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上海

上海浦东:法官“沉下去” 矛盾“解开来”

2013-05-26 14:12:3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浦东法院法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老年当事人做调解工作。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监察室里保存着两面内容几乎完全相同的锦旗。其中一面写有“执法为民一生正气,维护正义两袖清风”,细心人可以发现,这面锦旗错把“一身正气”写成了“一生正气”。数天后,当事人钱某发现了这个小小的错误,一定要重新制作一份上门调换,“我就是想感谢法官切实为当事人着想,为弱势群体依法办实事的工作作风”。这与他之前多次信访形成了鲜明对比,也是浦东法院倡导“四访”、扎实解决问题的鲜活事例之一。

    ■深入查访化解民忧

    近年来,浦东法院将庭审与裁判文书“两评查”活动对接,开展“案件信访评查活动”,坚持案件评查与矛盾化解同步,对存在信访矛盾的案件,按照“系统研判、找准症结、分类施治”的方法进行集中化解。

    包工头钱某与江苏某建筑公司发生纠纷,涉及多名农民工工资。案件判决后,钱某多次到法院信访,强烈要求案件不要委托外地法院执行。这起案件的承办人时云涛了解钱某的顾虑后,决定赴外地执行。由于被执行人是建筑企业,所以对其财产调查难度较大,时云涛为了案件能够顺利执结,四次赴异地调查被执行人银行存款,并对被执行人资金进出比较频繁的账户依法进行了冻结,后又分别至南京、蚌埠、南通等地对被执行人名下的银行存款进行查询扣划,最终金额达100余万的农民工工资案件得以顺利执结。

    看到法官为了自己的案子奔波辛劳,案件终于得以顺利执结,钱某的态度也从极不信任到高度认可,专程送来锦旗。发现内容错误后,尽管接待人员考虑到其精力和费用因素反复婉拒,钱某仍坚持重新制作锦旗登门更换。

    错一字非改不可,谢一人情真意切。钱某的转变,正是法院深入查访努力和成效的折射。

    ■开门约访了解民意

    打开门,知民意。

    围绕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浦东法院去年将“司法与您零距离”公众开放日活动作为司法公开示范法院建设的重头戏加以流程再造、服务升级,设计了“进一个场所、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庭审、做一个交流、拍一张合影、留一份纪念”的“六个一”开放日活动套餐,整个活动贯穿法院最具法治元素的内容。至今已举办活动15场次,接待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近700人,发放材料千余份。公众开放日,已成为法治文化的传播途径、法院工作的展示窗口、民众与司法“零距离”的沟通平台。

    “‘司法与您零距离’开启了一个知法、守法的新的里程碑。”“‘司法与您零距离’方法、形式、效果俱佳,还望继续。”……参观者一则则袒露心声的留言,正是打开门后民心的真实写照。

    成效形式俱佳的开放日活动吸引民众纷至沓来。今年,浦东新区区委党校将这一活动列为依法行政轮训班课程,预计将有500名学员走进法院。

    WEB2.0时代,浦东法院还充分发挥官方微博功能,建立线上舆情收集与线下矛盾化解联合机制。

    申请执行人曹某因对执行程序不了解,通过微博表达不满情绪,浦东法院研究室工作人员连续4个月通过网络跟他做耐心细致的解释沟通工作,执行局则经过不懈努力执结了这一难案,新民网因此将它作为政务互动典型案例上报上海市委领导同志。

    通过在上海法院系统首创举报投诉接待专窗、设立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官”葛建萍工作室,群众表达诉求渠道不断畅通。三年来,浦东法院的举报投诉接待满意率达到95%以上,处理结果满意率达到90%以上。

    ■现场接访疏解民惑

    “你好,我是行政庭副庭长陆琴,今天由我接待你的来访……”

    5月上旬,上海阴雨连绵,信访当事人走进浦东法院信访接待室,马上就能感到法院答疑解惑化解矛盾的诚意。

    在浦东法院,每个星期四,院党组成员都会定期接待信访当事人,中层干部则是从周一到周五常态化轮流接访值班。根据规定,接访人要“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并须认真落实“首问负责制”,由现场接访承办人认真填写处理答复意见,及时做好工作台账,并负责当事人日后释明劝导工作。

    浦东法院还建立信访接待信息化机制,充分运用案件信访风险评估预防平台,实现各个环节信访风险评估无缝对接,对接访情况当场记录,实时录入系统,实时进行风险提示,确保零延迟。严格接访相关时限制度,对相关信访风险,做到2天内联系、5天内接访、30天内反馈。

    通过建立联合接访机制,浦东法院邀请人民陪审员、特邀监督员等社会力量参与,增进社会各界对法院接访工作的理解,接访工作化解矛盾的效果明显提高。

    ■上门走访排解民困

    本着“宁愿法官多跑路、不让群众多跑腿”的理念,浦东法院组织干警深入辖区排查化解矛盾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对重点信访案件实行上门化解。

    “我接受法院判决,绝不再辜负法官的一片苦心!”在浦东新区法院信访接待室内,曾多次上访的曲老先生作出了这样的承诺。

    曲老先生家住浦东三林,喜欢摆弄花草,2009年7月,他在码放花盆时不慎滑落一只盆花,砸坏了底楼曹老太家庭院的棚顶盖板。这本是一桩小事,可就在居委会组织两家人调解时,双方打起了口水战。曹家女婿率先发难,混乱中曹老太摔伤。

    2010年8月,曹老太一纸诉状将曲家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医疗费等总计16万余元。2011年2月,浦东法院核准曹家损失为12万余元,因双方均有过错,故酌定曲家赔偿6万余元。曲家不服提起上诉,二审维持后,又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结果也被驳回。

    然而,长期从事尖端科研的曲老先生,爱认死理,单位人称“倔老头”。官司屡打屡败,他心里越发堵得慌,多次写信走访,期待挽回败局。

    2012年4月20日,负责化解曲老先生信访矛盾的浦东新区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王国林,会同镇信访办干部专程来到老先生所在的居委会,和他谈心。

    曲老先生提出,曹老太看病是在浦东医院,而医疗诊断记录上为何盖的是“浦东人民医院章”?为此,法官特意走访了两家医院,结论是浦东人民医院在浦东医院成立前简称“浦东医院”,而浦东医院则是上海新成立的一家医院,曹老太治疗期间尚未开业。

    老先生又提出,曹老太预约拍摄核磁共振图像是在8月5日,当天为什么不拍片,而要等到8月11日再拍,是不是为了找关系作假?法官又带上老先生一同冒雨前往浦东人民医院,找到当时为曹老太拍片的放射科主任。据主任回忆,这天曹老太因疼痛剧烈,身躯颤抖,无法成像,所以要求她回家静养数日,待伤情稍缓再来拍片。

    随着一个个疑问解开,老先生心头的疙瘩解开了,一起信访老案也迎刃而解。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上海浦东警方集中查处双休日“酒驾”
·上海市检察院副检察长到浦东检察院调研公诉工作
·高检院理论研究所到浦东检察院调研主任检察官试点工作
·上海浦东新区法院为辖区企业知产纠纷诊脉
·上海浦东花木街道开展“春雷”扫黄打非行动
·怒江浦东两地法官交流学习

·怒江浦东两地法官交流学习
·上海浦东法院为国际货运代理行业协会指点“法律迷津”
·全国刑事审判方法研讨会在浦东新区法院召开
·上海市浦东新区检察院接待窗口推行便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