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学历骗取入职机会、职场碰瓷获取不义之财、假劳务派遣逃避责任、违法解聘“三期”女职工、隐匿证据材料、“黑代理”干扰审判……上述现象均为北京海淀法院劳动争议庭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发现的职场及诉讼不诚信行为。5月16日,北京海淀法院召开《海淀区劳动争议审判情况白皮书——暨十大涉诚信典型案例(2012-2013)》新闻发布会,结合职场与诉讼不诚信行为的典型样态和具体案例,披露审判实践中凸显的诚信缺失行为。
自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以来,海淀法院劳动争议案件受理数量始终保持高位运行态势,在经历2008、2009年案件井喷后案件增长量逐渐趋缓,但自2013年一季度起,案件再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案件数量井喷的背后,诚信度缺失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海淀法院经调研统计发现,伴随着“诚信危机”的愈演愈烈,因诚信度缺失所引发的劳动纠纷在诉讼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凸显,诚信度缺失的行为不仅耗费大量人力资源和诉讼成本,成为制约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良性发展的瓶颈,也对法官查清案情造成困扰。诚信度缺失已经成为阻碍劳动争议审判秩序、制约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因素。
有鉴于此,海淀法院在上一年度劳动争议审判情况白皮书发布的基础上,第二次发布劳动争议审判情况白皮书,本次白皮书将“诚信”作为主题。以劳动争议案件中的诚信问题为视角,以辖区内案件特点的宏观研究为基础,结合审判实践中的典型样态和具体案例,对劳动争议诉讼中凸显的诚信问题进行总体介绍;白皮书将重点对劳动关系建立、履行、解除、终止以及仲裁或诉讼程序期间的诚信度缺失行为进行分析,并择取十大典型涉诚信案例予以披露,白皮书将结合上述案件的实际情况,以案说法,达到风险警示的目的;白皮书也将从劳动者、用人单位、诉讼代理人以及社会信用体系等方面对诉讼诚信缺失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进一步促进区域劳动关系稳定的思路和建议。
海淀法院还将以本次白皮书发布为契机,继续针对诉讼诚信度缺失问题深化打造信用平台,与劳动行政部门、仲裁机构等部门探索联合建立违法用工“黑名单”制度,对部分劳动争议纠纷频发、管理制度违法现象突出的企业名单通过媒体予以曝光,对重复诉讼、恶意诉讼、以利用企业管理漏洞为谋取利益手段的人员进行披露,营造“诚信管理、诚实劳动”的用工氛围,为辖区内和谐有序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司法指导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