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肢体残疾人,不仅用自己的名字创办了河南省、焦作市唯一一家个人人民调解工作室,而且在23年的时间里,带领他的人民调解团队先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300余起,涉及人数3200人次,纠纷调解率达100%,调成率在98%以上,有力地促进了辖区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群众的好评。他自己先后荣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南省十佳人民调解员”“河南省首届调解之星”,他就是解放区焦南街道站东社区人民调解员张文远。5月8日,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刘满仓到解放区焦南街道调研时,对他的“九巧工作法”给予了充分肯定,要求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中积极推广。
单就调解内容而言,家庭矛盾、邻里不和……在一般人眼里,都是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无关紧要,但是作为负责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张文远不这样认为,他说:“别看这些事小,如果不及早处理或处理不好,就会酿成大事,甚至发展成治安、刑事案件,不仅伤了邻里和气,还会影响社会稳定。”
为做好社区人民调解工作,张文远坚持边干边学,认真学习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及人民调解等知识,深入探索人民调解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通过长期大量的人民调解探索实践,他总结提炼出了以褒扬激励法、趁热打铁法、真情唤醒法、利弊分析法、模糊处理法、单独谈话法、责任分清法、舆论震慑法、换位思考法为核心内容的“张文远九巧工作法”,并创建了“张文远人民调解工作室”,还组建了一支拥有12人的“张文远调解工作队”。
调解方法和技巧的使用,提高了调解成功率,节省了当事人双方的诉讼成本和时间,及时有效地化解了矛盾。2011年7月,辖区的王兰英为在济南上班的女儿购买了两个樟木箱子委托申通快运公司运送过去当嫁妆,物品到达后,她女儿发现一个箱子磨损,另一个箱子严重破损,当场拒签,与送货方发生争执。无奈,王兰英又跑到济南,对箱子埙坏的程度进行拍照取证并和送货方理论,但无果而返,她找到站东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请求帮助。了解情况后,调解员立即前往申通快运公司协调,该公司解释,责任在卸货方,是卸货时不小心把箱子摔坏的,理应去找卸货方。王兰英一听就与对方吵了起来:“不赔,就让女儿他爸叫人堵公司的门。”这时调解员赶忙劝解,等双方冷静下来后,调解员说:“作为公司领导不应该这样处理草率问题,作为服务行业,理应视顾客为上帝,应该对运输中出现的问题负责任……”经过2个多小时的耐心调解,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公司以4500元作为赔偿,双方签订赔偿协议。这起调解事件经过调解员使用责任分清法获得圆满成功。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然而,张文远偏偏不信这个邪,他认为只要耐心听反映、细心查根源,就能容易解决矛盾。辖区精神残疾病人殷某经常是楼上楼下到处乱跑,整天大喊大叫,时常遭到居民的谩骂。2003年冬,殷家的厕所下水道堵塞,弄得楼下住户家里满屋屎尿,恶臭难闻。楼下住户怒不可遏,准备组织人手殴打殷某。当晚10时,张文远知道此事后,刚刚躺下的他立刻组织人员赶到殷家亲自修复,直到次日2时才修复完毕。维修过程中,张文远苦口婆心地对周围居民劝解道:他是残疾人,发生这样的事情也不是他的主观故意,我们大家应该理解他、帮助他……经过耐心解释,楼下居民被感动了。以后再也听不到居民对他的谩骂了,而且给了他更多的关心和爱护。这起矛盾的成功化解,不但增加了邻里之间的友谊,而且体现出更多的爱心、和谐与文明。2010年5月的一个晚上,社区一户居民夫妻间闹矛盾,并产生放火烧家的举动,张文远知道情况后,连夜上门进行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夫妻俩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设身处地想一想,终于使这次民转刑的矛盾纠纷得到了化解,夫妻俩重归于好,现如今小夫妻俩只要见到他就会动情地说:“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们这个家就散了,是你挽救了我们这个家。”
如果说一家一户是国家大厦的一块砖,那么人民调解工作就是这个大厦的一块瓦。虽然不是栋梁,但一砖一瓦皆维系着稳定的大局。作为一名残疾人,张文远不怕苦、不怕累,每天不知要走多少路、做多少事情、摔多少跤,由于戴着假肢行动不便,他就骑着摩托车穿梭于大街小巷,一天下来,假肢经常会将皮肉磨得血肉模糊,但他凭借满腔热情支撑着残躯走遍了辖区的各个角落。23年来,他把摩托车作为双腿,以车代步,奔波于辖区企业、居民楼院,先后骑坏3辆摩托车、更换5副假肢,但他始终没有一句怨言,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只是默默无闻、尽职尽责把调解工作干好。当辖区一些居民看到他每天拖着残躯忙忙碌碌,就劝他不要再干了,他总是笑着说:“让家庭和美、让邻里和睦、让社区和谐,是我最大的心愿。” 良 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