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浙江

[组稿]宁波:多维历练促青年法官快速成长

2013-05-21 12:35:49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为缓解案多人少的矛盾,2003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公务员招考、遴选、商调等多种方式,引入一大批青年法官充实到法院队伍。目前,该院共有35周岁以下青年法官56名,占全院法官总数的20.5%。宁波中院以培养一支思想政治好、业务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的青年法官队伍为目标,狠抓制度落实,逐步建立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青年法官培养机制。近5年来,该院共面向全市青年法官开展各类培训121期6431人次。一批青年才俊脱颖而出,成为法院办案能手和审判的中坚力量,有不少青年法官走上了领导岗位。

“一对一”精细化培养

今年4月,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浙江省宁波市中级人民法院隆重举行青年法官拜师仪式。鞠躬、握手、合影、签订承诺书……24名青年法官与导师结对拜师。

“近年来,宁波中院陆续招录了一批年轻且富有朝气的青年法官,补充到审判队伍中。”该院政治部主任李章军介绍说,“这些青年法官大多学历高,受过良好的法学教育,但是,由于缺乏审判实践的历练,距离成为一名优秀法官还有不小的差距。”

对此,宁波中院决定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由资深法官与青年法官结对,充分发挥资深优秀法官在青年法官成长中的传承、引导和激励作用,切实提高青年法官审判实务水平和综合工作能力。在充分酝酿和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该院研究出台了《关于建立青年法官导师制若干规定》,对结对青年法官的范围和培养期限、导师选任条件、程序和职责以及效果考核和奖惩等作了明确规定。[详细]

下基层“接地气”

两年前,谢颖被选派到北仑区小港街道挂职锻炼,担任街道主任助理,现在已经是宁波中院司法鉴定处副处长的她,回忆起那段挂职经历依然记忆犹新。

刚到街道挂职不久,谢颖就接到了一起拆迁中的老信访案件,“街道负责人希望我能从法律角度对该案几个信访人的诉求进行梳理。”谢颖回忆说,“我所接到的案件材料就是一堆信访信函和几份谈话笔录,并无案情介绍、会议纪要等书面材料。”为此,谢颖逐份查阅信访信函,归纳各名信访人的诉求,并对各名信访人的诉求从法律层面做了逐一分析和梳理,最终形成包括案情介绍、主要争议、争议分析、处理意见等内容,较为系统、完整的法律意见书,供街道领导在决策时参考。[详细]

学术交流激发“头脑风暴”

拜师仪式结束后,宁波中院紧接着举行了第一届青年法官论坛。8名青年法官围绕“法官职业与青年法官培养”的主题,从法官职业、法律思维、青年法官培养与考核等角度进行了深入交流,气氛十分热烈。

交流中,青年法官们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目前我国法学教育和法官培训较多地关注现有法律知识的传授,而极少重视法律思维形成和法律方法培养的教育。”法官莫爱萍的这一观点引起了在场青年法官的强烈共鸣,她认为,必须尤其注重拓展青年法官的职业知识体系,“通过建立法院与法学院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强其思维方法的训练,加强与行政主管部门、基层组织及其他社会性资源的交流互动,不断丰富青年法官的综合知识体系。”[详细]

 

余姚:业务扎根 以事业激励人

自从成为余姚市人民法院经济庭齐法官的助理后,孙平平每天除了负责填写、审查、送达诉讼材料、协助证据保全、办理委托鉴定评估、案卷归档等常规性工作之外,还要投入主要精力于组织庭前交换证据和调解、接待当事人来访、草拟法律文书等难度系数更大的工作。

“我在单位都不会好好走路,都是用跑的。”尽管每天工作节奏紧张忙碌,但孙平平却感觉受益匪浅,“经常是齐法官提出具体审判思路,为我指明方向,我不仅掌握了办案的细枝末节,更重要的是能学到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办案精髓。”在齐法官的直接指导下,孙平平已成功调解了十余起民间借贷、买卖合同纠纷等案件。[详细]

北仑:指导员工作让我很有成就感

    徐冰泽是宁波市北仑区人民法院的一名“80后”书记员,也是驻昆亭村的第二任农村指导员。虽然法院工作平时比较忙,但他还是会坚持每周去村里两次。

    去年7月5日,记者随他一起来到昆亭村会议室,七八名村干部陆续走了进来,徐冰泽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胡锦涛“七一”讲话稿发给在场的每一个人,对“讲话”中的新观点新提法进行讲解,并结合昆亭村的实际情况对党建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记者看到他的笔记非常详细,还加进去了自己的理解,显然是经过一番思考和准备的。随后,徐冰泽又讲解了《刑法修正案(八)》中关于“酒驾入刑”的新增条款。

    徐冰泽坦言,半年的农指员工作让他不仅喜欢上农村,还学到了村干部们务实的工作作风和敢闯敢干的冲劲。[详细]

镇海:青年法官需要本土化

    只要天气晴好,中午时分,宁波市镇海区人民法院的草坪上都能见到干警围坐在一起讨论,这不是午间的聊天休闲,而是镇海法院“法官学坛”组织干警在开展案例讨论。

    为了加强对青年法官的培养,帮助他们成长,2012年初该院成立了“法官学坛”。开展一系列颇具特色的培训教学活动,为青年法官们送去一份份“营养”大餐。

    戴盈盈来自江苏,以前因为听不懂宁波话闹过不少笑话,现在通过“法官学坛”的宁波话系列培训,不仅能听能说,连宁波老话也掌握了不少。

    在镇海法院,非宁波籍的青年法官占到青年法官总数的85%,以前土话听不懂、不会说成为摆在他们面前的拦路虎,为此,“法官学坛”多次邀请老宁波人授课交流,帮助外地法官掌握乡土语言,提高沟通能力,办起案子来也更有底气了。[详细]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宁波镇海:青年法官需要本土化
·福建南平中院搭建青年法官成长平台
·重庆奉节法院"我的法官梦"青年法官论坛开讲
·浙江台州:玉环青年法官拜师学艺
·最高法院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综述
·最高法院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综述

·最高法院团支部书记及青年法官培训班综述
·浙江宁波中院精心规划促青年法官快速成长
·两评查为苏州青年法官搭建成长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