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法院有一批青年干警,他们在工作中虽没有做出什么惊人的“壮举”,但通过他们的故事,你会发现他们身上可贵而耀眼的闪光点。
“心里有老百姓的人,老百姓一定会说他的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办事的人,老百姓一定会念他的情。”盱眙法院的年轻法官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天平上绽放的青春,是历练,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耐心办案从容面对
“王法官办案公正高效,我信服他。”一名当事人这样评价民二庭庭长助理、青年法官王德宝。
王德宝所在的民二庭是负责审理商事案件的,这类案件往往法律关系复杂且群体性纠纷多,但在具体审判工作中,王德宝总能以其独到的办案技巧和博大的气魄胸襟,将承办的每一件案子圆满办结。
今年2月底,在审理原告韩某诉被告某居委会及刘某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一案时,王德宝考虑到案情复杂,处理不慎就会激化矛盾,便多次到原被告所在地,现场勘察并调取《农村专业承包合同书》,同时走访群众了解实情。经他热心仔细的工作,原被告达成和解协议,被告履行了法定义务,将土地返还给了原告,同时某居委会给予刘某适当的经济补偿。
在审理多名业主与某房地产公司因为延迟交房引起的纠纷一案时,王德宝认真查阅相关资料,在现场取证时,面对一些业主不冷静的言语,他耐心、细致地做说明工作,就这样,一个可能引发群体性纠纷的场面得到平息,案件最终得以妥善解决。
“一岗双责”收获喜悦
4月14日是星期天,但政治处干事陈松宝却没有时间休息。这天,他为1篇调研文章忙于查找资料、构思写作提纲,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
类似周末加班撰写调研文章的事情,陈松宝已是习以为常。自2010年从基层法庭调至院政治处担任干事以来,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始终情系司法调研,锲而不舍。两年多来共有10多篇调研文章被报纸、期刊采用,多次受到院党组的表扬。
“在累着的奉献中收获喜悦。”这是陈松宝工作最真实的写照。去年初,因院档案工作争创省“五星级”达标,他要负责部分工作,但政治处一名同志因病住院,他只好一人承担起两人的工作量。这期间,陈松宝没有向领导抱怨一句,更没有将一项工作落下。“工作任务繁重不要紧,我加班加点就是了。”陈松宝笑着说。
善待百姓诚实做事
桂五法庭副庭长孙智勇,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以来,共审结民商事案件近2000件,无一错案假案,无一上访投诉。他经常说:“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哪怕是与法院无关的,能帮的一定要帮。”
去年12月的一天,3个60多岁的老人来到桂五法庭,找到了孙智勇,希望他能帮帮忙。原来他们3户房屋因采石厂开采石头受损正在进行诉讼,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受损房屋均为C级,提出的处理建议是进行维修加固,而维修加固的方案和费用又需要鉴定,两项鉴定约需鉴定费近万元,前期3户已经支付近2000多元的诉讼费和房屋安全性鉴定费。现在老人家没有那么多钱来交鉴定费,来法庭看看能不能有别的办法。
听完他们的解释,孙智勇基本上明白了,虽然这个案子自己不是承办人,但对此案还是有所了解,也知道这些老人确实困难,都是农村的留守孤寡老人。
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可能造成这3个老人因举证不能而败诉,不仅前期的投入白费了,其合法权益也得不到保护。鉴于这些情况,孙智勇与鉴定机构联系,希望能让这3位老人缓交鉴定费,并提出如果以后鉴定费收不到,就由他个人负责追收。最终鉴定机构答应了3位老人缓交鉴定费的请求。3位老人的诉讼得以进行,其权利也得以保护。
依法办案充满人情
管镇法庭青年法官孙在桐,在处理老程夫妇诉4子女赡养纠纷一案中溶进了人情味。老程年逾八旬,脾气倔犟,4个子女最小的已40出头,各自生活都有困难,面对老父母也是有心无力。
为了解开老程的心结,使案件得以审结,在得知老程子女要为83岁的父亲做寿时,他便有了主意。那天,孙在桐特意提了一个大蛋糕给老程贺寿,见到老人更是嘘寒问暖,拉起家常。见火候已到,孙在桐抓住时机,说明来意,“其实我今天来有三层意思,一是祝寿,二是解决困难,三是处理老人赡养问题。人老了,做子女的要体谅。”看到孙在桐如此热心、真诚,老程的儿孙当场纷纷表示,今后一定好好赡养老人。
基层法庭每天处理的案件既有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小事,又有人命关天、关乎生计的大事,但在孙在桐的眼里都是大事。对基层工作,他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那就是他常挂嘴边的“四要四不要”:要和颜悦色,不要冷若冰霜;要心平气和,不要盛气凌人;要通俗易懂,不要照本宣科;要将心比心,不要居高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