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少政策支持,收留回归人员举步维艰
这种对刑释解教回归人员的偏爱,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使得塔湾车行的公益形象深入人心,尤其是深入服刑在教人员及其家属的心,辽宁省很多监狱都在向即将释放的“三无”犯人介绍塔湾车行的这份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却恰恰利用这一点攻击车行,使得车行各方面发展受限。
“没有名分、没有政策,谁都可以欺负塔湾车行。”这一点,张立祥感触最深,为了车行受歧视那点事儿,这个身高一米八几的东北大汉曾开着车偷偷跑到郊外哭过,也曾被气得眼冒金星,最后不得不进行心脏搭桥手术。
到政府办事儿,这个“长”、那个“局”的爱答不理,带着礼品想进去见个面都难;向政府反映一下企业诉求,张立祥说10句也抵不过别的老板说一句。税没少上、钱没少挣、事儿没少干的他,对这一点不服,“人家有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说话,就是比俺们有分量”。
就在几天前,一名原全国政协委员来塔湾车行卖车,卖车不成便以“调查黑社会”为由“埋汰”车行,“这里尽收些不三不四的劳改犯,不是黑社会是什么?”监控录像镜头中,对方开着私家车,拉着警灯,越过停车场路障往里直冲。
就连来处理事故的交警、民警,也叫这个政协委员给“唬”住了,“他拿起电话直接给几个领导打电话”。
张立祥不是第一次见识个别代表、委员们的厉害了。几年前,塔湾车行的竞争对手、沈阳另一家车行的老板兄弟俩,在辽宁省两会上分别以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的身份写提案、议案,状告塔湾车行“涉黑”,连续两年。
那两年,张立祥被调查得够呛,有时气得直哆嗦,自己明明做好事收留回归人员,却因员工成分问题摊上“涉黑”这种大事儿。如今,得到司法系统正名的塔湾车行,仍然保持着当年被调查时的“谨小慎微”——每周开会进行“普法”教育,并全程录像做会议记录;为每一个回归人员建立专门的工作档案;在车行交易集中地装上摄像头,以防产生纠纷时“说不清”。
曾有人建议他花些钱打点关系,也弄个代表、委员当当,他却不乐意,“有钱不如花在更多回归人员身上”。
最近,张立祥打算成立一个辽宁省民营企业回归人员安置协会,为更多像塔湾车行一样尴尬的、民间“草根”安置基地正名。他的“朋友们”,有位于抚顺的一个钢厂和一个二手车交易市场,还有位于新民的一个养鸡场和一个水泥搅拌站。
“如果能成立协会,我有办法让更多朋友加入收留回归人员的行列。”然而,即使在民政部门明确放开民间组织注册登记管理的今天,张立祥想要成立这么一个协会,历时半年多,依然“办不下来”。
他甚至为此专门跑到北京“找关系”,结果无功而返,“愿意为回归人员做点事儿的人太少了,不歧视他们就算不错了。谁都爱干锦上添花的事儿,愿意雪中送炭的人太少了”。
说起政府出钱向民间安置基地购买回归人员安置服务,张立祥笑着摇摇头,他不懂啥是“社会管理创新”,也头一回听说什么“政府购买服务”,他只有个简单的愿望,“希望有个成文的制度规定,明确民间安置基地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他最担心的是,有一天,车行哪个回归人员一时脑热跟人掐架,“屎盆子”被一下扣到车行头上。
这种事儿过去不是没有过,竞争对手曾故意派人来塔湾车行挑衅滋事,几名回归人员险些上当“出手”,幸好被张立祥兄妹及时阻止了,“一次、两次我见到了能阻止,但保不齐哪天我刚好不在,出事儿了,怎么办?”(记者 王烨捷)
·河南许昌县法院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预防青少年犯罪
·青少年犯罪,责任难逃的该是谁
·安徽:做好未成年人保护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河南新蔡:四项措施预防青少年犯罪
·陕西省综治委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 第二次全体会议召开
·河南山阳法院多举措积极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
·河南山阳法院多举措积极构筑预防青少年犯罪防线
·青少年犯罪:一个考验社会的“时代病”
·从“摊上大事”反思青少年犯罪问题
·家庭教育社会责任缺失致青少年犯罪易发
·广西:预防青少年犯罪家庭学校社区共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