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青海

青海海北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纪实

2013-05-18 09:40:54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法院报 

把公正送到遥远的地方

——青海海北法院巡回审判工作纪实

尽可能让百姓少跑路

“我们的愿望就是要息事宁人,案结事了,尽可能让老百姓少跑路,让这片遥远的地方更加静谧和谐”

美丽的青海湖畔,有一群执着的法官:“我们的愿望就是要息事宁人,案结事了,尽可能让老百姓少跑路,让这片遥远的地方更加静谧和谐。”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中级人民法院院长郭玉清说:“近年来,我们一直要求所有二审案件一律要去现场开庭审理,这样我们的法官能更多地触及到案件实质,更加清楚地掌握矛盾纠纷的前因后果。”

郭玉清介绍说,此举也将有效助推法官案结事了的愿望早日实现,效果也显而易见。2012年以来,在案件总量大幅上升、工作压力增大的情况下,海北州法院实现了“三个百分百、两个上升、两个下降、四个零”的工作目标——立案审查准确率100%、审限内结案100%、依法开庭率100%;案件调撤率、自动履行率明显上升;案件上诉率、执行案件收案率明显下降;“零”二审改判案件、“零”发回重审案件、“零”信访案件、“零”执行积案。

一案行程1000多公里不算啥

“一来给当事人省了不少时间、精力、财力,二来在基层能了解真实情况,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

门源回族自治县农民马俊清等3人因土地租赁合同与种马场打起了官司。一审判决败诉后,3人又向海北中院提起上诉。门源县离海北州政府所在地西海镇有150公里距离,马俊清想着,这次开庭又要花去不少的路费和时间。

可让马俊清没想到的是,立案后,海北中院的法官们到门源县办案来了。

海北中院民一庭庭长陈国林告诉记者,接到案件后,发现事实并不清楚,如果让当事人到州中院应诉,真实的情况很难捋清,必须到现场去。

4月24日,陈国林和同事们在祁连县办完案,马不停蹄地赶往门源县,去种马场了解情况,会见证人。经过两天多的奔波,事件的来龙去脉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了陈国林脑海中。“如果不下来调查,办的还是糊涂案。”陈国林说。

5月3日,为了这个案子,陈国林和同事们已是第三次来到门源,马俊清等人土地租赁合同纠纷二审在县法院开庭,陈国林再次苦口婆心地进行调解。“现在事实已经清楚了,判决是最简单的,但执行情况就保证不了了。我们现在还在给双方讲法、讲理、讲情,就希望双方都能让一步,把事情彻底解决好。”

“二审的案子我们基本上都是在基层开庭的。”陈国林告诉记者,“一来给当事人省了不少时间、精力、财力,二来在基层能了解真实情况,能让当事人心服口服。”而为了这个案子,他们前后往返了1000多公里路程。“一天跑600公里的时候也是有的,这不算啥。”

让当事人获得公正法官很值得

法官付出的精力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但是看到当事人获得公正,化解了积怨,法官们都觉得很值得

青海地广人稀,县域距离远。就海北来说,西海镇离刚察县90公里,离门源县150公里,离祁连县220公里……这无疑增加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

为了减少当事人的诉讼成本,海北中院要求二审民事案件、刑事案件要到发案地巡回审判。

最远的一次,陈国林驱车几百公里到祁连县野牛沟,仅仅是为了调解一桩婚姻家庭纠纷。

“要是让当事人到西海镇来开庭,他们来回要5天时间,花费多,双方的积怨就更大了。我们上门到他们家去,耐心做工作,一审判决的案子经过我们调解后,双方的对立情绪也消除了不少。”陈国林告诉记者。

带着案子下去,比坐堂审案的效果好很多。陈国林说,现在二审案件的自动履行率达到了98%,“对于我自己来说收获也很多,逢年过节,有些当事人甚至是败诉的当事人都会给我发短信问候。我觉得自己的工作还是很有意义的”。

实行巡回审判制度后,办案成本高出了很多,法官付出的精力也比以前多了好几倍,但是看到当事人获得公正,化解了积怨,法官们都觉得很值得。“一个法官的价值不就在这里嘛!”郭玉清说。(记者 张 浩 /通讯员 辛 勤 李 卫)

[责任编辑:李家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