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以新举措推进平安建设
广东公安边防部队全力保障边境稳定
阳江公安边防支队加强对辖区困难的渔船民进行重点帮扶。
东莞公安边防支队试点“小巡防大治安”工作模式,组建“群防群治治安巡逻队”。
广东省处于中国大陆最南部,拥有幅员辽阔的海域,海岸线总长3368公里,海岛经济专属区1600平方公里,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是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最前端,边海防线的安全稳定显得尤为重要。作为维护南粤边海防一线安全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的广东公安边防总队身担责无旁贷的职责使命,去年以来,该总队党委在新形势下,以新思路创新管理模式,以新举措推进平安建设,全力确保边境一线地区和谐稳定,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被地方党委政府和辖区群众誉为南粤边关的“保护神”和“服务生”。
平安建设—— 警务工作实现动态化、网格化、数字化
广东海洋经济发展迅猛,原本以海洋农业为主的沿海偏僻小镇逐渐成为热闹的工业区,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给社会治安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新挑战。面对边防辖区重点工程、企业数量、人口基数激增的新形势、新情况,全省公安边防部队按照总队党委的统一部署,主动融入海洋经济建设大局,大力推进警务改革创新,逐步探索形成了一个动态化、网格化、数字化的警务工作模式,不断适应辖区的形势发展。
2012年,以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东莞市为试点的“小巡防、大治安”群防群治模式在当地做了有益探索,成功将社区治保力量、工厂保安队伍全部纳入边防辖区派出所联防机制之中。由边防执勤骨干组织各方力量,对社会闲散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并以“一盘棋”的视野抓好全局工作,通过小股力量联防巡防,织起覆盖整个辖区的“大治安”网络,突出整治重大工程、企业周边治安环境,有力地服务保障了生产秩序。全省在辖区人口集中、治安复杂的区域共有警务区193个,全力推行以警务室为中心的警务化管理模式,814名民警驻村办公,最大程度下沉警力,有效整合了资源,联点成线、由线及面,有效消除了社会治安管理与服务的“空白地带”,形成了点、线、面交叉,全方位覆盖的网格化治安防控网络。
2012年,为了提高在平安建设中的科技水平,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在全省边防辖区安装治安监控探头4895个,全面覆盖辖区重点地域、重点目标。同时,还为一线边防官兵全员配备执法记录仪、个体信息采集仪、身份证阅读仪等便携装备,实现了实时动态记录采集基础信息数据。推进边防警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率先将港口、船舶及渔船民信息管理系统与常住人口、在逃人员及违法犯罪人员信息库对接,自行研发港澳流动渔船管理系统、边防网上办案系统,逐步实现了一线执勤警务数字化,全面提升了执法办案和办证服务效率。
2012年,全省边防部队对接服务14个重大工程项目、27个旅游点、16个大型码头、653家企业,跟进服务近海养殖、海域承包、海上贸易、海洋旅游等行业发展,全年打掉偷渡团伙16个,查获偷渡案件291起、走私案件863起,案值2.7亿元,缴获枪支142支、子弹775发、毒品206.46千克;辖区刑事案件立案1590起、破获987起;受理治安案件4387起、查处4001起,刑事案件同比下降2.27%。
和谐建设—— 维稳工作凸显法治化、服务化、保障化
在当前形势日益复杂的社会治安环境中,矛盾化解工作成为维护稳定的关键所在。2012年,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结合辖区矛盾纠纷隐患特点,积极探索化解社会矛盾的新思路、新方法,处处彰显了法律精神、服务宗旨和保障作用,为构建和谐社会、平安广东做出了应有的重大贡献。
2012年,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积极开展“民调进所”试点工作,整合民间团体和政府部门调解资源,建立28个驻所联合调解工作室,与驻地司法所、律师事务所结对共建,会诊化解疑难矛盾,成功推动14个大型建设项目、用工单位内部、外来人员的矛盾纠纷有效化解。东莞边防支队成立全省首个渔民“法律互助小组”,由边防民警、社区干部、律师顾问、渔民代表等联合组成,承担起保护渔民基本权益、庭外调解海上纠纷、服务渔民转产就业等工作。
为了在维护稳定、构建和谐大局工作中进一步彰显作为,2012年,广东公安边防总队积极推动559名责任区警官兼任驻地综治维稳机构职务,协助建立161个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立完善554个民间调解组织,配备1305名人民调解员,实现了行政调解和民间调解的有效衔接。全年针对企业改制、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食品安全等方面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129起,发现并有效控制了23起群体性事件隐患和66起重点社会矛盾,边防辖区和谐建设的基础得到有效夯实。
民生建设—— 管理模式彰显人性化、综合化、开放化
全国边防部队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以来,广东公安边防总队始终坚持人本思想,不断满足新时期人民群众的新需求、新期待。仅在去年一年,该总队由党委常委带头,深入辖区一线所站当兵,做好深化爱民固边活动的表率,全年带领全体官兵共走访辖区群众200多万户次、850多万人次,辖区群众户均走访一次以上,民警群众“双向熟悉率”大大提高,走访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7410家、村(居)委会1125次,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600多件。
针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高危人群和弱势群体,该总队没有停留在以往的单一救济层面,而是积极与地方政府、民间机构合作,在建立帮扶长效机制的基础上,帮助这些群体获得自谋生路的能力和机会。东莞边防支队联动市团委、社工、司法、教育等部门成立青少年行为社区矫正中心,对辖区117名不良青少年开展结对帮教和服务工作,转化不良青少年28名、帮助就业31名,被司法部列为全国重点青少年教育帮扶和预防犯罪试点。江门边防支队联合市妇联将辖区困难儿童纳入当地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范畴,荣获“广东爱心父母联盟金奖”。汕头边防支队开通“一站式办证”的绿色通道服务,为外出务工的村民上门办理申领二代身份证,并协调当地邮政所免费送证上工地、进企业。阳江边防支队制定“四必到”标准,突出特困户、伤残户、弱势群体和外来务工人员为重点关爱对象,辖区困难家庭得到了帮扶,社会治安情况得到了好转。
2012年,广东边防辖区425名困难儿童、1722名残疾人、654名“五保户”及784名贫困户全部被纳入社会统一救助体系,110名黑户儿童户籍问题得到解决,2100名转产就业渔民和无业群众接受了再就业技能培训。
·广东启动青年检察官实务培训
·广东阳江破获特大制售假冒水泵案
·广东多管齐下关爱民警
·广东河源开展基层法院党组“三述”活动
·广东经侦:全力以赴追赃控赃
·广东福田人民调解不用财政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