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正义筑就安康路
——探寻苏州平安建设轨迹
2013年,对苏州来讲,是再捧“长安杯”的关键之年。苏州市各级政法机关上下齐协力,服务惠民生,谱写了苏州平安建设新篇章。
平安稳定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改革发展的基本前提。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出台了实现“两个率先”的决定,把平安苏州建设活动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从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出发,与时俱进,同步开展,同步推进,努力创造苏州特色的“大平安”。
平安建设活动开展以来,该市政府实施的164项实事项目涉及平安建设就有26项,群众普遍关注的小区安全、治安防范、技防建设、青少年教育、法律援助、交通畅通等问题得到切实解决。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工作,制定《苏州市行政执法争议协调办法》,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职责,拓宽了化解行政争议新渠道。率先在全省出台《行政指导工作实施意见》、《行政指导工作考核评估(实施)办法》,使政府管理职能由刚性监管向刚柔相济转变,得到广大经营者的欢迎和全国主流媒体的好评,获得了第二届“中国法治政府奖”提名奖。
全民参与形成“大调解”
“我不偷不抢,靠节省没错,谁要是不许我家‘小火轮’正常运转,我就给谁颜色看!”居住在姑苏区石路街道朱家庄社区15幢对面车库的陈先生对不让他使用煤炉做饭烧菜的邻居放出狠话。“老娘舅”季士良听后严厉指出:“她们是维权!俭朴节约是好事,但不能以污染环境危害别人健康为代价,这浓浓的‘水墨画’是画在文明卫生城市的‘脸’上,这行为与公民应遵循的公德有悖……”经过老季苦口婆心地劝导,陈先生自知理亏只得答应“整改”。“老娘舅”依法调解、以德协商化解了一场邻里纠纷。
依托政府专网和互联网建立苏州市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管理系统,规范两级调处中心,配齐配强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人员,在300人以上企业建立人民调解委员会。目前全市共有调解组织5428个,其中村(社区)调委会1953个,企业调委会2613个。加大专业调解组织建设,将人民调解机制拓展到医患纠纷、劳动争议、婚姻家庭、消费纠纷、物业纠纷、环境保护等领域,全市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达419个,妥善调处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同时出台《苏州市人民调解中、初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试行)》,推动对调解员的依法管理,做到公正调解、依法调解、合法调解。目前,全市共评审出初级职称调解员4082名,中级职称28名,形成了良好的人民调解长效发展机制。仅2012年,全市调解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56995次,调解矛盾纠纷89317件,调解成功89050件,调解成功率达99.7%。
近年来,该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实利益的若干问题的对策措施》、《苏州市市区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实施办法》、《苏州市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行办法》等文件,立足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问题。
全程互动推动“大沟通”
警营e路行通过报名筛选,300多名粉丝中有32名网民走进警营,粉丝佘小娜走进了工业园区公安分局娄葑派出所跟着民警郑璐,通过一天的实习“民警”,她体验深刻地说:“这一天的体验不仅满足了她的好奇感,最大的所得就是感受到做事要讲究方法,而好方法则来自对工作的执着,工作越深入灵感就越多。而这一天她感受最强的就是苏州民警的执着、创意。”
工业园区公安开通的官方微博“@平安园区”已有7万余活跃粉丝,随着警营e路行系列的推出、微电影的展示,已经发展成为展现园区公安形象、传播防范知识为一体的多功能网络平台。“保平安园区创幸福万家”系列活动就通过微博线上宣传和投递防范宣传册,线下明信片投票实现了将防范宣传送进了千家万户,拉近了与百姓的距离。自“@平安园区”开博以来,在全国公安微博影响力排名中稳居前100名,最高达到第26名。2012年“@平安园区”在新浪江苏政务微博综合排名中位列第21名,华东区位列第89名,全国新浪微博公安风云榜第99名,获2012年度华东政务微博飞跃奖。
昆山公安推出“微信二维码”,社区民警可以在自己的“警民联系卡”上印制自己的微信二维码。曹安派出所自公布“微信二维码”来,民警每天都在微信的好朋友板块内更新“警方提示”。值班民警24小时在线为辖区群众提供在线询问服务,不仅提高群众对各类犯罪发案规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还达到了警民双赢的良好效果。
各种互动网络平台的开通,为涉及重大项目、重大决策、民生问题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提供了实行前置评估和动态稳评机制的基础,实现了应评尽评。2010年以来,该市已完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项目1242项,有效预防和化解了大量潜在稳定风险。
全心全意营造“大服务”
小吴,来自湖南,到苏州开小吃店已经很多年。今年他特意将在老家的孩子带到苏州,凭着居住证等,他的女儿已经顺利地上了幼儿园。
据统计,苏州已登记流动人口655万,超过户籍人口,全市人口达到了1200多万。2011年4月,该市率先启动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将居住证作为实行“一证通”制度的载体,各类公共服务机构及教育、计生、人社、卫生、园林等部门积极提供劳动社保、人口计生、教育医疗、游园优惠等各类服务项目,受到了广大流动人员普遍欢迎,圆了他们的“苏州梦”。
为妥善解决流动人口居住问题,该市采取“政府搭台、部门协作、政府扶持、多元经营、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等措施推进集宿楼建设,在维护社会面和谐稳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宿区内的年人均发案数普遍低于万分之一。目前,全市建立集宿区2.7万处、集宿人数292.6万多人,集宿率近40%。
平安建设防控体系向基层延伸,向行业拓展。截至目前,该市参与巡逻防控的群防群治人员3.5万余名,社会治安志愿者达10万多名。全市包括4个县级市城区主干道巡逻力量覆盖率达到100%,每个时段平均有上千名专职力量巡逻在大街小巷,基本形成了建城区内15分钟设卡、大市范围内30分钟设卡的快速运行机制。在医院设立警务室,有力推动了平安医院建设。相城人民医院警务室民警时振华说:“该医院警务室自去年5月试点运行至今,医院内新增探头261个,更新42个,14名警务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当月一位患者手机被偷,得知消息后,警务人员迅速展开侦查,几个小时后,就将手机追回,还给了失主。试点至今只发案3起,均得到了很好解决。”(记者 陈广娟 通讯员 唐 诚)
·公平正义筑就安康路 探寻苏州平安建设轨迹
·苏州通报一起涉嫌走私改装婴幼儿奶粉案件
·江苏苏州吴江法院司法保障民生
·江苏苏州成功开发运行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苏州成功开发运行政法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苏州警方推进“地沟油”难题破解
·苏州警方推进“地沟油”难题破解
·苏州中院“引智工程”充实“专家智囊团”
·江苏苏州优化对新市民服务措施
·苏州姑苏:侦查阶段主动“约商”辩护律师
·苏州工业园一企业突发火灾一名消防官兵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