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月底前,102个省级部门要通过政府公共网站,公开2013年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与2011年就已经开始推行的“三公”公开相比,今年的“三公”公开,从以前的“花完之后再公开”,变成了现在的“花钱之前就公开”。
公开部门:从10个到102个
2011年,陕西省10个部门试点公开了“三公”支出,成为继北京后全国第二个公布省级部门“三公”经费的省区市。当时,这项举措引起了全国的广泛关注。
从去年底到今年初,省上领导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出要继续推动这项工作:2012年12月24日的省政府常务会上,提出要继续推进预算特别是“三公”经费公开;今年年初,省人大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更明确提出,今年省级机关、人民团体、直属事业单位,全部公开部门预算和“三公”经费支出。
2012年,陕西43个部门公开了“三公”经费。今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2个。
公开时间:3月底前公布预算
目前,我省2013年省级单位部门预算都已得到批复。按照要求,省级部门在接到省财政厅批复的15个工作日内,除了个别特殊部门外,102个省级部门都要通过政府公共网站,公开预算和“三公”经费预算。
按照时间排算,这102个部门要在3月底之前全部公开。据了解,2013年省级部门整体的“三公”经费的水平比上年有所下降,下降幅度综合水平在12%左右。
陕西将通过建立“三公”支出定期通报制度,深化公务卡制度改革等措施,严格控制“三公”经费增长,增强“三公”支出的透明度。严格审查“三公”支出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弄虚作假、不按规定科目核算、转移或隐匿支出等违规行为,将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据悉,省财政厅将会同相关部门,加大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保证“三公”经费的预算执行在预算的范围之内完成。
从“支出”到“预算”
虽然都是“三公”经费,但公布的内容从事后的“支出公开”,变成了事前的“预算公开”。也就是说,以往的“三公”公开,是在钱已经花出去后,公开“花了多少钱”;而现在,则是在花出去之前,就要公开“准备花多少”。
这意味着,102个省级部门今年在“三公”方面要花的钱数,在支出之前就已经被公众知晓,到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他们公开上年度“三公”支出时,每个人都可以将预算与支出作以对比。
西安社科院研究员张永春认为,陕西“三公”经费公开的制度,经历了从少到多的转变,从公布已经使用的支出到公布尚未使用的预算的转变,从没有监督机制到健全监督机制的转变。三大转变使对“三公”经费的监督更加公开透明,陕西“三公”经费预算公开,属于全国领先的行列。
建议:建成多元化监督机制
“必须建成多元化监督‘三公’经费的长效机制。”张永春建议,对“三公”经费的监督主体应该多元化。各级党委、人大、政协有权监督,政府财政审计部门有权监督,企事业单位有权监督,社会媒体有权监督,社会组织有权监督,公民个人有权监督。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构建起复合型多元化的长效监督机制,“三公”经费才能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