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心灵驿站

[组稿]如何在警队中树立“健康工作”理念

2013-04-22 15:28:50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人民公安报 

    近年来,因劳累过度猝死已成为公安民警因公牺牲的首要原因。来自公安部的统计表明,近5年,公安民警因劳累过度猝死1098人,占同期牺牲民警总数的49.8%。因突发疾病猝死人数,亦呈高发态势。近5年因公牺牲民警平均年龄42.8岁,其中49岁以下的中青年民警占78%。

    公安民警“过劳死”现象,从一个令人痛心的侧面凸显出当前公安队伍承担的繁重压力和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同时,也提出一个沉重的课题:如何更有效地呵护民警健康?如何在警队中树立“健康工作”理念?

做到“能减压,能爱惜自己”

    工作和健康之间,本身并不是对立的,而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只有身心健康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这个道理大家都懂,然而在现实中却难以做到。究其根本原因,主要还是我们很多人没有根植健康工作的理念,实现快乐工作、幸福生活。

    首先,应增强民警保健意识,普及医学常识。我们要预防疾病发生,治疗是次要的,强调的是早预防、早发现,严守防微杜渐的法则。因此在对待民警健康问题上,要增强对预防疾病重要性的认识,转变有些民警关注疾病而不关注保健的观念,特别是转变个别民警关注大病而不关注小病的错误观念,使其做到防微杜渐。要根据公安工作职业特点采取保健补救措施,让我们的民警都能及时化解各种疾病,都能成为养生保健的“专家”。

以警为本 上好“健康管理课”

    民警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到公安工作能否有效开展。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应牢固树立 “以警为本”理念,上好“健康管理课”。

    民警呼唤“娘家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各级公安机关作为民警的“娘家人”,要从内外两方面给予关心、呵护,使其真正感受到警营大家庭的温馨。“内”即建立民警谈心机制,了解其工作、家庭、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帮扶工作。“外”即建立警属沟通机制,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民警和伤残、因公牺牲的民警家属,定期座谈慰问,切实解决实际困难。把警察的安全及健康作为警队优先考虑的事项,通过邀请医学专家开展讲座、巡诊咨询等,将健康风险降至最低。

树立健康工作理念要把握三点 

    工作的紧张性、复杂性、突然性和对抗性,经常使民警处在压力与焦虑中,令人身心俱疲,劳累致病乃至猝死的事例不胜枚举。笔者认为树立“健康工作”理念,要把握以下3点:

    一是合理配置、使用警力。根据辖区人口规模、治安状况合理配置警力,使警力与治安任务量相适应,避免忙闲不均。让民警从繁重的务虚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对诸如只是不想下楼而要民警送早点、忘带家门钥匙、忘关水龙头等“警情”,要让民警挺起腰杆敢于说不。减少民警劳动强度,加大对公安科技经费的投入,努力实现科技强警,真正把民警从人海战术和手工操作的落后工作方式中解放出来。

用心理疏导为民警减压

    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基层一线民警不仅体力严重透支,而且心理承受着巨大压力,严重影响着身心健康,甚至由于心理疲劳导致“过劳死”。笔者认为,除了将从优待警落实到位,对民警加强心理疏导可有效为他们减压,提高心理和身体素质。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负担过重对身心健康有着严重影响。因而,按照心理咨询要求为遇到心理问题的民警解疑释惑,调整认知和理顺思想情绪很有必要。通过心理疏导,引导民警保持愉悦、积极的心态,消除心理压力,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创建爱警环境 倡导快乐工作

    笔者认为,从制度上创建爱警环境、倡导快乐工作或许才是我们破题的最佳选择。笔者认为应针对基层民警期盼解决的热点着手,重点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

    一要严格落实从优待警规定,整体提升民警的工资水平。基层民警很多是单职工家庭,经济负担重。民警经济压力减轻之后,心理压力就会减轻很多。二要破除40、50“魔咒”,打开基层民警的上升通道。应尽可能取消基层民警非领导职务的比例限制,只要符

完善民警的健康保障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断完善民警的健康保障制度,既是法治时代落实从优待警政策的必然要求,也是新时期公安机关打造过硬队伍的必然选择。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认为应从3方面着手解决。

    一是完善指标考评制度,为民警减负。如果上级各部门考核的项目众多、任务繁重,下级就难免顾此失彼,敷衍了事。应从任务指标的科学量化入手,建立健全单警任务指标与部门总体任务指标的动态数据分析机制,确保指标设定科学有据、实施合理可行,实现警力投向与工作常量的动态平衡,减少重复考评、过度考评和众多非警务活动的随机考评,避免民警为完成虚高指标而疲于奔命,造成质量降低、甚至弄虚作假。

 

 

[责任编辑:季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