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雅安地震,让这个春天有些悲壮。这些天,在与生命竞跑,与灾难抗争的分分秒秒里,“考验”成为抗震救灾过程中的关键词。
首先是应对“救灾交通之堵”与“救灾爱心之堵”矛盾的考验。地震发生后,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救灾热情高涨,不断涌向雅安。但他们中不少并不具备专业素养,不仅所发挥的作用有限,有时还成为负担。此次地震灾区处于河谷地带,道路狭小,交通差。各路救援盲目涌来,造成雅安地区道路拥堵,伤者出不来救援进不去,给救援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解决救灾“交通之堵”,让专业人士先行,让救援队伍最大可能地提高效率,这是面对灾难救援应有的共识。因此,国务院及时采取措施,让“进入灾区”成为一种“限制性的举措”,及时地纠正了交通拥堵的状态。
但如何应对“爱心之堵”呢?公民的爱心对救灾非常重要。显然,在公共救灾体系中,如何定位民间救灾的力量,如何培养公民参与公共灾害救助的成熟理性,如何引导民间力量科学参与救灾,已成为灾后甚至是当下应该反思的重要问题。
其次,是对公益组织公信力的一次重大考验。雅安地震后,中国红十字会第一时间发布了赈灾信息,但公众似乎并不买账。据报道,中国红十字会筹得救灾的14万多元款项,主要来自国外和国内企事业单位。而民间公益组织壹基金筹得款项高达1000多万元。可以看出,郭美美等负面事件虽然过了多年,可缠绕在公众心中的不信任感并未释然。
红会要想重新赢得社会信任,没有更好的办法,只有像该会常务副会长赵白鸽所表示的——“埋头苦干”,真正践行慈善道德,恪守行业自律,真正做到善款善用,公开透明,重建官办慈善的公信力。
可以说,这次地震给了红会一次重塑自身形象的机会。4月21日,江苏省南通市的“磨刀老人”吴锦泉,将自己走街串巷积攒下来的2224枚硬币,共计1966.2元通过南通市红十字会捐赠给地震灾区,老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的同时,也表明了对红会的信任。相信中国红十字会能以此为契机,真正做到“埋头苦干”,及早让人们告别“信任恐慌”。
这次地震带来的第三个考验是相关部门及公众如何应对形形色色的谣言与欺骗。
雅安地震后,网上流传着一组“不少房屋倒成一片废墟,不少伤者倒在地上”的图片。经查,此信息不实,这些图片实为2008年“5·12”特大地震灾害时的现场图片。
还有两条寻人微博被大量转载。“中学生周榆棍,17岁,请速回平山县医院,妈妈伤得很重,想见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8332383039”。仅隔几个小时,又有类似消息出来。“徐敬,请速回水城县人民医院,妈妈伤势严重,想见最后一面,爸爸号码15193383486”。此后被人揭露,这两个电话均与地震无关,而是吸费电话,一旦拨打就会产生高额话费。
在雅安,微博就是这样一把双刃剑,它让每一个走进灾区的人都成为新闻源,给公众了解灾情更多的信息,同时,又不可避免地让各种谣言乃至诈骗信息兴风作浪。如果任由其“以讹传讹”,极易在灾民的伤口上撒盐,严重者会引起恐慌,成为另一种“灾情”,给地震灾害雪上加霜。面对这样的灾情,一方面需要相关政府部门及时发布警示,并采取相应措施,一方面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谨慎判断,共同应对。每一位网友,都应善用自己指尖下的“文字”,为受灾的人们鼓劲,为奋战在救灾抢险第一线上的救援者加油,为雅安人民重建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灾面前,让我们经受住考验!(赵雯)
·[视频]四川雅安地震救援72小时全程回顾
·关注雅安地震:震后不眠夜 各路救援队伍集结芦山
·[视频]雅安地震不属于汶川余震
·四川雅安地震已造成184人遇难 11826人受伤
·民政部向四川雅安地震灾区紧急调运救灾物资
·雅安地震已致37人死亡 500人以上伤亡
·雅安地震已致37人死亡 500人以上伤亡
·武警和空军部队紧急赶赴雅安地震灾区
·四川武警部队200人已到达雅安地震现场展开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