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习近平主席在两会闭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相信一定令听到和读到的人为之感慨,为之激动。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中国梦”,法律人自不例外。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美好理想,一代代法律工作者不懈努力,鞠躬尽瘁。
历史为我们送来新契机。十八大报告通篇贯串法治思维和法治精神,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为中国人的法治理想揭开了新的篇章。
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施行30周年大会上,习总书记强调指出,维护宪法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只有保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宪法才能深入人心。2013年2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进行第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再次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并提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解决好各类问题。
两会的重大人事调整,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多位具有法学学历背景的领导走上了重要工作岗位。从国家主席、总理到最高法院院长,依法治国本领成为任用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这绝对是一件令人欣喜的好事情,代表委员拍手称赞。虽然法学背景并不必然意味着法治艺术的提高,但它对依法治国来说,肯定大有裨益。一个不懂法不信法不依法办事的领导,在中国政坛将难以立足。
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说,新一届政府将用法治精神建设现代经济、现代社会、现代政府,用法治思维统领各项方针政策。这一集体宣言,是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继续和发展,是依法治国重要方略的重申和昭示。每一个中国人心领神会,每一位司法工作人员精神振奋!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法治力量的推动,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两会之上,每一位代表委员,每一次新闻发布会,每一次领导讲话,我们听到最多的声音就是“法治”二字。科学民主立法,公平公正司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与社会民意共鸣,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同心协力,共商法治建设方略,共建治国之坚实根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话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重要,这是正在走向富强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国向全世界发出的强力信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个方面必须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法治思维贯串其中。只有这样,才可以“将权力关进法治的笼子”,才能建立起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和敬畏,人人信法,人人守法,政府不越法治雷池一步,群众争做守法模范。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法治应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全社会弘扬法治精神,全体人民遵守法律、有问题依靠法律来解决,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我们相信,在实现法治理想,不断开创依法治国新局面的大好形势下,这样的“中国梦”变为美丽现实将为期不远!(汶金让)
·中国梦,人民的梦
·中国梦,给世界再添精彩
·深化改革 实现中国梦
·[视频]凝心聚力 让中国梦梦想成真
·从个人成长经历看“中国梦”
·一脉相承“中国梦”