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四川

废墟上,五年后的重生别样美丽

2013-05-12 15:50: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废墟上,五年后的重生别样美丽

  曲山和漩口两个派出所的旧景新貌,成为灾区公安机关顽强坚韧精神的写照

  有哲人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5年,我们穿越灾难,不畏前行;5年,震区公安机关脱胎换骨,浴火重生。

  很多人的命运也因地震相互交织。

  武汉特警与灾区女孩结下“抗震情缘”,郑州特警与“帐篷学校”的孩子们续写亲情,被消防战士救出的男孩也成为了消防战士……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让我们保留感动,继续前行。

  我们还清楚地记得,汶川地震使灾区公安机关遭受了怎样的重创:1104个派出所、1565个警务室被不同程度地损毁,无数办公设备被埋进废墟,很多民警不幸遇难或痛失至亲。

  而今,5年的时光不仅见证了灾区公安机关从废墟中崛起、在逆境中巨变,更见证了灾区公安民警坚忍不拔、生生不息的奋斗。

  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曲山派出所和汶川县公安局漩口派出所正是其中的缩影。地震中,它们一个彻底被埋,一个完全倒塌;如今,它们浴火重生,以崭新的面貌,守护着重建后的美丽家园。

  旧景新貌

  升为二级派出所,警力配备、软硬件设施均超震前水平

  灾后新修的山东大道连接着北川新老县城。这条道路宽阔平坦,绿意盎然。只是,植被茂盛的大山中央会突兀地出现一块块裸露的山体,像是被撕裂的伤口,提醒着人们这里曾发生过的一切。

  这条路的尽头,是北川老县城遗址——5年前牵动人心的那个北川。

  重建后的曲山镇任家坪是进入老县城的必经之地。

  记者到达小镇时,阳光正好。记者一眼就看到了曲山派出所。这栋外墙蓝白相间的三层小楼周围环绕着十几棵小树,清幽之余,闪着温暖的光。

  看着眼前宽敞明亮、设施齐全的派出所办公楼,所长贾荣经常有一种苦尽甘来的感叹。这是“5·12”地震中遇难民警最多、受损最重的派出所,它曾经彻底消失了3个月,之后“死而复生”,接下来又三年三迁、居无定所。

  贾荣和他的同事们一直守在这里,守着不远处的北川老县城,“再艰苦的日子,我们都挺过来了。”

  这句话也正是所有灾区派出所民警的共同写照。当时,除了受灾最严重的曲山派出所,其他灾区派出所情况也不乐观。回想起5年来的经历,时任汶川县公安局漩口派出所所长、现任汶川县公安局副局长的李正权红了眼眶,“当时整个派出所只剩下一台照相机和一辆警车。”

  如今,曲山派出所和漩口派出所都已经由三级派出所晋升为二级派出所,功能更加齐全,警力也有所增加,软硬件设施全面超过震前水平。

  绝地重生

  帐篷派出所里,各项公安业务工作逐步恢复

  曲山镇曾是北川老县城所在地。地震给位于县城的曲山派出所带来了灭顶之灾——派出所被垮塌的山体整体掩埋,正在所里上班的7名民警和1名协警全部遇难,只有外出执勤的3人幸存。

  站在老县城的望乡台上,贾荣指着远方的一大片黄土低声说:“以前的曲山派出所就在那片土下面。”地震发生后,派出所旁边的山体发生严重滑坡,把还没有从地震的惊恐中反应过来的人们埋得结结实实。

  震后,人们只在山体边缘找到了一名跑得稍快的民警的遗体,“其他7名战友至今仍被深埋在那片黄土下。”贾荣的声音越来越小,最终化成了一声叹息。

  当时,生还的3名派出所民警被编入北川县治安组,曲山派出所名存实亡。

  2008年8月1日,北川县公安局恢复了曲山派出所的“番号”,并抽调民警充实新所,曲山派出所重组了。

  贾荣是其中一员。此前,他曾是绵阳城区的一名巡警,地震后被紧急调派到北川。

  贾荣说,到北川报到时才发现,县公安局的全部家当只剩下几顶蓝色帐篷、一块公安局牌匾和一张圆桌。

  当时的帐篷公安局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在地震发生几天后,在北川中学遗址操场上立了起来。

  维护灾区治安秩序、确保灾区道路畅通、建立临时身份证和户口业务办理点……各项公安业务工作在最大限度地恢复。

  几乎是同一时间,汶川县漩口镇也立起了帐篷派出所。

  地震后,漩口镇成为一座孤岛,交通、通讯全部中断。直到5月16日晚,随着生命线的打通,帐篷等第一批救灾物资终于运了进来。

  “派出所分到了一顶帐篷。”李正权回忆道,当时派出所房屋全部倒塌,受灾群众找人、求助、报警都不方便。于是,他把原来派出所的牌子找来后立在帐篷外,再搬来一张办公桌,搭起了简易的帐篷派出所。

  灾后重建

  公安机关面临自身建设和复杂形势的双重压力

  曲山派出所重新成立后的办公地点,是北川中学废墟旁边的两排板房。除了派出所的8名民警外,还有来自山东临沂的8名援建民警以及几十名援川学员。

  同一时间,漩口派出所也告别帐篷,搬进了5间板房,并且迎来了来自广东中山的援建民警。

  炎炎夏日,灾后重建工作正式展开。曲山镇任家坪和漩口镇都变成了偌大的建筑工地,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建设场面。

  一提起那段时间,派出所民警都直摇头,“哪都是乱糟糟的。”盗窃、斗殴、矛盾纠纷、防火……每个问题都不容忽视。

  在灾后最初一段时间里,盗窃案件是让贾荣最头疼的事情。

  被定为地震遗址后,为保护遗址文物,老县城受到严格管制。但县城四周仍有小路可以进出,常有人溜进去翻东西。

  “当地很多百姓受灾后几乎一无所有,贪小便宜来补贴家用的行为虽然能理解,但群众还是很气愤。”贾荣说,一方面,他们是在盗窃地震遗址文物;另一方面,灾后时常有余震,房屋破损又那么严重,万一被砸中怎么办?

  于是,灾后一年多时间里,贾荣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每晚都要进县城巡逻。这个曾经热闹的小城被寂静和黑暗吞噬着,“如果有灯光,那一定就是有人在偷东西。”

  仅2008年8月至年底,曲山派出所就抓获200余人。“这并不是大家想看到的。”贾荣说:“要通过打击予以震慑,更要通过法制宣传进行预防”。

  身在漩口镇的李正权也有同样的苦恼,他回忆道:“白天维持治安、晚上巡逻,是我们的工作常态。漩口辖区处在狭长地段,巡逻一圈将近20公里。”

  在灾后重建过程中,层出不穷的矛盾纠纷更让民警们头疼。

  “施工工人多,运输建材、物资的车辆多,但施工面狭窄,加上工人来自全国各地,语言沟通都有困难。”李正权说,由于灾后重建不是简单地在原址按原样重建,加上一些本地人希望加入到灾后援建项目中来,由此产生了不少矛盾。

  “百姓经历了那么大的灾难后,一开始心理承受力难免会差一些,容易着急上火,所以很容易因为小摩擦就引发矛盾。”李正权说,民警的工作状态就是哪里有纠纷,就冲到哪里去平息情绪,做好安抚解释工作,“绝不能影响到项目工程的进展。”

  新老交替

  老民警渐渐调离,新面孔不断加入

  住在板房的日子里,民警面对的除了焦头烂额的工作外,还有艰苦的生活环境。

  震后3年时间里,曲山镇任家坪发生了一次泥石流、两次洪灾,派出所板房几乎每回都是重灾区。“有一次,如果不是板房后的北川中学遗址改变了泥石流的方向,派出所早就被冲垮了。”贾荣说。

  每次抢险都是从早忙到晚。转移群众、扛沙袋堵洪水,在过腰的水里,贾荣和同事们一站就是几个小时。民警张智权放在胸前口袋里的手机都被泡坏了。

  张智权是地震后新招录入警的,2009年3月被分到了曲山派出所。“虽然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刚来时还是被这里的状况震住了。”张智权回忆说,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所住的板房旁边,就是掩埋了许多遗体的北川中学遗址。“刚开始大家很害怕,晚上上厕所时必须要结伴才敢出来。不过没过多久,就都习惯了。”

  他们逐渐习惯的事情还有很多。那时派出所的饮用水是从附近山上直接用管子引下来的,水里有蝌蚪和小鱼活蹦乱跳。遇到下雨天,接出来的水十分浑浊,“得放在桶里沉淀好几天才能喝,不然那颜色就跟咖啡似的。”

  曲山派出所组建之初,共有包括贾荣在内的8名老民警。接下来的几年时间里,由于有同事、亲人被埋在老县城的废墟里,老民警们难以承受失去亲友的悲痛,陆续调离了。

  紧接着,像张智权一样的新招录民警陆续充实进来,如同注入新鲜血液一般,完成了新老交替。

  现在,北川县公安局警力已从震前的148人增加到现在的291人,汶川县公安局警力从震前的123人增加到了183人。

  脱胎换骨

  工作重回正轨,患难与共的感情让警民关系更融洽

  由于泥石流、洪水的侵袭,加上配合当地重建工作的需要,曲山派出所3年搬了3次家。

  当听说新的办公楼选址定下来后,漂泊已久的民警们特别兴奋。

  可兴奋劲儿还没过去,就遇上了难题:新办公楼的选址涉及一些当地百姓的搬迁,政府部门多次协调无果。

  没办法,民警们只好自己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为百姓介绍政策,讲解重建规划。

  “毕竟跟他们有共患难的感情,百姓很信任我们,也明白我们不容易,所以都不愿为难我们,问题很快就解决了。”说到这里,张智权的脸上有种难以掩饰的自豪感。

  再后来,民警们只要有空,就会到施工现场溜达一圈。亲眼看着自己未来的家一砖一瓦地建起来,他们非常开心。

  “每天晚上我们都会派一名民警过来盯着,小到电线、水管的质量,所有细节都把关。”贾荣笑着说:“要为我们自己的家负责嘛!”

  2011年10月30日,曲山派出所正式迁往新址,全体民警终于结束了长达3年的板房办公生涯,有了执法功能规范化、软硬件设施齐全的办公环境。

  一切都在逐渐回归正轨。

  “现在群众工作比地震前更好做了。”李正权说:“民警和群众如今是患难之交,有了这种感情基础,警民关系铁得很!”

  但民警们也感到压力更大、责任更重了。

  “曲山派出所地处地震遗址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影响到整个公安机关的形象。”贾荣说:“今后的工作,我们必须做得更好。”

  他说,曾经最大的愿望是自己守护的北川老县城,未来不再是一座荒凉的“死城”。

  如今,这里正在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北川中学遗址旁边的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也即将向公众开放。

  虽然随着游人的增多,派出所的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重,但贾荣和他的同事们在忙碌中感受着快乐。因为,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

  (记者 唐 琳 王自然 岳 波)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加强灾区疫病防治 加快灾后重建
·青海玉树:天平在灾后重建中熠熠生辉
·舟曲灾后重建任务基本完成 工作重点转向社会管理
·北京公路灾后重建全面启动 188条公路明年底完成
·[视频]甘肃舟曲灾后重建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