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心用创新共建安全校园
———厦门集美学村派出所综合警务改革有新招
厦门集美学村派出所2012年4月挂牌运行,辖区内辖跨3个街镇,总共有11所学校,形成村在校中校在村中,村校矛盾重重的格局,再加上集美大学城是典型的边征地、边拆迁、边建设、边使用的“四边工程”。面对人员编制少,治安压力极大。集美学村派出所结合警务机制改革机制,在大学城建立警务服务中心,建立“警地校三方共建大学城”机制,创建民本、创新、能动三大警务,解决实际困难。
“四个一”工程 服务很贴心
“华侨大学学生严某,办理户籍落户手续时,前后共跑了11趟派出所才把手续办好,要么找不到派出所所在地,要么经办人员外出,要么自身提供的材料不全等,警务改革前,户籍方面的投诉量很大,最多一天被投诉27次。”学村派出所副所长陈和坤说道。
针对这个情况,学村派出所创新户籍服务管理工作。在派出所随处可见由学村派出所印制的“院校户籍办理流程手册”,详细绘制办理各类户籍业务所需提供的材料、审批期限等。比如:常见几种户籍业务办理、学校录取新生户口管理等。户籍工作是公安工作的窗口,学村派出所采取主动作为,实施“四个一”工程,即研究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操作流程、组建一支专职服务管理队伍、举办一系列培训会以及提供一站式服务,有效提高户籍管理业务效率和服务水平。
理工学院学生林某说:“我把办理需要提供的材料准备齐全,五六分钟后手续就办理完了,速度真是快。”自警务改革后,广大师生的满意率不断提升,户籍业务也出现了“零投诉”,高效的办事效率、优质的服务也赢得了广大师生的赞誉。紧跟新时代 宣传有特色
“不贪便宜,hold诈骗,亲,孔子不能解决的问题,po-lice叔叔帮你解决……”这是由大学生参与设计的QQ安全播报。在大学城管理中,学村派出所注重创新安全防范宣传模式,通过开展幽默风趣的宣传活动将高校宣传工作做强、做实、做精,提升宣传效果。在制作宣传资料时,吸收志愿者参与编辑宣传单,采用网络新词汇、新语体积极融入学生当中,当凡客体、咆哮体等新创语体出现在宣传材料上,立刻引起广大师生共鸣,学生纷纷在意见栏等留言:“公安机关也卖萌,太给力了。”……
由于治安工作任务重,警力不足。派出所在创新方法、提升能效上下功夫。通过民警个人微博、网络警务室、治安信息QQ群等及时将最新出现的诈骗手段和防范常识发布到网上。目前,网络警务室和治安信息QQ群每日点击率上千次,构建起了网络宣传阵地。协作多样化 警务很能动
公安机关的管事率和处置力关乎公安机关的形象和威信,更关乎群众安全感和满意率。派出所在校园建立校园110平台,由警、地、校三方共同出资聘请保安24小时不间断接受师生报警的快速反应机制,完善治安巡防网络。此外,还大胆改革警务运行机制,实施以警组代替警种,最大限度整合警力和社会资源的警务运作机制。变一区一警为一区多警,大大提高了治安管控能力。
另外,为充分发挥各高校自防自治潜力,通过物色并建立由20名学生组成的治安志愿者队伍、物色120名维稳信息员以及建立警地校联席恳谈会、学生代表恳谈会等形式,提高校园的治安防控能力。今年3月,华文学院连续发生外国学生财物被盗窃的案件,经过学校治安志愿者摸排蹲守,于3月20日晚上发现有可疑人员翻墙进入校园。很快,派出所便发挥民警、校园保安、协警的力量,布下天罗地网,将嫌疑人抓获,并在其暂住地搜查到还未来得及销赃的电脑、手机等物品。记者 黄秋云 通讯员 蔡东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