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知识产权保护的“江阴样本”解析

2013-05-16 09:45:53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江苏法制报 

    这是一组令人瞩目的数据:2012年,江阴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15919件和8306件,发明专利申请3857件,注册商标总数达到21830件。就在不久前,江阴市顺利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的考核验收,这标准着江阴知识产权事业又迈上新台阶。

    一条突出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创新之路正在江阴大地生动实践着。那么,江阴法院又在其中担当着怎样的角色?近日,记者走进江阴法院,寻找答案。

    “三审合一”

    转变模式提升质效

    “真没想到企业纠结了一年多的侵害著作权案件,这么顺利就达成调解协议。”4月22日,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公开审理了一起侵害著作权案,庭审结束后,原告企业相关人士表示,通过这次庭审,他明白企业既要尊重知识产权,不侵权,又要会保护自有知识产权,建立和维护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原告企业的一名离职员工,正是被告企业的发起人和法定代表人。两家企业经营范围重合,这位“离职的老板”图方便,照搬了“老东家”的产品说明书。在法院有理有据的说服之下,双方达成和解。更重要的是,一场公开庭审深深触动了当事人和旁听企业家,煽动了企业家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蝴蝶效应”,他们纷纷表示,要补好知识产权这堂课。

    “企业之所以感到案件审理的速度快,主要得益于推行的‘三审合一’试点工作。”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王芳介绍说,之前,知识产权案件将由刑事庭审理刑事部分,受害人想获得民事赔偿必须另行提起民事诉讼。试行“三审合一”模式后,刑事与民事部分都由知识产权庭统一审理,避免了案件重复审查,不仅节约了审判资源,统一了司法尺度,还提高了审判效率,降低了当事人的诉讼成本。“与此同时,法院还拓展知识产权诉调对接领域,整合各方力量,着力化解涉及小微经营者的关联纠纷案件。”

    2008年,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成立的第一年,受理案件18件,第二年上升至33件,2010年85件,2011年飙升至170件,2012年282件。案件类型除了商标、著作权、不正当竞争外,还涉及侵犯企业名称权、特许经营合同、网络域名纠纷,既有民事案件,也有行政、刑事案件,基本涵盖了基层法院能受理的所有知识产权案件类型。

    知识产权庭成立近5年,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审判质效稳步提高:民事案件平均调撤率在90%以上,至今未有上诉改判或发回重审案件,也未发生当事人投诉。江阴法院审理的多起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件入选全国或全省司法保护典型案例,如常熟“聚满仓”公司不服工商行政处罚案入选2010年度全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50个典型案例、李志峰等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入选2011年江苏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王芳告诉记者,她一直在思考着如何才能减少进入诉讼的案件,“进入诉讼是不得已的保护手段,如何自我保护且有效预防侵权才是我最想做的。”正是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审判之外的延伸服务,成为了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的重要工作。

    “对症下药”

    服务企业转型升级

    走进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会议室,看到墙上挂满了当事人送来的锦旗,让记者好奇的是,仅落款为“江苏斯菲尔电力仪表公司”的锦旗就有三面。“有两面旗是因为审案,还有一面是为感谢我们提供的延伸服务。”知识产权庭审判员徐芝若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原来,早在2009年,江苏斯菲尔电力仪表公司就与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结缘。当时,浙江温州有一家同类企业也使用了“斯菲尔”商标,给消费者造成了混淆,严重影响了江阴企业的声誉和发展。该案的结果是,江阴“斯菲尔”公司获得了10万元赔偿,浙江的企业停止了侵权。

    自从那次官司之后,江苏斯菲尔电力仪表公司在法院的建议下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配备了专业人员,由知识产权庭定期联系指导。“法官就像我们的家庭医生一样,有病治病,没病教我们怎么预防。”该企业知识产权部工作人员说,法院发放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网络信息通讯》内容丰富,包括新法速递、司法政策、案例评析等六个方面,是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指南。

    据了解,江阴目前有34家上市公司,其中大多数都是高新技术企业,法院知识产权庭成立之初,就选择了阳光、海澜、法尔胜等5家上市公司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制定了保护联动、网络联系、信息共享、企业预警和司法解答这五项保护机制。目前,联系点企业已增至23家,许多辖区内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知识产权保护需求较为旺盛的重点企业被纳入司法保护联系网络。

    如今,江阴法院不断总结和完善服务方式:定期召开知识产权保护联系点工作会议;针对联系企业提出的共性问题以及个案审理中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建议;邀请企业代表观摩审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及时通报公布当前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重大案例和重点防范领域;建立判后答疑机制,对涉诉企业回访,指导企业完善风险防范措施。据统计,截至目前,江阴法院已经向12家企业发出司法建议14条。

    多方联动

    创新培育维权氛围

    4月24日,在第13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临之际,江阴法院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全社会通报2012年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

    此次会议发布了《江阴法院2012年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这让记者顿感耳目一新:里面有该院当年审理的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审判态势分析和江阴全市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分析,还有向行政机关、相关企业提出的建议。这份报告,已成为法院促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形式。

    自国家知识产权局2009年批准江阴市实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以来,江阴市全面实施“质量与知识产权立市”战略,江阴法院也出台了《关于贯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纲要的若干意见》;2010年,该院与科技局联合开展服务经济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对全市企业发出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倡议书”。

    “我们加强了与科技局、工商局、公安局、检察院等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通过定期召开例会,具体案件协商、最新信息通报、疑难业务探讨多种方式保持良好的互动,形成打击知识产权违法犯罪行为的合力。”据王芳介绍,近年来,一些行业被诉侵权严重,日用品批发市场、网吧行业和娱乐行业,持续大规模诉讼风险高发。“于是,我们将目光投向行业、协会,依靠他们的力量扩大知识产权审判的影响力,引导全社会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她最期望的审判效果,就是通过审理一案,能达到有效规范和治理一个行业、一个市场的目的。

    2009年,江阴法院受理一起著作权纠纷案件,北京某图片公司拥有著作权的一张图片被江阴21家企业悬挂在自己企业网站上,涉案的21家公司并未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已经构成对他人著作权的侵犯。法院在审理这批案件时,与江阴摄影家协会、市版权局取得联系,从对摄影作品著作权的尊重和保护的角度对该案进行协调和调解,不到一个月时间,使这起涉案企业较多的图片侵权纠纷以和解落幕。

    如今,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庭与江阴摄影家协会、江阴总商会、网吧协会等多家单位建立联系,仅今年以来,知识产权庭的法官利用休息时间到各协会开设讲座,讲解宣传知识产权法律知识就已达6场。

    设立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联系点;联合部门、行业协会完善知识产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推进知识产权“三审合一”改革试点工作,构成了江阴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点线面模式,为江阴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提供着司法保障。然而,面对江阴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考核验收的新契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任重而道远。正如江阴法院院长王立新所言:“知识产权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江阴法院将不断完善工作,真正建立起知识产权保护的长效机制,为江阴建设创新型城市保驾护航。”(记者 陈 坚 通讯员 卢凤)

[责任编辑:王春圆]
相关报道

·侵犯知识产权,该怎么判
·山东省侵犯知识产权制售假冒商品经典案例
·四川眉山中院举行知识产权审判实务讲座
·青海省公安机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专项活动”取得成效
·河南省检察院组织开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活动
·2013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制定

·2013年黑龙江省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制定
·河南省知识产权社会法庭挂牌成立
·甘肃高院公布全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
·《动漫知识产权保护倡议书》昨天发布
·甘肃高院公布2012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典型案例
·知识产权保护 需快速维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