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来稿选登

北京市首次将湿地修复纳入平原造林工程

2013-04-22 13:45:28 http://www.chinapeace.gov.cn/ 来源:北京日报 

    2013年,本市平原造林计划首次将湿地修复纳入工程范围。按计划,2013年内将建设与恢复1.59万亩湿地。其中,通州区1.07万亩藕塘地将被改造为湿地景观,主体工程将于5月上旬全部完工。

    通州区目前存在着大量藕塘地,主要分布在马驹桥镇、台湖镇和张家湾镇。藕塘地块因常年积水浸泡,土壤板结明显,肥力下降,已不适合继续栽种莲藕。通州区以平原造林工程为契机,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退藕还湿。

    日前,在姚辛庄村看到,400亩左右的藕塘地大部分已经排出了积水,远处挖掘机正在对土壤进行深翻,深翻后的土壤将经过晾晒并拌入草炭土等有机物,在进一步减少水分含量并降低盐碱度后,这片藕塘将被恢复为湿地景观,进而改造为湿地公园。

    据市园林绿化局野生动物保护处工程师黄三祥介绍,湿地恢复后,将根据“宜林则林,宜湿则湿”的原则,外围主体以森林为主,中间部分为湿地水域,栽植千屈菜、马蔺、菖蒲等湿生植物,从而形成“林中有水,水中有林,林水相依”的景观效果。

    通过地形改造、水域恢复、植被恢复等技术,改造后的湿地将发挥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补充地下水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将会成为众多野生鸟类的栖息地,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湿地改造、退藕还湿,农民也将得到实惠。姚辛庄村农民刘志远说:“以前一亩地一年也就挣1000多元钱,现在算上土地流转金、生态管护费,能拿到2000多元,比过去强多了。平时帮着管管树,其他时间还可以打工,又是一笔收入。而且变成湿地后,空气会更好,环境会更美,等于是双丰收!”

    “土地流转后,农民不仅一年能拿到1500元的土地流转费,而且还有每平方米4元的管护费,农民也由原来种藕变成了拿补贴的林木管护员,这些收入都旱涝保收。”黄三祥说。

    据统计,截至4月18日,本市2013年35万亩平原造林计划已完成栽植面积21.2万亩,占总任务的60.59%。通州区累计造林面积4.5万亩,完成2013年全年任务的67%。(范俊生)

[责任编辑:刘琳]
相关报道

·北京市朝阳区法院开展大规模社区送法活动
·北京市湿地保护首次有法可依
·北京市卫生局加强监管力度电子监管系统升级
·北京市政府47个立法项目获通过
·北京市东城区回民实验小学在公安部边防局机关举行少先队新队员入队仪式
·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今年立法工作计划等事项

·北京市委常委会研究今年立法工作计划等事项
·北京市检察机关着手建立预防效果评估体系
·北京市发改委:出租车调价需经法定程序
·访北京市委政法委副书记闫满成
·北京市检察机关着手建立预防效果评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