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对象: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专职委员、知识产权庭庭长 陈惠珍
法周刊:19年锻炼出一支“知识产权精品审判队伍”,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浦东法院是怎样在完善“三审合一”审理模式的前提下,同时又实现司法保护完美的“度”呢?
陈惠珍:公正地审理知识产权案件,是一种司法智慧,更是一种实践积累。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实,“三审合一”是一种科学的审理模式,它使知识产权庭在审理刑事、民事、行政案件时能更好地把握各类案件的尺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经过近十年的思考和努力,在审判工作中进一步提炼出“一体两翼”的思路,即以审判为主体,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一翼,以调研、法宣为另一翼,真正达到“做深做实”,全面提升了浦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尤其随着国内外知识产权纠纷的增多和复杂,法院又出现了案多人少的问题,我们在审判工作中从实际出发,从实处入手,在四个方面狠下功夫:进行案件繁简分流;控制办案流程节点;加强审限监管;规范追加当事人、补强证据等影响审限的程序性工作,注重解决庭前准备工作与立案、诉调环节的高效衔接。
法周刊: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对法官是一种考验,浦东法院对知识产权法官有哪些具体要求呢?
陈惠珍: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成为知识产权庭的法官不仅要有一定的学识,同时也要付出坚实的努力。
浦东法院通过多年的磨炼,拥有一支具有较高法学理论水平和丰富审判经验的精干队伍,目前知识产权庭共有17名在编人员,全部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13人拥有硕士以上学位,1人拥有博士学位、2名法官有国外培训学习的经历。
知识产权庭注重各类知产案件培训和专业化合议庭的建设,将案件类型和不同法官的知识特点、业务专长进行对接,提高法官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的能力和水平。法官们非常敬业,审判长倪红霞被评为上海法院办案标兵并荣立上海法院系统二等功,审判长徐飞荣立上海法院系统三等功,我也十分荣幸地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了“全国审判业务专家”的称号。
法周刊:我们注意到,浦东法院有一个专门的知识产权对外网站,能否介绍一下?
陈惠珍:好的。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窗口,拥有知识产权制度生存发展的良好土壤与环境,所以,浦东法院的知识产权庭必须具备大视野、大气魄,为此,我们创办了“一网一坛”。
所谓“一网”,是指浦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2009年7月,我们与辖区内的全国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张江高科技园区合作,创办了浦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在网上发布各类审判信息、业内资讯、典型案件的生效文书、精品案例。
网站具有成果展示功能、司法服务功能、交流互动功能等三个功能,目前点击率已接近40万次,成为展示浦东法院知产审判司法形象、能力与水平的重要窗口和法治宣传的重要平台。
所谓“一坛”,是指知识产权论坛。2012年,我们知识产权庭与张江高科技园区管委会合作召开了“高科技园区与知识产权”论坛,邀请政府机关、辖区企业、专家学者等共同研究、讨论高科技园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为浦东企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做好知识产权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和有效指导。
法周刊:除了以上工作,浦东法院知识产权庭还有其他的措施服务于浦东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吗?
陈惠珍:有的。我们针对浦东高新技术企业多、知识产权保护需求高的状况,有针对性地总结了企业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问题,先后编写了《商业秘密诉讼风险案例提示手册》、《企业知识产权简明提示手册》,向浦东企业发放。今年我们又向企业管理部门发出首份知识产权白皮书,对过去5年内审结的2506件案件进行了精细梳理,详细分析了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另外,我们法院的院、庭领导每年都会集中走访张江集团、金桥集团等部分企业,了解高新技术、文化创意等产业的运行动态、管理情况及对知识产权的需求状况。知识产权庭还应浦东信息化协会及知识产权协会邀请,为两个协会的会员企业举办“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讲座”等专题演讲,深入解读企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并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