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安网 > 公众版> 地方动态> 江西

江西检察:办好反渎案弘扬“正能量”

2013-04-15 10:43:26 http://www.chinapeace.org.cn/ 来源:检察日报 

4月10日下午6点,下班时间已过,江西省检察机关反渎局长座谈会现场仍是热火朝天———该省三级检察院反渎局长们畅所欲言,为集中开展危害民生民利渎职侵权犯罪专项惩防活动献计献策。

近年来,在地方党委的支持和人大的关注和监督下,江西省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履创佳绩。

据统计,2008年至今年3月,该省检察机关共立案侦查渎职侵权犯罪案件991件1233人。其中,查办重特大案件411件,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29人(含厅级2人),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2.1亿元,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有效震慑了发生在民生领域的渎职侵权犯罪,交上了一份让百姓满意的“民生答卷”。

外部支持

反渎亮剑有了坚强后盾

2011年5月9日,江西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该省检察院会同9部门联合制定的《关于加大惩治和预防渎职侵权违法犯罪工作力度的实施意见》,反渎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2012年5月至9月,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众两次带领该省人大调研组和该省检察院有关领导,先后赴四省区学习考察反渎职侵权工作,并到上饶、鹰潭等地与当地党政干部座谈交流,详细了解反渎职侵权工作开展情况。

为提高审议质量,该省人大常委会还专门举办了反渎职侵权法律讲座,邀请省检察院反渎局局长作“法治与责任”专题授课,首开人大常委会听取被审议单位授课的先河。

2012年11月27日,江西省人大常委会专题听取了该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段景来作的反渎职侵权工作情况报告,高度评价了2008年以来检察机关反渎职侵权工作成效。

今年3月27日,江西省检察院提交的《关于落实省人大常委会对反渎职工作情况报告审议意见情况》书面报告,得到了省人大常委会肯定。

良好的外部环境成为检察机关反渎亮剑的坚强后盾。记者了解到,江西省检察机关反渎部门办案数量连续5年保持增长,立案人数由2008年的186人增加到2012年的306人;突出查办大案要案,重特大案件比重不断加大,由2008年的31.7%增加到2012年的53.6%。

立案数显著增长的同时,办案质量得到有效保障:2012年,该省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的起诉率、有罪判决率均达到100%。

机制创新

多项机制合力推进反渎工作

2011年2月,媒体报道了鄱阳县财政局发生近亿元涉农资金被侵吞转移境外的事情后,在全国引起轰动,同时引起了江西省检察院反渎局的高度关注。该院反渎局立即启动信息情报收集研判机制,对该线索进行评估,并决定将案件线索交给上饶市检察院初查,并派员督办。

2012年2月2日,在此案中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鄱阳县财政局原党组副书记程四喜,因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零六个月。

2011年初,江西省检察院反渎局确立了信息情报收集研判机制,明确检察人员收集线索责任,并专门订阅16种报纸,确定专人每天查阅相关信息,一旦发现新闻报道中存在渎职侵权嫌疑的事件和线索,立即进行收集和评估,将有初查价值的线索指定相关检察院依法调查。

除信息情报收集研判机制外,江西省检察院反渎局还制定出侦查一体化、同步介入重大责任事故调查和发现渎职侵权犯罪、对基层检察院办案进行分片督导等机制,加强了内外部的沟通协调,明确了信息共享、联网查询、线索移送、案件协查等多项举措,推进了对办案滞后地区特别是立案空白单位的督导。

同时,江西省检察院有效落实对反渎办案活动动态跟踪监督机制,出台基层办案周报制度,要求各地检察院每周将办案情况报送省检察院;坚持月中、月末分析制度,逐月将全省办案情况通报各市、分院检察长,严格实行案件撤案、不起诉报批制度。

重拳出击

严惩侵害民生民利的渎职犯罪

近年来,食品药品安全事件连续曝光刺痛公众神经。在一起起触目惊心的事件背后,大都隐藏着相关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渎职失职行为。对此,江西省检察机关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掀起了一场场反渎风暴,着力查办了“地沟油”、“瘦肉精”、“毒胶囊”等一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的渎职犯罪案件。

2011年,江西某生物柴油有限公司在未办理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利用“地沟油”非法生产食用油原料1700余吨销往广东等地。

如此大量的“地沟油”是怎么轻易流入市场的?又是怎么屡屡逃脱监管的?带着这些问题,江西省检察机关反渎部门迅速展开调查,逐一揭开了事件背后监管人员失职渎职内幕,立案查处了南昌县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科有关人员玩忽职守、不履行对食用油生产加工监管职责的渎职案件。

2012年4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栏目曝光了江西省弋阳县龟峰明胶公司将工业明胶销售给药用胶囊企业的“毒胶囊”事件。第二天,以江西省检察院为龙头、上饶市检察院为主体的省市县三级联动办案机制迅速形成。调查后,发现弋阳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等部门工作人员对监管工作流于形式,放任企业非法生产的情况,“毒胶囊”背后的渎职犯罪案件被查处。

南昌市检察院经调查,查实该市商务综合行政执法稽查人员10余人在明知生猪私宰户熊某等人私宰生猪的情况下,不依法取缔,并在执法检查前通风报信。最终,与“私宰猪”相关联的南昌市肉品市场管理联合稽查大队多名责任人因涉嫌玩忽职守罪被立案侦查。

针对渎职犯罪易发多发的领域,突出办案重点,开展一系列专项行动,重拳打击侵害民生的渎职犯罪,这是近年来江西省检察机关反渎工作重点之一。2012年1月至今年3月,该省检察机关立案查办了严重危害民生民利的渎职侵权重点案件221件,一批在当地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典型案件得到有效查处,有力维护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惩防并举

办案最终目的是促进依法行政

“办案只是手段,反渎最终目的在于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杜绝渎职行为再次发生,避免危害后果重复出现。”江西省检察院副检察长段景来说。

在先进执法理念的引领下,查办渎职犯罪案件后,帮助相关行业系统查找制度管理方面的缺陷漏洞,成为江西反渎工作一个新的风向标。以案说法提检察建议,督促发案单位及其主管(监管)部门健全规章制度、堵塞管理漏洞,成为该省检察机关反渎办案的常规做法。

鹰潭市检察机关结合查办该市农业局农机监理所相关人员违规发放农机驾照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渎职案件时,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和改进农机驾照发放工作的检察建议,得到农业部的高度重视,助推了全国农机驾驶证发放管理模式改革,从源头上遏制和减少了该领域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

江西省检察院在牵头查处景德镇、上饶、萍乡、鹰潭等地法官徇私舞弊将一般商标非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案件中,向该省高级法院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强化司法活动管理,并做好跟踪回访,促进了司法公正。

2011年以来,该省检察院在组织开展查办人防工程、就业培训、农机补贴等领域渎职犯罪“小专项”集中行动中,共查办重大案件、窝案串案58件65人。案件办结后,检察机关没有就此打住,而是提出了完善相应监督制约机制、加强渎职犯罪预防工作的检察建议。据该省人防办通报,2012年上半年该省缴纳人防易地建设费同比增长了31.6%。

今年年初,江西省检察院通过与江西省委党校、省直工委党校沟通,将反渎职侵权法律讲堂纳入党校培训大纲。许多地方检察院还应邀前往质检、国税等单位开展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引导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增强依法行政、勤政廉政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渎职侵权犯罪的发生。(黄作颖 刘清涛 李丽芬)

 

[责任编辑:闫天舒]
相关报道

·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 对渎职侵权案件零容忍
·[视频]联合执法 打击砂霸严查渎职受贿
·应提高渎职罪的法定刑
·最高检部署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查办11类渎职案
·高检院两年受理危害民生民利渎职犯罪线索万余件
·高检院:重点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11类渎职侵权案件

·高检院:重点查办损害群众利益的11类渎职侵权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