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当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维护团结和谐的大局无不依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奋斗,无不依赖党的群众工作的有效开展。青年党员干部作为党的事业蓬勃发展的有生力量和重要保证,必须充分认识到新时期群众工作的重要意义,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着力把握好“六个统一”关系,全面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切实为群众着想、给群众谋利、让群众信任、得群众支持。
把握好党性原则与感性生活的统一,牢固站稳群众立场。站稳立场是青年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始终站在群众的立场上分析处理问题,既是由青年干部的党性原则决定的,又在感性生活中得到升华。一方面,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是重要的党性原则。青年干部坚持党性原则就必须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另一方面,群众的汗水与付出、创造与奋斗,成就了青年干部成长的物质基础;生动的群众语言,可爱的群众形象,贯穿于青年干部感性生活的点点滴滴。因此,青年党员干部站稳群众立场,就应在工作中树立三种意识。一是坚持群众本位意识,把群众需不需要作为谋划工作的出发点,把群众拥不拥护作为评价工作的标准,既善于争取群众的满意,又能够听进群众的批评;二是培养责任担当意识,始终坚持,群众疾苦的解决干部有责任,群众生活的改善干部有义务,凡事与群众“同甘共苦”而不是干部“独享幸福”;三是强化民主法制意识,注重群众对公共事务决策过程的参与,悉心听取群众意见和声音,在实践中凸显群众的主人地位和干部的公仆地位。
把握好发挥优势与补齐短板的统一,敢于建立群众工作自信。建立自信是青年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客观上,青年干部在群众工作中的确体现出“两少一多”的情况:社会阅历较少、复杂考验较少、进退顾虑较多。即便是再丰富的岗位轮换,由于缺乏对群众的足够了解和“共患难”的感情基础,也难改青年干部经历简单的客观实际,加之青年干部对个人成长的考虑,导致缺乏群众工作的必要魄力,增加了脱离群众的危险性,这是青年干部必须补齐的客观“短板”。越是存在客观短板,越要注意建立群众工作自信,重点要在取长补短上下功夫。实践证明,经验往往带来经验主义的错误,缺乏经验更容易破除陈规。青年党员干部没有既定的群众工作模式和套路,更易于创造性提高群众工作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因此,一方面,青年党员干部时刻要在群众工作愿不愿、敢不敢、会不会的问题上自省自警,以更大的热情和决心深入群众,了解情况、培养感情、积累经验。另一方面,着力发挥知识优势和科技优势,在做好虚拟世界的群众工作上,在推进网络问政上,在带领群众创新创业创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更加信心满怀地为群众谋利益,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使群众工作的短板不短,长处更长。
把握好踏实作风与朴实话风的统一,树立贴近群众的草根形象。贴近群众是青年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一切好的经验都需要深入群众中去学习,一切好的政策都需要深入群众中去动员和落实。培养和坚持好的作风是青年党员干部贴近群众的要领,也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修课。真正贴近群众,必须培养朴实话风,不失语于群众。“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上台讲话不如上炕说话”,这是党员干部优秀话风的生动总结。而官话、套话,言八股、两头堵,不去实实在在地面对群众,也不让群众弄清真实意思表示,必然会逐渐丧失在群众面前讲话的权利。青年党员干部必须注重打破话语束缚,多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说真话、讲实情、求实效,使自己说的话群众听得懂、喜欢听,这样才有可能与群众近距离做好思想工作。在群众面前言而无信、常打冒支,损害的不仅是干部自己的信誉,更损害了党的形象,只有诚实对待群众,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说的话才会有人听,作出的决策才会有人拥护。
把握好利益维护与情感培养的统一,主动掌握群众工作方法。掌握方法是青年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人有百情世有百态”,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十分不易。随着社会阶层的分散化和利益诉求的多样化,群众工作的复杂性进一步加剧,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格外重要。拨开林林总总的方法外衣,其内核包含着利益和情感两个关键,这是诸多方法都不可绕过的核心内容。群众思想问题的背后都有利益问题的影子,群众对党的认同必然通过利益认同来实现心理认同,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首先抓住利益维护这个关键点。青年党员干部应牢牢抓住利益纽带,积极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奠定良好的群众工作基础。二是扮演好群众合理利益的忠实维护者。三是扮演好与群众摩擦的主动调和者,这样才能获得群众信服,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
把握好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的统一,端正对待群众的态度。端正态度是青年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保证。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与群众对待干部的态度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在群众格外看重干部态度的环境下,态度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重要要素。青年党员干部对待群众的态度首先是一份敬畏之心,这是权力源于人民群众的深刻认识,是对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利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对待群众的态度又必然是敬畏之心与热爱之情的结合。敬畏失去了热爱,就容易变成简单的“怕”,“怕”就会用“躲”来解决问题,将会使问题变得复杂而扭曲。敬畏与热爱统一到群众工作实践中,是一个内心的升华过程。这就是真正需要青年党员干部修炼的群众态度,是做好群众工作的要务所在。
把握好竭诚服务与有效引领的统一,善于实现群众工作的政治目标。实现政治目标是群众工作的价值所在。群众工作归根结底要增强群众对党的拥护、支持和信任,使人民群众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意志。群众工作也要保证不同时期党的具体任务目标的实现。要实现好群众工作的政治目标,不仅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服务群众,更要引领群众。对群众的有效引领要“坚持不懈”。群众的意见有合理的,也必然有不合理的,做群众的思想工作有“顺水推舟”,也必然有“逆水行舟”。能不能疏导群众的困惑和不解,把群众思想统一到党的政策主张上来,既要看青年干部敢不敢坚持原则,还要看青年干部有没有工作韧劲。同时,对群众的有效引领还要做到“有的放矢”,起到有效引领“率先垂范”的作用。群众评价党关键看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青年党员干部动员群众去做的事情,自身必须首先做到,为群众做表率。要把示范作用发挥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既要能够用勤奋敬业、廉洁奉公、扶贫济困、弘扬新风的行动获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又要能够亮出党员的身份,把群众对干部个人的认同转化为对党的认同,对干部个人的感情转化为对党的感情,从而促进群众对党的信仰、信赖和信心的逐步形成和深化。
(作者系共青团吉林省长春市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