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0日,随着最后一名队员安全返回祖国,中国警察结束了在东帝汶13年的维和使命。13年来,公安部先后向东帝汶派遣了17支维和警队319名维和警察。中国维和警察的身影遍及东帝汶警察总部和13个地区警局。
踏歌长行,梦想永在。
13年来,中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在万里之外,在政局动荡、艰难重建的艰苦岁月里舍生忘死、英勇奋战。
15名中国警察开启维和大幕
东帝汶,一个经历过骚乱、百废待兴的国家。
1975年,东帝汶单方面宣布独立,随即被邻国印度尼西亚出兵占领。1999年,印度尼西亚从东帝汶撤军。不料,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
印尼撤军、东帝汶新政府尚未组建,全国就此陷入权力真空局面,一场暴乱迅速发生并蔓延全国。
形势空前严峻,国际社会迅速组织力量进行干预。联合国出面在东帝汶成立了过渡行政机构,并邀请成员国派遣维和警察参与东帝汶初期的法治秩序建设,帮助其恢复警察体系。
2000年1月,应联合国请求,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向联合国东帝汶任务区派遣首批15名维和警察,中国警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大幕就此拉开。
徐志达,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队首任队长。
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上,大雪纷飞,徐志达和他的14名战友脸上没有一丝笑容。这是第一批中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出征仪式上拍下的照片。
不带武器、准备所有热带国家出行所需的装备、3天内抵达东帝汶任务区——来自联合国纽约总部的通知提出了异常苛刻的要求。
射击、汽车驾驶、英语——早在数月前,中方已经对5名原计划派驻的维和警察进行过系统培训。
然而,当徐志达和他的4位战友一同办理护照的时候,一份紧急电报再次传来——东帝汶形势空前严峻,所有维持秩序的力量已全部瓦解。联合国请求中国派遣更大规模警力参与维和。
刻不容缓!中国警方紧急从全国征召,最终选派15名警察赶赴东帝汶执行此次维和任务。
2000年1月12日,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队正式踏上征途。没料到的是,完成这项使命竟然需要13年。
“死亡近到仿佛可以触摸”
打开档案,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察取得的荣誉可谓硕果累累:全体维和警察荣获联合国“和平勋章”;超过百人获得东帝汶总统“团结勋章”……
荣誉的背后是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察付出的艰辛与汗水。
“我被分配在东帝汶首都帝力后不久就遇到了一起交通案件,出警过程中遇到大批骚乱民众,情况十分紧急,我只好朝天鸣枪示警。”事隔十年,谈起第一次开枪的经历,徐志达记忆犹新。
危险随处可见。
东帝汶政党林立,政治斗争异常激烈,各类针对联合国人员的暴力事件屡屡发生。
而另一方面,联合国对维和警察枪支使用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
“每一发子弹都需要填写使用情况说明。维和警察时刻深处危险当中绝非虚言。”亲身经历过2008年时任东帝汶总统、总理遇刺事件的维和警察吴强这样说。
没有刻骨铭心的经历,不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2008年2月11日,正在执行时任东帝汶总理安保任务的吴强还亲眼目睹了武装叛乱发生。
“我奉命在总理官邸保护总理家人安全。总理官邸位于帝力的一处山坡上,当时我和4名其他国家维和警察被20余名叛乱分子围困在总理官邸内,透过窗帘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冲锋枪。”吴强说。
是战是降?这是一次事关5人前途命运的投票。
“那时感到死亡近到仿佛可以触摸。联合国提倡生命第一,投降并非不可取,但是我们5人最终选择了坚持到底。”
或许是感到了这一份属于维和警察硬汉的骨气,官邸外的叛乱分子犹豫起来。
屋外的局势让吴强逐渐从最初的紧张中冷静下来:此刻只能尽量拖延时间,争取救援部队抵达。
一个多小时之后,葡萄牙维和警察防暴队终于赶到,吴强等人得以突出重围。
这仅仅是中国维和警察遇到诸多危险的冰山一角。资料显示,13年间,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队先后参与平息重大骚乱事件20余起,参与各项重大安保活动70余次,办理案件达1500余起。
中国警察个个都是精英
当中国警察第一次踏上东帝汶土地,正式走上国际舞台时,聚光灯闪烁下的不仅仅是荣耀,更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倘若没有高级职位的维和警察,我们就难以在联合国维和警察框架内发挥自己应尽的作用。”公安部国际合作局维和处处长孙伟说。
然而,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一席之地是何等艰难。竞聘联合国维和警察管理岗位,首先必须符合候选人条件,经过面试评估小组对候选人组织协调能力、行政能力、执行力综合打分后,还必须通过具体案例考核。
层层把关,层层筛选。
竞聘任务区维和警察幕僚长,第11支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队警队长管泽平和第16支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队警队长陈枫经历了难忘的“过五关斩六将”。
“两个难关:一是英语,二是组织管理能力。”陈枫说。
“中国警察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它做到最好,每项分配下来的任务都完成得最漂亮。我认为这是中国赴东帝汶维和警察争取到这么多职位的重要因素。”管泽平说。
2008年,因为工作出色,管泽平被任命为维和警察总部人事行政部主管,全面负责任务区维和警察警力调配、岗前培训等工作。
为了对工作有详细的了解,管泽平将国内警察工作“白加黑”的习惯也带到了东帝汶,加班加点熟悉情况。
借助中国警察在计算机技术领域的优势,管泽平带领团队设计了一套维和警察休假系统,让维和警察从此告别手写登记的时代。
2009年2月,管泽平凭借一年来对任务区的全面了解和丰富的工作经验,获得了面试考官的一致认可,成功战胜澳大利亚、新加坡、乌干达、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的警察同行,竞聘成为联合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幕僚长。
“中国警察优异的表现远远超出了我的期望,让我非常惊讶。”其实早在2001年,时任联合国东帝汶维和警察副总警监的凯伦在初次接触中国警察后就发出这样的惊呼。
13年来,通过公开竞聘,中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中共有1人担任维和警察副总警监,3人担任代理警察总监、副总监,2人担任幕僚长,1人担任联合国新闻官,数十人担任首都或者地区警察局局长及总部部门负责人。
2012年10月底,东帝汶国民警察警务素质和执法能力通过了联合国的全面认证。当年12月,陈枫被任命为联合国驻东帝汶维和警察代理警察总监,主持东帝汶任务区关闭前最后阶段的警察工作。(记者 郭坤泽)
·陕西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新形势下做好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之我见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工作的几点思考
·浅议检察机关司法警察工作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