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苏

江苏昆山法治微电影赛事受网友追捧

2013-04-22 09:12:37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法制日报 

  江苏昆山法治微电影赛事受网友追捧

  二十一省市二百二十部剧本参赛

  4月20日,首届中国昆山法治微电影创作大赛第一阶段的“微剧本”征集活动经过16名评委评选投票,从来自21个省市网友投送申报的220部微剧本中,评选出了20部获奖作品。经过接下来为期一周的网络公示后,优秀剧本将进入第二阶段拍摄制作成微电影,最终冲击此次大赛设置的金琼花奖、银琼花奖及最佳导演奖、最佳人气奖、最佳创意奖等10个奖项。《法制日报》记者在微剧本评审和发布会现场感受到,法治微电影这一全新的法治与文化“联姻”新形式,在广大网民中受追捧和肯定的程度让组委会和评审专家们“始料未及”,主办方发掘民间资源弘扬法治精神的初衷,得到了充分印证。

  大赛启动前,昆山市司法局就组织拍摄了《幸运的租客》等多部法治题材微电影,受到了多家视频网站的追捧,活动启动后包括央视《新闻直播间》、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给予了充分关注,国内主要新闻网站和门户网站报道和转载大赛情况百余次。大赛启动以来,网友通过论坛、微博、微信等发出评论2万多条,大赛官网浏览量突破了20万次。

  而部分热心参与活动的“草根”网民和演员,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则展现了年轻群体对该活动的青睐。大学毕业后到昆山创业的江西贵溪27岁小伙子张寒飞,在业余生活中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网虫”,他说:“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上网很频繁,比较喜欢去论坛转转,可以和网友互动,也可以看一些精彩的回帖,偶然中发现在征集微剧本可以让网民参与,就想试试运气。”

  张寒飞提起两周左右创作《没有蛀牙》微剧本的过程,言语中多了很多思考。他介绍说,在昆山生活了两年,发现治安很好,于是就设置了剧本的情节,三名流窜作案的小偷,在昆山屡屡下手却总是无功而返,街头巷尾到处出现的法治标语,随处可以发现的各种监控设备,以及警灯闪烁的岗亭,让他们越来越没有自信,以致于窝点被警察一举捣毁时,三人还在一起预谋如何行动。“我的主要寓意是,小偷小摸行为在昆山这样的地方难以生存,如果作品能获奖,对我来说,生活就有了新突破。”谈及参赛的意义,他还认为,“弘扬法治精神,不仅仅是司法机关的责任,更应该是每一名社会成员应该去做的事,我想贡献一下自己的力量。”

  在一家上市公司担任销售经理的闫峰是一名“80后”,他饰演了《幸运的租客》中律师的角色,此次则被评为了昆山公益普法“微民星”。“我是毕业后到昆山工作、结婚、生子和买房买车的,能在海选中过关出演律师角色,既高兴又有挑战,因为我在生活中很好动,律师太严肃了啊!”闫峰说,演的时候常常忘词、“女一号”装哭大家都在旁边笑,回忆起拍摄期间的趣事,至今都难以忘记,每一个人都希望对社会作出一点贡献,也都有获得法律常识的愿望,法治微电影确实很有意义,我们单位的同事在网上看到后,都给予了很多肯定的评价。

  据了解,大赛还受到了影视学术界的积极关注,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与昆山市法制宣传教育中心等合作在昆山组建了实训基地,共同成立了昆山市尚法文化传播研创中心。该院副院长郑涵教授认为,在数字媒体新时代,通过法治的视角结合电影艺术,必将为法治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大赛也极有可能成为长三角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展示平台,推动中国微电影发展。“法治题材本身就是电影题材中非常重要的版块,包括最好的商业电影和艺术电影。”上海电影制片厂导演朱枫则认为,微电影的交流功能特别强且主题更为自由,随着网络带宽进一步“解放”,预计将成为一项全民艺术,要给予充分重视。

  记者了解到,由于主办方以微电影艺术方式开展法制宣传的“溢出效应”日趋显现,仅微剧本征集就覆盖了21个省市,投稿人员以“80后”、“90后”居多,职业分布广泛,剧本题材则包括了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侵权、反腐、家庭婚姻关系、妇女儿童权益、遗产与继承、守法诚信经营、诈骗等多个种类。大赛主办方之一法制日报社副总编辑常少扬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认为,普法工作应当更加注重群众积极参与,增强传播和教育效果,法治微电影对新时期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示范意义十分明显,也给普法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记者丁国锋)

[责任编辑:朱诗瑶]
相关报道

·江苏金湖法院打造诚信企业金字招牌
·江苏昆山随案发放廉政监督卡
·江苏法院创新机制完善知产审判纪实
·江苏破获最大盗版教辅图书案
·江苏司法厅要求领导带头倡廉
·[视频]江苏发布2012江苏法院知识产权蓝皮书

·[视频]江苏发布2012江苏法院知识产权蓝皮书
·江苏镇江全面探索司法公开新路径
·江苏江阴市检察院创先轨迹扫描
·江苏司法厅:建设一支领导垂范作风过硬队伍
·李小敏: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 深入推进平安江苏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