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长安传真

河南:巩义法院坚持“四三”制度促进法庭规范化管理

2013-05-28 14:03:2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河南长安网 

    河南省巩义法院始终坚持“四三”制度,积极探索人民法庭参与矛盾纠纷化解、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机制,着力加强法庭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连续10年无违法和重大违纪现象发生,6个法庭先后荣立集体三等功,21名法官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三等功等,巩义法院也多次被评为“全省指导人民法庭工作先进单位”。

    坚持“三严格”制度,打造队伍素质管理“示范区”

    一是严格理论学习。建立党组成员联系法庭工作制度、法官联席会议制度等,充分发挥支部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召开支部会、生活会、案件研讨会等形式,结合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要求,坚持开展案件讲评、岗位练兵等活动,提高干警思想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提升法官裁判水平。二是严格“一岗双责”。庭长与全庭干警签订党风廉政承诺书,确保人人有责任,上下齐抓共管,左右协调联动,全面提升干警司法服务性、主动性、高效性认识。三是严格“引航工程”规定。通过老干警与新干警接对帮带,简易案件让青年干警开展诉前调解、庭前调解,复杂案件让青年干警全程跟踪,配合调解,制作法律文书,使青年干警基层工作能力稳步提升。

    坚持“三拓展”制度,打造定纷止争管理“消防区”

    一是拓展与企业学校对接,推行“干警联系基层”机制。针对辖区具体情况,充分发挥7个人民法庭前沿阵地和桥梁纽带作用,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012年以来,主动开展“一企业一法官” 、“一校一法官”等活动,举办各类讲座26场次,电话解答法律问题66件。二是拓展与辖区党政机构对接,创新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借助开展“一村一法官”活动,主动将法院工作纳入网格化管理,搭建信息平台,实现全面对接,将32起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借助多方力量妥善处理65起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群体诉讼案件。三是拓展与人民调解对接,强化定纷止争的辐射功能。2012年,该院举行人民调解员讲座5场次,使各镇人民调解员对人民调解的性质、效力、程序、文书制作以及诉调对接程序有了更清晰的认识。14名驻庭人民调解员在法庭干警主动引导下,主持调处各类矛盾纠纷463件,调解成功351件。

    坚持“三健全”制度,打造司法服务管理“便民区”

    一是健全相应便民机制。建成6个标准化法庭,设置无障碍通道,设立当事人休息室、调解室,在干警办公室门口设置人员去向牌,悬挂“便民小黑板”,推行网络远程立案、电子签章系统,方便群众诉讼。开辟三农案件“绿色通道”,对涉农案件优先立案、优先审理、优先执行。二是健全巡回审判机制。主动延伸审判触角,与镇办司法所、村(居)委会民调治保主任主动沟通,在镇村、社区、企业以及信访、交警部门设立巡回审判点,让法官多走路,让群众少跑腿,采用现场调解、分流调解、联合调解的办法及时化解纠纷,巡回审理率达30%以上,取得“办结一案,教育一片,维稳一方”的办案效果。三是健全特色服务机制。为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提高重点项目企业依法经营、预防风险、健康发展的能力,先后在巩义市豫联工业园区和产业集聚区设置法律服务站,辖区法庭定期驻站进行服务,开展法律风险排查30余次,提出防范性建议11条,挽回经济损失580万元,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法院工作的新需求。

    坚持“三倡导”制度,打造法庭文化管理“先导区”

    一是倡导红色文化。组织干警到竹林镇竹林村、新中镇杨树沟村、涉村镇北庄村等教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感受红色文化的熏陶,让每位干警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的侵蚀,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永葆人民法官的政治本色。二是倡导特色文化。将法院文化与基层工作结合,使党建文化、民本文化、书香文化等在各中心人民法庭延伸,鼓励干警从河洛文化中学习和谐精神,从诗圣文化中学习民本情怀,从香玉文化中学习敬业品质,从留余思想中学习调解方法。三是倡导主流文化。将法院文化与主题教育结合,组织法庭干警开展志愿服务、驻村帮扶、技能比拼等活动,打造以忠诚为核心的支部文化、以为民为核心的公仆文化、以公正为核心的法官文化和以廉洁为核心的廉政文化,激励干警立足岗位比贡献,创先争优当模范。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河南巩义法院四项举措扎实推进审判管理
·河南巩义法院多举并措实现廉政文化无缝覆盖
·河南省巩义法院执行局开展春季集中执行活动
·河南巩义法院: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河南巩义法院:以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