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国门前闪光
全国现役边防检查机关文明使者风采录一
编者按
在国门前,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秉持人本、专业、安全的服务理念,坚持友好、高效、专业的职业特色,以高尚职业情操践行“以服务为中心,坚持顺畅通关,坚持严密管控”的新时期边防检查工作指导方针,全力打造文明国家窗口,赢得了广大出入境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们,被誉为全国现役边检机关的文明使者。
今天,本报将带您走进中国边检,走近文明使者。感受他们在工作中执著忘我的奉献精神,倾听他们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服务国内外旅客的故事。
茉莉幽香清且远文明使者送芳馨
记南通边防检查站女子办证科科长张莉
文/汤征 黄金衔
走进江苏南通边防检查站女子办证科,刚到楼梯口,就看见喷绘在墙上的“张莉”微笑着欢迎每一位前来办理边检手续的客人;
来到二楼办证大厅,映入你眼帘的便是一朵盛开的“紫荆花”服务图标,每个花瓣上都写着服务承诺:素质型、标准型、礼仪型、高效型、廉洁型;
看着“紫荆花”,仿佛看到女子办证科每一位检查员在向你微笑地走来。主张将女子办证科打造成“五型窗口”的就是全国现役边检机关文明使者、南通边检站女子办证科科长张莉。
让牢骚变为工作激励
“报检办手续要来边检站机关,一趟半个小时,进出门岗还要登记,费时又费力,太麻烦了,如果能在港区办证就好了。”张莉在一次偶然机会听到南通中外运代理公司业务员王寅在说的一席话。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在几天后召开的工作研讨会上,张莉便向站领导提出建议:如果在口岸一线设立办证窗口,服务对象报检就方便多了。张莉的建议很快得到回复,站党委决定由她任科长,组建女子办证科,这样就能做到警力前置、窗口前伸、服务前移,把边检服务送到码头企业“家门口”。
在位于港口的边检大厅投入运营的当天,王寅带着23名外籍船员赶来办理入境手续。他刚踏进大厅,张莉就微笑着迎上来打招呼。王寅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只见这个200平方米的办证大厅被合理地划分为办证服务、休息等候、填卡操作、流程展示等6个大小不等的区域,除悬挂有船舶检查、证件签发等4个醒目标识的服务窗口外,还有填卡台、休息椅、LED屏和视频播放器等硬件设施;办证台南侧摆放了便民药箱,办证大厅外侧还准备了便民雨伞等。“规范、整洁的环境布置,加上舒适的空调,让人仿佛有置身于‘家’的感觉。张科长不仅考虑我们办证,还考虑到我们往来生活的方便,真是太细致、太周到了。”王寅说。
“边检办证窗口是南通口岸第一个、也是目前惟一实行24小时全时段和‘5+2’(5个工作日+2天双休日)全天候服务的,为船员考虑得很周到,是真心为咱老百姓着想!”王寅打心眼里感激南通边检站官兵们。当他得知张莉既是新的办证大厅设计者,又是施工者时,更加佩服这位军中巾帼。如今,王寅自发当上了“编外检查员”,每逢来办理手续又赶上人多时,他就成了台外引导员,帮助第一次来这里办证的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自女子办证科组建以来,张莉和科里的姐妹们主动对接口岸开发开放和企业生产要求,实行“5+2、24小时”工作制,做到边检通关服务“无假日、无缝隙、全时段”,保证外轮到港即可入关、靠泊即可作业。受益良多的南通中外运代理公司送来了锦旗,褒奖张莉和女子办证科“警花热情如火、边检服务到家”。台湾首航南通的中国籍“万年青”轮船长周培禄说:“海运直航缩短了航运时间,边检女子办证科的高效服务缩短了船舶滞港时间,大大节约了企业成本!”
让服务提升到新境界
“我们边检提出地方经济发展到哪里,边检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张莉说,作为江海门户的南通,在江苏沿江沿海“大开发、大开放、大发展”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打造南通口岸“安全、畅通、优质、快捷”的通关环境,女子办证科付出的艰辛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上任伊始,张莉就面临着巨大考验。因为刚组建时,科里人手少,她迎难而上,以女性独有的坚韧和细致,撑起了“女子办证窗口”的一片天地。张莉刻苦钻研,带领女子办证科先后总结出“证件办理三注意”、“资料录入五步法”、“伪假鉴别八字诀”等经验做法,形成了具有口岸管理和服务特色的专业定式,成功打造了“素质型、标准型、礼仪型、高效型、廉洁型”五型边检服务窗口。
2011年夏季,几艘外轮停靠在临时开放的如东县洋口港,大批中国工人需要办理登轮手续才能上船作业。这批工人到南通市区办理登轮证来回至少需要4小时。得知情况后,张莉当即向站领导汇报,南通边检站决定由张莉带队,把边检服务直通车开到洋口港,现场为工人办理证件。从此,集“现场办证、现场办案、现场咨询、现场指挥、现场救助”等功能为一体的“5S边检服务直通车”在南通开放口岸及如东县洋口港、启东市吕四港等临时开放口岸频频出现。
让优秀成为一种素质
“叮铃铃”一阵电话铃声在深夜急促响起,正在值班的张莉拿起电话,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长江狼山锚地的一艘外轮上一名外籍船员昏迷不醒,生命垂危。”张莉立即启动紧急救助预案,并同时与120急救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码头一线警务区取得联系,做好相关协同工作。病危船员在边检绿色通道的帮助下,第一时间被送到了医院,得到了及时救治。
两年后的“三八”节,两名外国船员在船方代理的引领下来到服务大厅找到了张莉。正在忙碌的张莉抬头一看,觉得其中一位船员面熟。2名外籍船员给每一位边检警花献上一束鲜花,其中一位船员还特地给张莉送上一盆兰花;另一位船员展开一面锦旗,上书“边检警花船员挚友,无私奉献生命守护”。原来,那艘外轮再次驶入南通港停泊,当时被救助的船员放弃休假,坚持前来感谢张莉的救命之恩。
予人玫瑰,手有余香。工作中,张莉总是把出入境人员当作“亲人”,想方设法为他们排忧解难。为了展示国家和城市窗口的良好形象,张莉还专门请来礼仪老师,从妆容、仪表一点点地纠正规范全科人员,每天咬着筷子矫正口型。女子办证科的警花同样是多才多艺的,在南通市“八一军旗红”濠滨夏夜专场文艺晚会上,警花们集体登台亮相:主持、歌唱、舞蹈、朗诵、演奏样样精通,成为了夏夜濠河畔的一道靓丽风景。
为进一步延伸边检服务和管理触角,张莉带领女子办证科姐妹们同步设计、更新边检勤务管理卡和登轮许可证、船员登陆证等3类7种卡式证件,实现了边检证件申领、检查、回收全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现在服务对象只需刷卡,便可入出口岸限定区域、上下外轮,全部过程由过去的30秒缩短为5秒。
南通边检站女子办证科努力构建“一站式”服务“快车道”,积极推进“船舶直通停靠”、“边检120”等“无缝对接”服务体系。实行“网上报检”后,船舶预检手续所需时间由原来的30分钟缩短为2分钟,平均每艘到港船舶缩短2小时在港时间。以南通港每年到港船舶4500艘次计算,仅此一项每年便能为船舶代理公司节省开支3000多万元。
张莉先后被表彰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全国现役边检机关文明使者,公安现役部队优秀党务工作者,公安边防部队“优秀共产党员”、“提高服务水平突出个人”和“执法标兵”,荣获南通青年五四奖章。
全国现役边检机关文明使者杨春燕在检查工作。 张文杰摄 |
文/张文杰
五月的满洲里,处处春暖花开。庄严的国门上方,有数只“春燕”在上下翻飞,欢快地迎接着每位客人的到来。
而在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也有这样一只“春燕”。她十年如一日用“心”服务着每位旅客,被誉为“验证台上的微笑使者”。她就是全国现役边检机关文明使者,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执勤业务科副科长杨春燕。
十年验证台创“三零”记录
2003年8月,杨春燕从公安海警学院毕业来到满洲里边检站,短暂的岗前培训后被分配到负责公路口岸检查任务的执勤业务科,从此,她便与三尺验证台结下不解之缘。
“记得领到验讫章,要坐进验证台工作的前一天晚上,我激动得没怎么睡觉。因为很快就可以在国际口岸近距离地看到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旅客。”在为旅客核对通关手续的间隙,杨春燕向我们回忆说。
口岸无小事。其实,验证台上的工作并不像杨春燕想象的那么简单和有趣。刚上验证台,第一次对一个边境旅游团进行检查时,一名俄籍旅客向她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通关问题,紧张得杨春燕却没能答上来。这时旁边办理通关手续的中国旅客看到后,很小声地说:“当检查员连这么简单的俄语都不会说,还检查什么?”听到这话,杨春燕的脸一下子红了。
从那以后,杨春燕开始勤奋学习俄语。工作期间,她向战友们请教;休息时间,她也要来到口岸,特意与俄罗斯旅客交谈,把听不懂的、不会说的词句记在随身携带的本子上,反复学习。就这样,4年的时间,她整整记录了8本俄语学习笔记。现在,杨春燕不光实现了“与俄罗斯旅客交流无障碍”这个最初的梦想,对俄罗斯的历史国情、风俗习惯和民族禁忌等也了如指掌。每逢俄罗斯重大节日,杨春燕都要对通关的俄籍旅客送上几句节日祝福。
几年来,杨春燕熟练掌握了80多个国家260多种护照、400多种签证的防伪特征和查验方法。2012年,她作为科组代表参加了全国边检机关的比武竞赛,取得全部科目满分400分的好成绩。同时,杨春燕在查验50多个国家约23万人次通关工作中,始终保持着执勤“零差错”、“零事故”、“零违纪”的“三零”记录。
一张笑脸就是爱的延伸
“对待旅客就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亲友一样,让他们深切感受到‘身处边境一线,胜似赋闲在家’的体贴和无微不至的关怀。”在等待国际航班进站间隙,杨春燕感慨道。
“您好,请出示您的证件”、“您好,需要帮助吗”……在空港口岸检查现场,杨春燕热情地招呼着要出境从事劳务的中国同胞。天气转暖,他们要到俄罗斯从事种植、建筑等工作,因为大多都是第一次出境,很多通关事宜不太清楚。杨春燕边核对他们的证件,边微笑着耐心细致地解答他们提出的通关问题。
国有界,服务无界。不管是哪个国家、哪种肤色的旅客,杨春燕都能给予热情周到的服务和亲人般的照顾。今年初春的一天,在口岸值班的杨春燕发现一位俄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熟睡的男孩在大厅里徘徊,她上前询问得知,这位母亲在等待办理口岸签证,大约需要半个小时。春暖还寒,此时检查大厅里的温度只有四五度,杨春燕非常担心孩子会着凉,于是将这对母子请进了办公室,把军大衣盖在孩子身上,自己又返回大厅继续工作。
杨春燕的热心肠在口岸是出了名的。今年4月22日,K19次国际列车出境,一名俄籍旅客娜塔莎焦急地在检查大厅四处询问,人们都没听明白她说话的意思,急得她团团转。这时,杨春燕立即走上前用俄语询问:“您好,我能为您做些什么吗?”娜塔莎一把抓住杨春燕说,列车就要开车了,可她5岁的儿子却突发高烧,哭闹不止,她担心孩子身体出了严重问题,不知该怎么办?杨春燕在安慰娜塔莎不要着急的同时,很快从服务台的便民药箱里找出退烧药、感冒药、消炎药等,用俄语仔细地告诉她怎么服用,并嘱咐她一到站就带孩子去看医生,不要耽误了病情。手捧药瓶,娜塔莎双眼婆娑,嘴里连声说着:“斯巴细巴、斯巴细巴(谢谢)!”
靠着平日的摸索与积累,杨春燕总结了“仪态端庄迎万客、温柔微笑化冰寒、轻言细语解矛盾、五心关怀扶病困”的工作模式,受到中外旅客交口称赞。“我们不仅肩负着守家卫国的使命,更肩负着世界各国旅客的殷切期待。也许仅仅是一句问候、一张笑脸,但对于奔波在异国他乡的人们来说,就是一份踏实、一份信任,更是一份无限延伸的温暖和真爱。”杨春燕发出了肺腑的感言。
点滴行动诠释职业精神
每年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旅客从满洲里口岸出入境,他们有旅游、经商的平民百姓,也有妄图蒙混过关的走私、偷渡不法分子。“对待朋友有好酒,碰上豺狼用猎枪”,这是满洲里边检站官兵的口头禅,更是每一名官兵的实际行动。
今年2月9日,在对HU7972满洲里至伊尔库茨克出境航班进行检查时,杨春燕发现一名出境从事商务活动的中国籍旅客行为异常,说话吞吞吐吐,不时东张西望。凭着职业的敏感,杨春燕觉得这里一定有“说道”。经过审查,确认他是冒用他人身份非法获取证件,企图偷渡到俄罗斯做生意的。得知露了马脚,该旅客期望网开一面,给杨春燕递上了一沓人民币。杨春燕断然拒绝了他的“好意”,并按照规定给予了应有的处罚。
“要想识别准,就要业务精。”杨春燕常常这样告诫身边的战友。从2005年开始,杨春燕始终负责所在科室的业务培训学习。从制定计划、编写教案到组织教学,她都毫无保留、精益求精。特别是针对新入警大学生,她还专门制定了一套方案,在理论知识学习之余,制作了现场执勤流程图加以辅助教学,使许多边检“新人”很快就掌握了基本业务技能,适应了工作岗位。
都说警营是男儿磨练意志、施展才华的天地。可杨春燕却不这样看,10年来,她查获偷渡人员12名,发现护照、证件和签证手续不符事件近400起。她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多次被公安部边防局、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执法为民标兵”;被内蒙古自治区表彰为“拥政爱民模范”和“百佳文明服务标兵”,2013年被内蒙古公安厅评为“优秀人民警察”,并获得全国现役边检机关“文明使者”殊荣。
作为军人的妻子、作为4岁儿子的母亲,杨春燕在工作之余,还担任着满洲里边检站“爱心公益协会”会长的角色。今年以来,她先后组织3次爱心资助活动,向社会捐助钱物折合人民币5万多元;她还组织青年官兵义务献血、义务植树,关爱失学儿童和困难群体,为驻地文明城市建设做贡献30多次。
忠于国家、忠于职业、尊于亲人,在平凡的岗位上,杨春燕用点滴行动默默诠释了一位普通中国边防检查员敬岗爱业的奉献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