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迎接挑战打好硬仗
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队积极建设平安北疆
锡林郭勒盟公安边防支队官兵和草原110联防队员在牧区巡逻。
兴安盟公安边防支队官兵雪中走访辖区,确保百姓生活平安。
东起恩和哈达,西至算井子,八千里边境线横亘于内蒙古自治区北部。伴着强区富民的鼓点,合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勇于担当,主动作为,迎接了一个又一个挑战,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用辛勤的劳动和汗水、用巨大的奉献和付出,有效维护了自治区边境社会大局稳定,促进了自治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给千家万户带来了幸福和安宁,向北疆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重拳出击—— 高压震慑违法犯罪建设平安草原
2012年1月25日,在兴安盟扎赉特旗二龙山连杀3人后潜逃到自认为是“安全地带”的韩某怎么也没想到,自己两天后会“栽”在边防民警手中。当日,兴安盟边防支队接报称:扎赉特旗二龙山发生一起命案,犯罪嫌疑人韩某持刀杀死3人后潜逃。接到地方公安机关协查通报后,该支队迅速成立前线指挥部,启动五岔沟、三岔、署秋3个公安检查站对过往人员、车辆进行严查,同时组织阿尔山、伊尔施边防派出所警力对辖区车站、网吧、宾馆、洗浴等场所进行“地毯式”排查。经过4个多小时的走访排查,边防民警在一网吧内将刚刚潜入辖区的犯罪嫌疑人韩某成功抓获。
平安承载着百姓的幸福与梦想,也是内蒙古公安边防官兵的不懈追求。全区部队始终保持实战状态,将打击违法犯罪与争创一流警务紧密结合,牢固树立打击犯罪主业意识,先后部署开展了社会治安整治“天网”、边境封控“铁钳”、边境缉枪扫毒、反偷渡等专项行动,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主动进攻、高压震慑的打击势头。工作中,该总队积极争取边境旗市公安机关支持,组建了以边防大队为主体、公安刑侦部门派员指导的15个边防刑侦中队,专门负责边防辖区刑事案件侦破和复杂治安案件的查处工作,提高了公安边防部队的执法水平和打击能力,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神九”飞船发射回收等重大边防安全保卫任务,构筑了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第一道屏障。
科技助力—— 草原110信息引领警务效能得提升
历经15年建设,以边防派出所工作为平台,以流动和固定警务室为依托,以报警服务系统为纽带,集发现、预防、控制、打击违法犯罪和服务群众于一体的草原110逐步定型,被中央政法委评定为新时期全国综治典型,称赞“南有枫桥经验,北有草原110”。
2012年,在草原110的诞生地,锡林郭勒盟边防支队立足网络科技创新,组织专业力量历时7个多月联合攻关,终于成功研发出一套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最大限度提升警务效能、服务实战需要的草原110高速报警系统,探索出了一条与草原牧区社会相适应的信息化警务模式。传统“招式”加上新式“武器”,草原110如虎添翼,确保了边防辖区治安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有了明显提升。
口岸小镇嘎达布其作为全盟草原110技防应用试点,100户边远牧民率先免费用上了草原110 GPS定位报警器。草原110高速报警系统“入列服役”后,迅速在偏远边境牧区形成战斗力。2012年8月12日,牧民斯日古楞放牧时发现:有一名陌生男子身上沾满血迹骑着一辆摩托车正飞速从自家草场附近经过。他立即按动了随身携带的草原110GPS定位报警器按钮。由于方位信息反馈实时准确,边防派出所民警仅用5分钟就调动3辆联防车从3个方向对这名可疑人员实施了包围,20分钟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犯罪嫌疑人包某落网。
2012年10月中旬,全区边境草原110建设推进会在锡林郭勒盟边防支队召开,公安部边防局局长武冬立在听取草原110建设汇报后称赞道:“这个做法非常好,是值得宣传推广的亮点。”
民警村官—— 大胆创新作为共创警民和谐家园
巴彦淖尔市边防支队巴音乌兰边防派出所民警“村官”苏雅拉,坚持每天带上干粮、背上水壶,步行40多公里,在茫茫草原上辛勤走访。他多年积累走访记录,形成民情“红本本”,依靠神奇的“红本本”,接连破获多起盗窃案件,使3名上访老户停访息诉,21起矛盾纠纷无一出现反复。他的妻子娜日娜2003年从内蒙古医学院毕业后,放弃了在城市工作的机会,跟随他扎根草原,并建立起集警务室、医务室于一身的“夫妻警务室”,成了远近牧户的温馨家园。
全区部队共有483名兼任“村官”的边防派出所民警,他们坚持“多出主意不包办,评理断事不越位,为民谋利不伸手”原则,以“进得去、干得好、稳得住”为目标,充分发挥部队根植群众优势、党务工作优势、政治工作优势和文化知识优势,扮演好基层党建的指导员、平安建设的督导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群众致富的信息员、民主法制的宣传员的民警村官“五大员”角色,帮建嘎查基层组织、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发动群众维护治安、引导群众致富。
“一名村官一盏灯,照到哪里哪里亮”。近年来,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坚持警地党组织共同推进,积极开展爱民固边模范旗(市)、模范苏木(乡镇)、模范嘎查(村)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治乱、治散、治贫、治弱”四位一体的治理活动。在偏远嘎查村开设“边防党校”、“草原书屋”、“农民夜校”、“农牧民活动之家”等,推动文化下乡、科技进村,实现移风易俗;积极将做好基层党务、村务工作纳入边防派出所职责范畴,引领群众致富奔小康。
勤务改革—— “绿色通道”助推全区对外开放战略
今年初,在我国北方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满洲里,罕见的极寒天气一度给果蔬出口造成巨大影响,满洲里边检站及时开通了“绿色通道”,果蔬车辆随到随检、优先验放,由原来2个小时的查验缩短到20分钟以内,保证了从种植户到经销商各环节的利益,企业拍手叫好。
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参谋长刘君儒介绍,边检勤务模式改革以来,全区各边检站跟进自治区“三横九纵十二出口”建设规划,先后为1231台工程车辆、26万吨援建物资提供了便利通关服务,畅通了自治区“北开南联、沟通内外”的运输通道;累计优先验放鲜活农产品47.5万吨、货值3.58亿美元,果蔬通关速度提高2.7倍;协调俄蒙边防代表机构先后为“自治区蒙港经贸交流合作周”、公安部援蒙警用物资、内蒙古“草原之星”赴俄罗斯旅游专列及大宗商品出口、党政军企代表团提供70多次快速通关服务,救助中外重病旅客150余人次,成功突破大通关“瓶颈”,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闫立功 康国宁 图/塔娜 苏和 陈振华)
·内蒙古围绕重点工作找准服务点
·内蒙古呼伦贝尔消防解救45名被围困人员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普法进山村
·内蒙古:最美基层干部:老高站岗有“四勤”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警方开展保护候鸟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