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2日是中国第五个“防灾减灾日”,主题是“识别灾害风险,掌握减灾技能”。贵州省民政厅于9日下午在贵阳启动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其中自救技能的普及与推广成为重中之重。
贵州省是一个多灾频发的省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灾发季节性强、发生频率高、灾害损失重。近年来,贵州省局部地区频繁发生暴雨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以及雷电风雹、干旱和生物等自然灾害。
受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变化影响,贵州省自然灾害呈现极端天气事件频次增加、损失加剧、灾害连锁反应、多灾并发等特点。同时,随着城镇化步伐加快,城市灾害也日渐显现。贵州省自然灾害形势复杂严峻,防灾减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贵州省民政厅防灾减灾训练基地负责人宁华说:“面对灾难,自救是最重要的举措。这一次芦山地震7成左右的伤员是通过自救而生存下来。”在训练基地,贵阳市云关小学数十名学生正在参加自救项目的学习,12岁的唐荣龙告诉记者:“爸妈非常支持我来学习自救的一些常识,这样遇到地震等灾难时就会用上。”
贵州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有利于唤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灾害风险防范意识,有利于广泛普及避灾自救互救常识。贵州下一步将推动防灾减灾走进社区、走进学校等,增强全民应对灾害能力。
据了解,贵州还将在本次系列活动中向“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发放救灾应急产品,举行自然灾害救灾综合演练等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