年,顺义区财政都要固定拨付200万元专项资金,另吸引并调动镇村级资金年投入500万元,对上岗治安志愿者进行以奖代补;同时,通过“以案定补”方式,对基层人民调解员进行物质奖励,充分调动调解员工作积极性。不仅如此,从2012年开始,顺义还将镇村巡防队员补贴经费纳入区、镇两级体制结算,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100%补贴,其余地区则由区、镇两级财政各负担50%。按此标准,区、镇村每年累计投入近1亿元,确保了广大农村地区有钱用人、有人干事。

  除此之外,记者还了解到,顺义区正在探索将群防群治与农民就业相结合,由政府出资购买群防群治服务,并结合北京市40、50人员就业机制,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同时提供固定工资和保险,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

  难题3:基层基础薄弱是长期影响和制约平安建设的一个突出难题,如何实现基层基础建设的科学发展、整体提升,为平安建设筑牢根基,是摆在每一项平安建设工作中绕不开的难题

  对策:强化科技加规范阵地

  二十里堡村是顺义区天竺镇的一个中等村,处于城乡接合部地区,曾为了村里的平安问题伤过不少脑筋。可如今,二十里堡村不仅实现了社区化管理,而且还应用上了高科技的技防手段,“平安指数”节节攀升,去年一年村内发案同比下降了85%。

  步入二十里堡村大门,就进入了全村29个探头的无缝监控之中,设置在村综治维稳分中心的监控室,24小时有巡防队员紧盯。村党支部书记张桓告诉记者,这两年他们在提高技防手段上没少下功夫,去年新装了两个高清探头和3个车辆牌照拍照器。“我们的高清探头不仅人、车都能看的一清二楚,而且还自带红外感应,只要有人进入监控范围,摄像头就能自动发出警报,夜间尤其有优势。牌照拍照器则能把进出村的车辆牌照自动进行拍照、留存,一旦发生情况,随时可以提供倒查资料。”张桓说。

  除了监控,记者还发现该村的巡防队员都配备一件特殊“行头”——在村内巡逻时,队员手中总会拿着一个遥控器大小的灰色电子棒,沿途还会在某些电线杆上的电子感应器上扫一下。二十里堡村巡防大队长张春田告诉记者,这套设备名叫“电子巡更器”,专门用于对巡防队员巡逻情况进行检查记录。“村里每班巡防队员都要定时对全村进行巡视,而巡逻线路上设置有10个巡更点,队员每巡至一个巡更点便用手中的巡更棒‘打更’一次。这样一来,他的巡逻时间和线路就会被自动记录下来。”张春田说,有了电子巡更器,巡防队员的巡逻有了“电子监督”,确保了巡逻职责落实到位。不仅如此,村里的12名专职巡防队员,还全部配备了大功率的手持电台,随时保持联系沟通。

  王金广告诉记者,像二十里堡村一样,顺义区的19个镇已全部建立了镇域技防平台,技防监控设施涵盖了全区所有重点部位,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部分镇村安装了“进门拍照系统”,对过往人员进行人像抓拍存储,更好地防止了犯罪活动的发生和蔓延等。在此基础上,各社区、村纷纷建起高标准的村级综治维稳分中心,部分社区、村设立的“六站四室”,涵盖了治安、流管、劳动就业、民政、计生、合作医疗等多重职能,让群众不出村就办各种事。2012年3月,顺义区又成立了全市首家诉前调解实践基地,强化人民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的作用,至今该基地已调解纠纷1330件,其中52.2%的案件在5天内化解,还有“巾帼亲情维稳服务队”、“社区和事老”等多支特色服务队在调解基层纠纷的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顺义区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具有渐进性、动态性、反复性、综合性的特点,依靠坚实的资金保障和高效的考核激励机制,坚持经常抓、反复抓,以人为本重点抓,实现了基层基础建设的科学发展和整体提升,为平安建设筑牢了根基。”王金广说。(记者李松黄洁)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北京海淀法院与学生老师家长共享法制阳光
·“北京交警”微信平台拓宽警民沟通渠道
·北京正立法打击恶意欠薪拒不付工资或担刑责
·“北京交警”微信平台拓宽警民沟通渠道
·北京举办“怀揣中国梦,爱心伴我行”活动
·北京:晚高峰接力护送断指伤员及时医治

·北京:晚高峰接力护送断指伤员及时医治
·北京6月起可在线预约办理出入境证件
·北京正立法打击恶意欠薪 拒不支付工资或担刑责
·[视频]北京:关爱留守儿"爱的背包"项目启动
·[视频]北京:6月起户籍居民出入境可网上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