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倾斜”履行审判职能
——盐城市中级法院坚守执法办案第一要务
这是记者近日在盐城中级法院采访时获得的一组数据:该院一季度审结各类案件996件,结收案比达71.6%,同比分别提高40.68%和15.32%。
据盐城中级法院院长徐军介绍,今年以来,盐城中院党组整合现有资源,集中全院优势力量向审判执行一线倾斜,主要审判质效指标进一步优化、提升,积极履行了担当司法重任、强化审判职能的第一要务。
待遇倾斜 激发办案热情
2012年6月,徐军上任伊始便提出了“坚持法院履职办案为上”的工作理念。院党组经过调研,以提升干警司法职业尊荣感、激发办案热情为目标,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审判执行一线干警谋福利、争荣誉。
首先,盐城中院修订业绩考评体系,强化以审判工作为核心的工作导向,对业绩考核居前六名的干警给予适当表彰奖励,促进各基层法院、中院各部门集中精力办好案。其次,他们每年在干警中评选办案标兵、调解能手、优秀合议庭、优秀书记员,并给予一定的表彰奖励,优先考虑一线,2012年,全院选拔了10名正科级干部,其中有9名为审判一线人员;再次,该院倾力强化一线专业技术装备支持。他们还为全院80余名审判人员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26个合议庭打印机全部配备到位、院图书馆一次性增购业务书籍2000余册、所有车辆优先保障审判一线使用。徐军多次表示:“只要办案需要,没有重要公务,哪辆车都可以调用。”
政策的重点倾斜,提升了全院干警的司法职业尊荣感,激发了一线干警的办案热情。至2012年底,该院9个审执业务部门主要案件质效考核指标都大幅提升,在全省年终考核里,民二庭、审监庭、行政庭名列第一,案件大户民一庭名列第三,全院的总体审判质效取得了明显进步。
人力倾斜 夯实公正之基
面对案多人少的矛盾,盐城中院党组提出要立足本院现有人力资源,优化重组,倾力保障审执一线。
改革整合部门设置是盐城中院的另一重要举措。他们根据部门工作量核定编制与人数,实行综合部门人员分流,充实审判一线力量。日前,经过资源重组,院党组在全院干警大会上宣布了人事调整方案,全院共有36名干警充实到10个业务部门,极大地缓解了办案压力。
记者从该院人事部门了解到,两年中,该院新招录公务员16人,其中9人在审执一线锻炼;从全市基层法院遴选的15名人员中,也有11人在审判执行部门,并已成为业务骨干。
盐城中院还大力推行院庭长带头办案制度,明确院庭长办案指标和办案范围,做到带头办大案、带头办难案,充分发挥院庭长的模范表率作用,妥善化解重大矛盾纠纷。这一措施赢得了全院干警的一致认同。
管理倾斜 提升司法公信
今年以来,盐城中院组织开展“审判质量提升年”活动,以薄弱环节专项治理为突破口,狠抓一审质量,提升二审质量,确保再审质量。民一庭是全院案件量最大的业务庭,如何在多办案的同时办好案?该庭主要负责人黄旭东表示,将大力强化办案指导,对医疗纠纷等棘手案件实行庭领导参加庭审的制度;强化庭审规范,严格控制审限;强化合议庭评议工作,通过思想、知识、经验的碰撞与交融,促进审判质量的提高。今年一季度,该庭共审结各类案件522件,位居全省法院前列。
盐城中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迎付告诉记者,在“五评查”活动中,他们开展了定案把关、裁判文书、庭审、发改案件、涉诉信访案件“五评查”活动,院领导直接参与评查,从中院和基层法院各抽取100件案件,分别对独任审判定案、合议庭定案案件进行评查,对所有基层法院审委会定案并被中院发回、改判的案件进行逐案评查,并将评查结果向全市法院通报,确保一审案件质量过硬。
记者从民二庭了解到,该院通过定期剖析发改案件、编发指导内刊,建立发改案例库,统一执法尺度。定期对全市法院商事审判条线发回、改判案件进行逐案分析,对裁判文书存在瑕疵的案件进行通报,并编发优秀裁判文书指导审判,截至今年3月份,已编发“通报”12期,分析发回、改判案件120例,通报瑕疵案件90余件,促进了审判质量的有效提升。
(记者 徐 育 /特约记者 许雪峰 施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